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地理试题
黑龙江 高二 阶段练习 2023-07-21 23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区域发展、人文地理、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选修地理、自然地理、中国地理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题组 | 较易(0.85)
名校

下表为我国领土四个端点的经纬度位置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四个端点甲端点乙端点丙端点丁端点
经纬度位置(4°N,112°E)附近(49°N,135°E)附近(53°N,123°E)附近(40°N,73°E)附近
1.甲端点所在区域可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     
A.煤炭资源B.土地资源C.渔业资源D.林业资源
2.丁端点所在省级行政区的地理特征是(     
A.南部地区的河流径流量稳定B.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
C.地势较高,以河谷农业为主D.深居内陆,气温年较差较大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太湖平原气候温和湿润,水网稠密,土壤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三大桑蚕基地之一,素以“鱼米之乡”而闻名。宁夏平原又称银川平原,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黄河两岸。早在2000多年以前先民们就凿渠引水,灌溉农田,秦渠、汉渠、唐渠延名至今,流淌至今,形成了大面积的自流灌溉区。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3.在我国的各类地理分区中,太湖平原和宁夏平原位于两个不同的区域上,其根本原因是(     
A.纬度差异巨大B.整体状况差异明显
C.中间相隔更多地形区D.空间距离遥远
4.对两地农业的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湖平原和宁夏平原都以种植耐旱作物为主
B.太湖平原注重发展外向型农业,宁夏平原立足于灌溉农业
C.太湖平原突出农业技术的投入,宁夏平原保持自然农业模式
D.太湖平原改水田为旱地,宁夏平原注重灌溉农业的发展
单选题-题组 | 较易(0.85)
名校

我国曾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85%以上依赖国际市场。下图为我国2013—2018年大豆生产量、消费量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我国大量进口大豆的主要原因是(     
A.国外大豆品质低B.国内大豆产量不断下降
C.加强大豆战略储备D.国内大豆供需缺口大
6.为了减少大豆贸易风险和对国外市场的依赖,我国应采取的关键措施是(     
A.拓宽大豆进口渠道B.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量
C.扩大种植面积,增加产量D.减少国内市场消费需求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规定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和防止“非粮化”。“十四五”期间加快农村现代化的重点是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县域内城乡融合,让农民在县域内自由地选择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7.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和防止“非粮化”的根本原因是(     
A.保护耕地生态B.保障粮食安全
C.维护粮农积极性D.增加粮食产量
8.“十四五”期间加快农村现代化的主要目的是(     
A.创新生产工艺B.提高粮食产量
C.缩小城乡差距D.加快城镇化建设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读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分布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9.三江源地区生态脆弱的主要原因是(       )
A.交通不便B.地势高,气候寒凉C.人口稀少D.经济发达
10.三江源地区湿地广布,其具有的重要价值突出表现为(   )
①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农副产品②为鸟类等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空间
③调蓄了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河流的洪水④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
⑤具有发展农业的巨大潜力⑥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
A.④⑤⑥B.①③⑤C.①②③D.②④⑥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我国从20世纪末开始由能源出口国变为能源净进口国,石油进口依赖度达60%以上。为保障能源安全,我国规划建设了三条陆上和一条海上油气进口通道,分别为:东北(中一俄)通道、西北(中国一中亚)通道、西南(中一缅)通道以及经马六甲海峡、南海的海运通道。四大通道都是油气兼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我国从20世纪末开始由能源出口国变为能源进口国的主要原因是(     
A.国内能源储量减少已近枯竭B.进口能源的价格比国内要低
C.经济快速发展能源需求量剧增D.国际市场的能源品质更优
12.我国保障能源进口安全的可行性措施是(     
A.将进口煤炭改为进口石油B.取消海运,扩大陆地管道运输
C.增加海上石油运输的护卫D.实施能源进口区域、渠道多元化
13.为保障能源战略供给,我国应该(     
A.加大新能源开发,取代常规能源B.建立石油储备基地,增加能源储备
C.完善高铁运输网,合理调配能源D.加强能源保护,禁止国内能源开发
2021-05-16更新 | 1398次组卷 | 32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单选题-题组 | 较难(0.4)
名校

下面两图分别为秦汉时期和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与秦汉时期相比,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土地利用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组合合理的是(     
A.草地减少——过度开垦B.耕地增加——草地退化
C.荒漠扩大——水土流失D.森林减少——矿山开采
15.与秦汉时期相比,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土地利用的变化对图中大河下游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①河流含沙量增大②河口海岸线后退③径流季节变化减小④通航能力下降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治沙首选机械沙障(采用柴、草、树枝、黏土、卵石、板条等材料,在沙面上设置各种形式的障蔽物),而治沙种子萌发率被视为生物治沙的前提和保障。选取4种不同生活型植物种子为对象,研究三种不同积雪覆盖条件(自然降雪、加倍降雪和去除积雪)对荒漠化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下图为不同积雪覆盖条件下种子萌发率与室内萌发率比较图。萌发率是指萌发种子数和总种植种子数的比例。完成下面小题。


   
16.研究人员进行多种积雪覆盖变化对照实验,最主要是考虑到当地(     
A.降雪年际变化大B.降雪季节变化大C.气温年际变化大D.气温季节变化大
17.在全球气候变暖条件下,若在该地选择人工种植方式治沙,应优先选择的植物种类是(     
A.白梭梭B.心叶驼绒藜C.刺沙蓬D.雾冰藜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陆地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提高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能够有效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土地利用变化是引起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耕地转化为建设用地增加碳排放,退耕还林还草或植树造林减少碳排。下图是我国华北地区淇河流域在自然保护、耕地保护和生态保护三种境下的碳储量和密度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2005年-2015年淇河流域碳储量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A.建设用地的扩张B.耕地转化为草地C.天然林迅速恢复D.农业灌溉区减少
19.2015年后,对淇河流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恢复最明显的措施是(     
A.控制人类活动,自然恢复B.减少建设用地面积
C.设置基本农田,维持稳定D.增加生态用地面积
20.港珠澳大桥项目直接投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的保护费用达8000元,是海洋开发和环境保护结合的范例。保护中华白海豚最有效的措施是(     
A.移入海洋馆B.建立自然保护区C.完善法律法规D.建立种质库
2023-07-22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