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福建 八年级 阶段练习 2023-08-16 8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适中(0.65)
1. 根据提示默写出空缺部分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中表现杜甫博大的胸襟、为了他人至死不悔的决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的《卖炭翁》用“________________”揭示了老翁矛盾而复杂的心理。
(3)《马说》中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4)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集中表现作者心境孤独、志趣高洁、坚守本心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以声衬静,营造出一片寂静的境界,与“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8-16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二、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较易(0.85)
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亚洲先辈们共同创造了①(A.cuǐ     B.cuī)璨的文明(A.成果   B.成就),亚洲人民②(A.yìng   B.yīng)当树立起高度的文明自信,努力续写亚洲文明新的辉煌。举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为促进亚洲乃至世界各国文明加强平等对话、交流互鉴、共同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新平台。不同文明之间应当相互(A.尊重   B.敬重)、包容互鉴,以多样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以(A.和平共处   B.和谐共生)超越文明冲突,以交③róng(A.     B.融)共享超越文明隔阂,以繁荣共进超越文明固化。亚洲和国际社会应以本次大会为新的起点,开展更广泛、更深入的文明对话和文化交流合作,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社会、民意


(1)为文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根据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
①处___________     ②处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原句: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社会、民意。
修改句:____________
2023-08-16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三、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3.《石壕吏》作者是唐朝的____(人名),字____,被尊称为“____”。
4.“吏呼一何怒”中“一何”的意思是_____
5.对于本诗中作者的感情理解最恰当的是(     
A.流露了对老妇人一家的同情。B.对战乱中人民苦难的同情与关注。
C.对老妇人一家的痛苦感到悲哀。D.表达了对蛮横官吏的强烈愤慨。
2023-08-16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四、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请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①学诗有惊人句(     )       ②我报路长日暮(     )
野马(     )                    以六月息者也(     )
7.一词多义是汉语中的常见现象。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而飞        心花B.其若垂天之云     双飞
C.怪者也     同道合D.亦若则已矣        实事求
8.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
①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②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9.古代文人经常借助大鹏的形象表达情感。请结合选文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选文大鹏形象解读相关名句积累
渔家傲作者借大鹏的形象,表明自己渴望高飞远走的心愿, 反映了她对①______的追求和向往。
________
北冥有鱼大鹏具有③_____、④_____的特点,是一个超现实的形象,作者在它身上寄托了深刻的寓意。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023-08-16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五、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转身

李汉荣

①一转身,那个动人的身影就不见了。在人海里,想再次打捞到他,再次与他相遇,哪怕匆匆一瞬,都是不可能了。

②在都市、在广场、在车站、在机场、在大街、在超市、在乡野、在人流聚散的地方,我曾经有这种感受:转身,就是永别。

③那一次我在北京火车站等车。在拥挤的人流里,我不小心踩了右边的一位年轻人。我正准备道歉或接受责备,却看见转过来一张文雅谦和的脸,他说:对不起,我挡着你了。我竟然被感动了,只顾欣赏这张善良、有教养的脸,只顾欣赏这江南的表情,却忘了对他说声谢谢,把诚挚的心情告诉他。当我忽然记起,正要张口表达,人潮猛然涌了过来,一转身,我已找不到他,只看见攒动的人头,闪动的各色衣服……

④还记得那年春天,我一人在秦岭深处行走。山路两旁开满了野花:灯芯花、野草莓花、苜蓿花、蒲公英花……路下面的小河,清澈如镜,温柔如绸,淙淙的水声像母亲轻唤谁的乳名。四周的群山,一律被松树、柏树、桦树和茂密灌木覆盖。闻着花香,听着水声,看着山色,我恍然似已进古代,入了那拈花微笑的仙境。正在此时,迎面走来一位小女孩,她头上插了几朵野花,手里拿着一束菖蒲,好看的脸上满是羞涩,浑身洋溢着纯真的自然气息。但我不便过分地注意她,我怕她受到惊吓。于是我停下来,给她让路,然后静静地看她远去,欣赏着她的背影,却记不清她的眼睛和脸究竟是什么样子,匆匆一瞥里只留下好看的朦胧感觉。也许,或者是一定的,我这一生只有这一次和她相遇了,只有这一次,在她还是小女孩的时候,我突然感到十分的失落和惆怅。怎么办呢?我想多看她一眼,看仔细些。我想在记忆里逼真地收藏一个像野花一样纯真的秦岭女孩。这也许是她一生中最生动的瞬间,我记起了泰戈尔的诗句:你不知道你是多么美丽,你像花一样盲目。我情不自禁地转过身来,沿着小女孩走的方向走着,走到山路转弯的地方,出现了个三岔路口。我已经无法知道小女孩走进了哪一条路径。就那么一转身,她消失在命运的路径里,也许就是我此生永远都不能踏上的路径……

⑤冬天,已经很冷了,西伯利亚寒流远道而来,遭遇袭击的当然是穷人,最可怜的是乞丐。乞丐不多,但不多的乞丐也常常有力地触动和唤醒我们冬眠的良心。在南大街路口,我看见一位衣服褴褛的中年乞丐。我急忙赶回家,拿上我去年穿过的那件防寒服给他。可是来到南大街,已看不见他,于是我跑到东大街找他,又在北大街找他,都没有找到。最后我来到丁字路口,还是没有找到他,却遇到了一个老年乞丐,一转身,苦难转换了方向,交换了背影,但苦难的身份没有改变,都是苦难。于是我把防寒的衣服披在了这位贫苦的老人身上,希望他下降的体温能稍稍回升,希望降温的人性能稍稍回升。我由此想到亚洲的穷人,非洲的穷人,全世界的穷人,想到徘徊在文明大街上的那些孤苦身影,一转身,他们到哪里去了?而文明,你能否追上去,轻轻拉起那褴褛的衣襟,或者握着那空空的手,仔细看看他们的眼睛?他们到哪里去了,一转身?

⑥一转身,车窗外的河流已经不知去向;一转身,门前的那只鸟不见了踪影;一转身,天上的那座虹桥已经悄然消失;一转身,水里的鱼已经没入深渊;一转身,父亲已经走远,新垒的坟上,墓草青青……

⑦旭日一转身变成落日,青丝一转身变成白发,爱情一转身变成婚姻,诗一转身变成散文,羊群一转身变成毛衣……等一等,等一等,能否再转回来?

10.根据文意,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内容。
本文主要描写了三次“转身”的动人情景,分别为:
①在车站,善良的年轻人转身没人入群,“我”来不及向他道歉。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1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第①段在人海里,想再次“打捞”到她一句中,“打捞”就是寻找的意思,它与人海相呼应,显得别致而生动。
B.第②段转身,就是永别这句话,表达了一种颇为耐人寻味的人生感受,同时也自然地引起下文。
C.第④段开头对秦岭深处一段山路环境的描写,暗示了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使得秦岭女孩脸上满是羞涩。
D.从第⑤段的内容可以看出作者的处世态度:即使是对擦肩而过的陌生乞丐,也应给他们以力所能及的关爱。
E.“旭日一转身变成落日,青丝一转身变成白发”,句中运用了夸张、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因人生苦短而生的惆怅。
12.请结合上下文,说明④⑤段中两个画线句子的详细含义。
(1)这也许是她一生里最生动的瞬间。
(2)一转身苦难转换了方向,交换了背影,但苦难的身份没有改变,都是苦难。
13.文章开篇写想要再次与那个动人的身影相遇,都是不可能了,结尾却又写,“等一等 , 等一等,能否再转回来?”这样写矛盾吗?为什么?
14.简析文章第⑦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2023-08-16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