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广东省普宁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广东 八年级 期末 2024-01-22 2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中国近代史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 1842年,英国《伦敦新闻画报》载,条约“确定了千百万的赔款……永久割让给我们一座岛屿”。画报中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B.《黄埔条约》C.《北京条约》D.《马关条约》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2. 法国政府在1856年11月的照会中提到:除因杀害马赖神父而要求正当的赔偿外,还打算命令帝国政府的公使和英、美全权代表一起,采取行动要求修约。这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     
A.西方列强蓄谋发动的B.法国单独策划发动的
C.因杀害马赖神父而引发的D.因为宗教纠纷引起的
2024-01-18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普宁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3. 有学者在评价近代某历史事件时说:“宗派、等级、享乐主义三种思想,总根源在农民阶级消极方面的狭隘性、保守性、私有性。正是这些特性的反映,决定了该事件的必然崩溃。”材料中的“事件”(     
A.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B.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C.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
2024-01-18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普宁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4. 有人说,洋务运动“一手欲取新器,一手仍握旧物”、“只想新其貌,不想新其心”。其中“握旧物”和“新其心”中的“旧”与“新”的对象分别指的是(     
A.旧式武器和新式武器B.旧的制度和新的制度
C.旧的制度和新式武器D.旧式武器和新的制度
2024-03-31更新 | 163次组卷 | 106卷引用:2016-2017学年长春市第一五六中等五校八年级上期第一次素质交流历史试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5. 梁启超说:“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当代历史学家陈旭麓也说:“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二位学者都认为甲午中日战争(     
A.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B.激化了中日民族矛盾
C.使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促进民族意识的觉醒
2024-01-18更新 | 157次组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6. “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这段话描述的是戊戌变法中哪项措施的实施(     
A.废除八股,改革策论B.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C.发展农、工、商业D.开办新式学堂
2024-01-18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普宁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7. 《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这一规定(     
A.使西方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B.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严重破坏中国主权和国防安全D.表明列强承担保护清政府的责任
2024-01-18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普宁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8. “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言启迪后来人”。对联歌颂的人物是(       
A.康有为B.孙中山C.毛泽东D.袁世凯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9. 梁启超指出,正是辛亥革命,唤起了中国人两个方面的自觉。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由此可见,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     
A.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B.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C.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D.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2024-01-18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普宁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0. 某同学搜集了如下图所示研究材料。据此判断,该同学研究的主题是(     
◇破坏责任内阁制,武力镇压国民党
◇镇压二次革命,解散国会
◇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恢复帝制
A.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B.北洋政府依附帝国主义
C.袁世凯逐步走向专制统治D.北洋军阀的分裂与割据
2024-01-18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普宁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11. 《讨袁檄文》称:“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此后发生的“戮此民贼”的事件被称为
A.武昌起义B.二次革命C.护国战争D.北伐战争
2020-08-26更新 | 1134次组卷 | 63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2020年中考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2. 近代某场运动提出了“男女平等、个性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号。这些口号反映了这场运动(     
A.猛烈抨击封建旧道德B.彻底改变中国人的思想
C.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D.粉碎了袁世凯的帝制梦
2024-01-18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普宁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3. 白话文因其通俗易懂、口语化,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影响深远。新文化运动期间,提倡使用白话文(     
A.阻止了人们使用文言文B.有利于新思想广泛传播
C.彻底改变了中国的汉字D.确立了汉字书写的标准
2024-01-18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普宁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4. 观察下列材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北京高校被捕学生回校                                      曹汝霖等免职令                                拒签和约的报道
A.青年学生是五四运动的主力B.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引发五四运动
C.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D.五四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2024-01-18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普宁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5. 1920年,全国有许多报刊大量刊登宣传、研究和评论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当时全国刊物多达400余种,它们虽然立场观点不一,但几乎无一不谈马克思主义。这一现象(     
A.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思想基础
C.有利于新文化运动广泛开展D.推动了五四运动的迅速爆发
2024-01-18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普宁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真题
16. 经过五四运动,越来越多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其中,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介绍的是(     
A.鲁迅B.梁启超C.胡适D.李大钊
2021-08-10更新 | 999次组卷 | 21卷引用:2021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