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新疆巴州和静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新疆 高一 阶段练习 2024-04-15 10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人文地理、中国地理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有着密切关系
1.亚马孙河流域是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复杂B.气候湿热C.资源匮乏D.地处内陆
2.巴西高原东部是南美洲人口相对密集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①气候适宜   ②文化单一   ③地势平坦   ④水力资源丰富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
2019-01-30更新 | 893次组卷 | 41卷引用: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地理卷(上海)
单选题-题组 | 较易(0.85)
名校

目前,全球65亿人口主要分布在北纬70°至南纬50°地区。下图显示为纬度每隔10°范围分布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比重。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3.占全球人口比重最大的纬度范围是(     
A.10°S~20°SB.20°N~30°N
C.30°N~40°ND.40°N~50°N
4.南纬40°~50°范围人口分布稀少的主要原因为(     
A.气候酷寒B.山地多,平原少
C.陆地面积小D.干旱区面积大
5.1990年以来,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增加要比中西部快,其主要原因是(     
A.中西部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比东部低B.东部地区的出生率比西部高
C.大量人口从中西部向东部迁移的结果D.中西部地区计划生育工作做得好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人口分布是一个随时间不断变化的空间过程,其发展演变受社会、经济、自然、历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近年,东北三省人口密度增长速度大大减缓,年均增长量以负值为主。下图分别为2014年东北地区人口分布图和2009—2014年东北地区年均人口密度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东北地区人口分布特点是(     
A.南部人口多北部人口少B.人口密度差异东西方向大于南北
C.人口密度随纬度升高而递减D.人口密度高值区数量多、面积广
7.影响东北地区人口分布的根本因素是(     
A.经济因素B.自然条件C.政策因素D.历史因素
8.推测引起南部地区人口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A.国家政策驱动B.传统产业发展C.城市化的发展D.产业布局集中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下图示意某年我国东、中、西部留守儿童占比,据官方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中西部地区留守儿童数量呈明显减少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留守儿童比重较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计划生育政策B.社会保障制度
C.经济发展水平D.人口出生率
10.近年来,我国中西部地区留守儿童数量明显减少的直接原因有(     
①前往外地上大学的人数增多   ②返乡创业、就业的人口数量增多   
③中西部地区老年人口数量减少   ④户籍制度改革,随迁子女数量增多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江西省吉安市2000年以前一直属于江西省经济发展的“塌陷区”,人口外迁较多。近年来随着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和江西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吉安市人口开始回流。下图示意2022年江西省吉安市(地级市)回流人口定居意愿和购房意愿构成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吉安市回流人口的首选地为(     
A.县城B.地级市C.村D.南昌
12.吉安市人口回流会(     
A.提高县城第一产业比重B.加剧县城老龄化的程度
C.促进县城经济快速发展D.优化南昌人口性别结构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2023年春运215日结束,以春节为界,节前15天,节后25天,共40天,全社会人员流动量约47.33亿人次。其中,营业性客运量约15.95亿人次,比2022年同期增长50.5%,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53.5%。节前,以探亲流、旅游流为主,北京、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出发客流相对集中;节后,以返程流、务工流、学生流为主,成渝、东北、湖南、湖北等地区出发客流相对集中。近年来,“反向春运”比例不断升高。“反向春运”指部分年轻人不回家乡过年,而是父母到子女工作的城市过年产生的“春运”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节前出发客流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南方地区的原因是(     
A.气候温暖,来此避寒人数增加B.环境优美,吸引大量老年人
C.经济发展较快,外来人口较多D.侨乡众多,海外游客迅猛增加
14.春运结束前,北京出现流入人口小高峰,最可能是(     
A.外来务工人员B.外来经商人员
C.错峰旅游的老年人D.外来求学的学生
15.“反向春运”形成的原因主要有(     
①社会经济发展,观念改变②大部分老年人收入很高③部分年轻人在大城市居有定所④城乡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2024-03-07更新 | 951次组卷 | 16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联合考试地理试题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某区域在既定的对外联系、经济技术水平、社会文化条件下,由本地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所决定的人口规模。完成下面小题。

16.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影响不大的是(     
A.民族和种族构成B.地区消费水平
C.科技发展水平D.自然资源的质量
17.能提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合理措施有(     
①发展科技②鼓励人口外迁③鼓励高消费④禁止开发自然资源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单选题-题组 | 较易(0.85)
名校

如表是我国环境与人口信息表。读表完成下列小题。

我国环境与人口信息
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①约16亿人

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温饱型消费水平②10亿人之内
小康型消费水平③8亿~9亿人
富裕型消费水平④7亿人之内
18.表中数据中,能代表我国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是(     
A.①B.②C.③D.④
19.表中②、③、④数据的差异,说明最适宜的人口数量与(     
A.资源的数量与质量相关B.人均消费水平呈正相关
C.人均消费水平呈负相关D.人均消费水平无关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广州提出到2020年末常住人口控制在1500万,应该说,这“1500万”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完成下面小题。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指环境承载力
B.该指标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
C.该指标与资源数量、科技发展水平呈负相关
D.该指标与生活消费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呈正相关
21.针对人口合理容量的要求,广州应(     
①超出本地区范围索取资源,发展生产
②建立公平的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有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权利
③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
④加快人口的增长,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下图为“某城市用地及规划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2.若该城市规划合理,则甲、乙功能区和城市盛行风向分别是(     
A.工业区、居住区、西南风B.居住区、工业区、西南风
C.工业区、居住区、西北风D.居住区、工业区、东南风
23.下列城市规划合理的是(     
A.①处建钢铁厂——交通便利B.②处建大型仓库——水源充足
C.③处建信息产业园——科技水平高D.④处建食品加工厂——城市地价低
2022-01-30更新 | 2817次组卷 | 24卷引用:江苏省灌云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合格性考试模拟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