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题 > 按关键字
试题 试卷 专辑
更多:
显示答案
|
190 道试题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坚持守正创新,既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是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的内在要求。2023年中秋国庆假期,我国文旅行业加速复苏,传统文化之风劲吹。在江苏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游客们在古色古香的院落中听评弹、看演出;在重庆,非遗民俗展精彩不断,万盛金桥吹打、酉阳土家族摆手舞等表演让游客感叹不虚此行;在江西龙虎山景区,团扇、灯笼等现场手作和独竹水上漂等传统技艺惊艳亮相。人们在一个个文旅项目中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当然,守正不是守旧,更不是固步自封、墨守成规,而是需要与创新相结合,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近年来,从故宫博物院的《千里江山图》系列文具、国家图书馆的《永乐大典》信笺等文创产品广受欢迎,到《中国诗词大会》《典籍里的中国》《唐宫夜宴》等蕴含中华文化气度风范的作品不断涌现,再到福建福州三坊七巷、广东潮州牌坊街等“老街巷”变为“新地标”,一个个案例无不启示我们要让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产生活,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衔接。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属性”和“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在守正创新中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2024-05-15更新 | 137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压轴(T8联盟)(一)政治试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解题方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9月23日,第19届亚洲运动会在浙江杭州开幕,东道主中国以绵延五千年的文化印记,绘出满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韵的动人画卷……

开幕式当日恰逢秋分,而桂花是秋日“百花之首”,“蟾宫折桂”寓意学业有成、夺得头筹。从运动员入场时激昂奏响欢迎仪式的“桂花鼓”,到主题曲唱响时场馆上空飘散而来的仿真桂花瓣,以及四处散发的桂花香芬……以花为媒,以丰收为意象,桂花元素贯穿开幕式始终,展现出东道主向亚洲发出的邀约与祝福。

在《国风雅韵》篇章,10艘宋韵主题游船表演展现出书画、茶道、瓷器、丝绸、舞剑、绘画等宋代生活元素,彰显着“风雅处处是平常”的江南生活美学。《国风雅韵》篇章以诗句“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作为结尾,在AR技术加持下,寄托着古今美好心愿的灯笼随着吟诵的诗句升腾而起,与“和为贵”理念共同融汇为点点星河。开幕式上的文化元素为亚洲人民架起一座文化交流、心心相融的新桥梁。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动人画卷的意义。
2024-01-30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解题方法
今年的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国风雅韵》篇章以诗句“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作为结尾,在AR技术加持下,寄托着古今美好心愿的灯笼随着吟诵的诗句升腾而起,与“和为贵”理念共同融汇为点点星河。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科技赋能传统文化,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②《国风雅韵》篇章的节目成为展现中华文化的载体
③“和为贵”理念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④诗句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凝结着普世价值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024-01-29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近年来,中国春节文化在海外“走红”,已成为世界级现象。写福字、贴春联……这些中国春节特有元素漂洋过海,让全球感受到浓浓的年味。今年春节前夕,英国首相府唐宁街10号的黑色大门两侧,有史以来第一次贴上了一副红彤彤的中国春联。与对联相映成趣的,还有摆放在一旁的红梅树和“福”字灯笼。首相府内则是已经连续第7年正在举办的春节招待会。春节走红海外(     
①源于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②体现中华文化以开放的姿态接受外来文化
③说明中国文化引领世界文化潮流       
④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2023-07-25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绥江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荷兰花车巡游活动中,两辆虎年中国风主题花车精彩亮相。一组以虎为核心元素,取其正义、勇猛、威严的寓意:另一组载有中荷建交50周年标识,象征中国的灯笼和象征荷兰的风车通过一座花桥连接。这有利于(     
①彰显中华文化优越性,提升文化国际影响力
②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实现对彼此文化的认同
③搭建文化交流互鉴的桥梁,增进理解和互信
④传播中华优秀文化,促进世界文化繁荣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化赋能冬奥,讲好中国故事。北京冬奥会场馆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采用了中华文化图腾"龙"的创意,国家跳台滑雪中心竞赛场馆设计灵感取自中国的"如意",首钢滑雪大跳台造型设计融入了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元素。国宝大熊猫被艺术加工成招人喜爱的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结合了大红灯笼的造型和剪纸艺术,奥运会徽运用了书法艺术的"冬",颁奖花束来自海派非遗技艺,践行了节俭和可持续举办奥运会的理念。冬奥会开幕式上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独具特色的中国结雪花、中国门、中国窗,李白《将进酒》中"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舞美设计构思等,将中华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体育运动等美好元素融合起来。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北京冬奥会对我们讲好中国故事的启示。
2022-04-24更新 | 23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2022届高三二模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下图展示的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注:它以灯笼为原型,以中国红为底色)。它们既富含熊猫、灯笼、中国红等“中国元素”,形显了中国特色;又突出“奥运五环”标志等奥运文化,体现奥运精神和理念。由此可见,吉祥物创意的成功(     

①得益于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②得益于保持开放的心态,对不同文化进行交流互鉴
③得益于从传统文化中获得创新的动力和源泉
④得益于融通多种文化,不断进行综合创新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03-18更新 | 205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三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阶段性检测政治试题(宜昌一中、荆州中学、龙泉中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中国符号在创新和传承中焕发着光彩。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以熊猫为原型进行设计创作,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则以灯笼为创意进行设计创作,“冰墩墩”“雪容融”非常完美的搭配,是悠久灿烂的中国文化和奥林匹克精神又一次完美的结合。这表明(     
①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②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连续性
③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④精神产品需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3-14更新 | 14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政治试题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以冬奥会为契机,“冰雪经济”呈现“冷资源”释放“热效应”的好势头。2022年北京冬奥会场馆建设财政预算投入资金约为15.1亿美元,其中65%来源于社会投资。张家口是本届冬奥会雪上项目的主办城市,随着运动场馆和设施的不断建成,近年来冰雪运动和冰雪旅游不断升温,直接拉动了住宿、餐饮、交通等领域的消费。同时还吸引了大批冰雪运动装备研发企业入驻,产生了一批以滑雪为服务内容的教育培训、旅游租赁等新兴行业,构建了集冰雪装备研发制造、冰雪体育运动、冰雪文化旅游、冰雪人才教育培训等冰雪现代服务于一体的冰雪全产业链。并积极探索小型国际循环,努力与传统冰雪体育强国接洽交流,加强招商引资。截至2020年底,该市累计签约冰雪产业项目81项,落地项目69项,总投资334.34亿元。

中共中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实现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以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伴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顺利召开,冬奥会的举办必将对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有力的支撑。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与社会》和《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相关知识,分析冬奥会的举办对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作用。

材料二   “中国风”元素在本届冬奥会中实力“抢镜”。冬奥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采用中国的国宝熊猫形象和中国传统灯笼形象,还结合了中国的剪纸艺术;冬奥体育图标的设计将篆刻与汉字相互融合,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遥相呼应;冬奥场馆首钢滑雪大跳台的设计中融入了敦煌壁画中“飞天”的元素,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建筑灵感正是来自中国传统饰物“如意”;冬奥火炬“飞扬”的设计遵循“道法自然”的东方哲学,螺旋上升式主体造型,犹如飘舞的彩条;奥运奖牌的设计也别有深意,其形象源于中国古代同心圆玉壁,寓意五环同心,同心归圆,表达出“天地合,人心同”的中华文化内涵,同时象征着奥林匹克精神团结世界人民。可以说,2022年北京冬奥会承载着厚重的中华文化,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更是一场文化盛宴。



(2)结合材料二,从“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角度,谈谈如何理解“2022年北京冬奥会更是一场文化盛宴”。
2022-03-11更新 | 600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重点高中联合体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政治试题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名校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北京成为国际奥运会史上首个举办过夏季和冬季奥运会的城市。

材料一   2022年1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第五次实地考察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引经据典“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勉励备战冬奥的运动员、教练员、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等刻苦训练、勤奋工作,祝愿中国冰雪健儿在冬奥赛场上绽蕊吐香,留得清气满乾坤,为国争光。

材料二   2022年2月的北京冬奥会充满了丰富多彩的中国元素,让世界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图标设计以中国汉字为灵感来源,以篆刻艺术为主要呈现形式,以霞光红为底色,寓意着日出东方,为在春节期间举行的北京冬奥会烘托出喜庆气氛。会徽“冬梦”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图形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将中国传统文化和奥林匹克元素巧妙结合。吉祥物“冰墩墩”采用中国国宝的熊猫形象,“雪容融”设计取自于中国传统灯笼形象并结合中国剪纸艺术。火炬接力火种灯源于有“中华第一灯”美誉的西汉长信宫灯,代表了人们对光明和希望的追求与向往。开幕式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的文艺表达,将中华民族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完美结合。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经典名句“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对办好北京冬奥会的价值。
(2)运用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分析2022年2月的北京冬奥会是如何充满丰富多彩的中国元素的。
(3)中国坚持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理念办好北京冬奥会。据此,请你为北京冬奥会写两条宣传标语。(每条不超过20字)
2022-03-08更新 | 28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第七次高考仿真模拟文综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