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友情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诗词曲鉴赏 | 适中(0.65) |
1 . 古诗词鉴赏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把 ___喻为 _____,把 ___喻为 _____,极言浙东山水的美丽可爱。
(3)说明词人心中满怀着伤春之愁的句子是
A.眉眼盈盈处
B.才始送春归
C.千万和春住
(4)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4-30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05 古诗词鉴赏
诗词曲鉴赏 | 适中(0.65) |
2 . 把古诗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__________,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__________。

1.补全诗句。
2.这首诗的作者是(     )。 ①孟浩然     ②李白
3.这首诗运用了(      )修辞手法。①比喻       ②夸张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__________之情。
2024-04-23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部编版一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千载朱弦无此悲,欲弹孤绝鬼神疑。

故人舍我归黄壤,流水高山心自知。

1.“流水高山心自知”,伯牙喜遇知音时心里是怎么想的?最合适的一句是(     
A.他能听懂我的琴声
B.他知道我弹的是高山和流水
C.他听出了我高远的志向,宽广的胸怀。
2.在朗读这部分的文言文时,停顿正确的一句是(     
A.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B.善哉/乎鼓琴
C.汤汤/乎若流水
2024-03-24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2024学年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诗词曲鉴赏 | 较难(0.4) |
4 . 课内阅读。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在横线上补全诗句。
2.(原创题)宁宁将这首诗编写成了一个小短剧,请你帮他把剧本补充完整。
时间:              地点:              天气:       
人物:              事件:       
人物对话:
3.这首送别诗构思别致,既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____________,又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的志向和品格。
2024-03-17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2古诗三首练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诗词曲鉴赏 | 适中(0.65) |

5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_________。

孤帆远影碧空尽,_________。

1.补充诗句。
2.诗题中“之”字的意思是(       )。
A.这,那B.往,到
C.代词,做宾语D.助词,无意义
3.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前两句旨在点题,引出了相互惜别的人物、地点、时令和友人要前往的目的地。
B.三、四句是从孟浩然的视角写自己乘船在江中顺流而下,李白伫立楼前以目相送,伫立之久足见友谊之深长和心情之惆怅。
C.这首诗是李白歌颂真挚友谊和书写离别之情的代表作,千百年来脍炙人口。
D.这首诗中的一切景物都充满了诗意,意境开阔,不像其他送别诗充满伤感,展现了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
2024-03-05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练习卷
诗词曲鉴赏 | 适中(0.65) |
6 . 阅读。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
2.“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把______喻为______,把______喻为______,极言浙东山水的美丽可爱。
3.说明词人心中满怀着伤春之愁的句子是(       
A.眉眼盈盈处B.才始送春归C.千万和春住
4.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
2023-07-17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2023学年河北省邢台市巨鹿县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诗词曲鉴赏 | 较难(0.4) |
7 . 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向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词人_____。其中“卜算子”是____________
2.解释带点字的意思:浙东:____________才始送春归: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划“ ”的两句词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水比作________,把山比作_______词人运用这样的比喻意在凸显(     )
A.山水的柔美多姿。                              B.山水像人一样有情有意。
C.作者内心的明朗欢喜。                       D.作者内心的郁闷愁苦。
4.这是一首送别友人的词,请你写出课内外积累的两句送别诗。
______________
2023-07-02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2023学年广东省惠州市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2023五年级·全国·专题练习
诗词曲鉴赏 | 较难(0.4) |
8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解释词语。
故人:____
辞:____
烟花:____
下:____
唯:____
2.根据提示,把诗句意思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与李白在黄鹤楼辞别后,在鲜花如海的阳春________,他顺流而下去往扬州。一叶____________,远远地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只见浩浩荡荡的_________在天际向东流。
3.故事发生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地点是_____________;被送的人要去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自己的理解选一选。(填序号)
扬州                  黄鹤楼                 烟花三月                    送别
这是一首(             )诗,寓情于景。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是(             );第二句写了送别的时间是(             ),孟浩然的去向是(             );三、四句写的是送别的场景。
5.这是一首送别诗,但诗中只字未提送别,诗中最能表现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依依不舍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首句开门见山地点明“黄鹤楼”有何用意?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只是指出送别友人的具体地点。
B.既指出送别友人的地点,又以传说中的名楼来加深联想意念。
C.以点写面,突出繁华的商埠风光。
D.在名楼送别友人,可抬高主客的身价。
7.在这首诗中,____两句叙事,____两句写景,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8.第三、四句展现了怎样的意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首诗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然而在诗句中却找不到“友情”这个字眼。诗人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寄托在对________________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完全交融在一起了,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古人写送别的诗很多,请你再写出两句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后人评说本诗是千古丽诗。请说说“丽”的具体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5-06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古诗专项训练】《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22-23一年级下·全国·单元测试
诗词曲鉴赏 | 适中(0.65) |
9 . 课内阅读。

________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_________。

桃花潭水深_________,_________汪伦送我情。

1.补全古诗。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_,这首诗写了____________将要远行,____________来送他的情景。
2023-03-26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分层训练(B卷·能力篇)
22-23六年级上·全国·课后作业
诗词曲鉴赏 | 较难(0.4) |
10 . 读课外古诗《山行留客》,完成练习。

山行留客

[唐]张旭

①山光物态弄春晖,②莫为轻阴便拟归。

③纵使晴明无雨色,④入云深处亦沾衣。

译文:

①山中万物都在春天的阳光下争奇斗艳,   ②不要因为有一点点阴云就打算回去了。

                                   ④走人云山深处,也会沾湿衣裳。

1.请用自己的话补写第三句诗的意思。(写在对应的横线上)
2.本诗紧扣一个“留”字而作。第一句写明留客的原因,其中一个“弄”字采用______手法,把山中景物写活了;第二句是诗人劝客人留下,其中“______”一词表明了客人要回去的原因。
3.本诗不仅揭示了“要正确看待问题”的道理,还表达了丰富的感情。下列各项中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表达了对来客的送别之情。B.表达了对来客的挽留之情
C.表达了对山中景物的赞美之情。
2022-09-16更新 | 176次组卷 | 1卷引用:【新课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3.《古诗三首》核心素养分层学习任务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