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思乡怀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5 道试题
诗词曲鉴赏 | 适中(0.65) |
1 . 阅读《天净沙·秋思》,完成小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曲在写景方面有什么艺术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了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文,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日内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六年级语文暑假作业第四节+古诗文阅读
2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习题。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你要参加“诵中华经典,品诗词文化”活动,想用这首诗来拍摄一条短视频,请补全下面的镜头脚本设计。
诗歌内容景别画面内容诵读要点
中庭地白树栖鸦近景______轻柔,读出静谧清冷之感。
冷露无声湿桂花近景_______轻柔,读出静寂幽美之意。
今夜月明人尽望远景一轮明月当空,世间万人仰望。______”适当加重语气,读出孤独深远意境。
不知秋思落谁家远景不知道这秋日情思会落到谁家?语速_____,读出______
(2)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月亮委婉地表达了思念之情。在我读过的古诗词中,我知道的类似诗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日内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2024学年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3 . 阅读古诗《十五夜望月》,联系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十五夜:___________________
中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却可以从“________” 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皎洁。这种清美的意境让我们联想到学过的李白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思念之情。下列没有表达思念之情的一项是( )
A.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B.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C.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D.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4.下列对古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树栖鸦”以动衬静,既描写了乌鸦栖树的情形,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B.前两句写幽静清凉的秋景,是为了塑造一个孤独无眠、望月苦思的游子形象。
C.“人尽望”说明中秋月夜景色奇特,引起了众人的关注。
D.本诗明写赏月环境,暗写人物情态,“冷”“无”直接暗示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情。
2024-05-18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2024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陆川县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4 . 阅读下列材料,答题。

[材料一]

《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和端午》(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注释]竞渡:赛龙舟。讵():岂,表示反间。殒(yǔn):死亡。离骚:战国时楚人屈原的作品。

1.把材料一中的诗句补充完整。
2.发挥想象,写一写材料一中画“——”诗句所描绘的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一写的是清明节的情景,它的主要习俗有___________;材料二写的是端午节的情景,这个节日的主要习俗有________________
4.除清明节、端午节外,中华传统节日还有很多,其中你最喜欢哪个节日?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5-18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古诗词鉴赏。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冷露无声湿桂花。

            ,不知秋思谁家。

(1)将古诗补充完整。
(2)“十五夜”指的是________节的夜晚,这个节日有_______的习俗。
(3)下面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前两句与“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表现了月光的皎洁。
B.“冷露无声湿桂花”暗写诗人望月,不仅点了题,而且意境悠远,耐人寻味。
C.加点的“落”字使诗人的“秋思”有了动态之美,仿佛与月光一同洒落。
D.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自己前途的担忧。
(4)本诗中,诗人表达的感情真挚动人,我能再写两句表达类似情感的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5-01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05 古诗词鉴赏
6 . 诗歌阅读。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请你展开联想和想象,调动视觉、听觉、嗅觉,描绘诗中“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句子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4-30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05 古诗词鉴赏
7 . 阅读古诗。

床前        ,疑是       霜。

       望明月,低头思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诗人_______,写的是诗人看到_______,想起了自己的_______
(3)“抬起头看看天上的明月,低下头思念起故乡”。这句话意思可以用第_____句诗来概括。
2024-04-23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2023学年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部编版一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8 . 课内阅读。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1.这三首诗分别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三个传统节日。我知道的传统节日还有____________
2.下列对古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日》描绘出一幅热闹、欢乐、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
B.《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描绘了诗人登高插茱萸,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思想感情。
C.《清明》反映的情景是:这一天人们会去扫墓、踏青。
D.《元日》描写的节日习俗有放鞭炮、赏月、饮屠苏酒、更换桃符。
3.有人提倡,国人只过传统节日;也有人说,不管是圣诞节类的洋节日,还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只要是节日都要过。你赞同哪种观点?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4-16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2023学年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9 . 诗歌阅读

十五夜望月

唐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十五夜望月》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_______”一词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这两句诗描写出景物 _______的特点。
2.“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的“落”可否换成“在”?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十五夜望月》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开篇描绘出十五夜的明朗素洁的景象,为下文写秋思作铺垫。
B.“冷露无声湿桂花”中的“桂花”,固然是写庭院中的桂花,但又可以联想到神话故事里的月中桂树、吴刚、嫦娥等,诗的意境十分悠远。
C.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优美的想象,渲染了元宵佳节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思表现得委婉动人。
2024-04-11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2023学年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10 . 读古诗完成练习。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前两句写景,诗句中虽没有带“月”字,但从“_______”一词中可以感受到月光的皎洁。这两句诗体现出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境。
2.结合全诗来看,文中的“月夜”具有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树椭鸦”朴实、简洁、凝练,既写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B.“冷露无声湿桂花”暗写诗人望月,隐藏着诗人孤独、凄凉的心境。
C.这句点明望月,而且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引出了入骨的相思。
D.“秋思落谁家”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其中一个“落”字,新颖妥帖,给人以静的形象的感觉。
4.观察下边的插图《松间明月长如此》,说说与《十五夜望月》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