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陕西省咸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陕西 高一 期末 2022-07-17 3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宋词在题材走向、风格倾向上形成了独特的传统,从而以委婉含蓄的美学特征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独树一帜。从总体上看,宋词与唐诗一样,题材内容包罗万象,艺术风格也丰富多彩,并没有固定的美学特征。但是就主要倾向而言,宋词与唐诗是各有侧重的。唐诗既富于浪漫气息和理想色彩,又因关注社会现实而蕴涵着深刻的现实意义,体现着积极有为的人生追求。唐诗中虽然也有李商隐诗那种接近词境的心曲低诉,但代表唐诗主流的无疑是李、杜、韩、白所创造的昂扬之气与阳刚之美。宋词则不同,虽然苏轼词如天风海雨,辛弃疾词如山呼海啸,但在整个宋词史上,婉约词在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苏、辛都善于写婉约词,其婉约词的水准并不亚于秦观、周邦彦。所以宋词在总体上有如下特征:题材走向上注重个人生活而不是社会现实,表现功能上长于抒情而短于叙事,风格倾向上偏好阴柔和婉而不是阳刚雄豪。可以说,宋词弥补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女性和爱情题材方面的不足。

中国古典诗歌中并不缺乏描写女性的作品,但是那些诗的主题大致上是下面两种:一种是哀悯社会上某些不幸的女性,例如征人妇、商人妇、弃妇、宫女等,这些作品事实上是反映社会问题,不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女性题材。另一种是把女性当作欣赏乃至玩弄的对象,主要的代表作是南朝的宫体诗,一些作品着力描写女性的容貌服饰,格调上往往有淫靡的倾向,显然不是健康的女性题材。宋词则不然,宋代词人深入地体会女性的感情,细致地揣摩女性的声气。宋词不但生动地描绘了女性的明玛翠羽和容貌体态,而且成功地刻画了女性的眉尖颦笑和心底微澜。从主流倾向来看,宋代词人对女性的态度是同情、理解和尊重。

宋词在爱情题材上具有更大的开拓意义。由于受到儒家诗教学说的巨大影响,中国古典诗歌中爱情题材的欠缺成为先天性的痼疾。宋词的独特性质和功能使它克服了这种缺陷。由于词体具有很强的娱乐功能,文人们长期视之为小道,他们填词时不免带有游戏笔墨的意味,并未把词看化与诗文一样的严肃文体。这样,词就没有被赋予政治教化的意义,它逐渐发展成艳科,并与庄重严肃的五七言诗分道扬镳。在宋代,诗、词有着非常明确的功能性分工。宋代士大夫在政治生活上的态度是非常严肃的,他们用来抒情述志的诗文作品也庄重无比,爱情题材在诗文中几乎绝迹。但是与此同时,宋代士大夫生活优裕,接触歌儿舞女的机会较多,他们的私生活中当然会有男女恋情的内容。于是词这种特殊的诗体便被选为合适的情感宣泄口。宋词在爱情题材方面的巨大成就,在整个古典诗歌史上独领风骚,这是宋词在内容上的最大特征。

(摘编自莫砺锋《唐诗与宋词》)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宋词以委婉含蓄的美学特征自成一家,这与其独特的传统紧密相关。
B.南朝宫体诗格调淫靡,趣味低下,致力于描写女性的容貌服饰,显然是不健康的女性题材。
C.宋代词人十分注重女性题材,他们不仅描绘出女性的外在形象,还深入到女性的内心世界。
D.在儒家诗教学说的笼罩之下,以爱情为题材的诗歌很少,这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先天性痼疾。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总分结构,先介绍宋词的总体特征,后分论宋词在女性、爱情题材上的开拓意义。
B.文章多处运用对比的手法,分别将唐诗与宋词、南朝宫体诗与宋词、诗文与宋词作了对比。
C.文章语言平实,举例甚少,主要是分析说理,但思路清晰,层次井然,蕴含着一种理性美。
D.文章措辞严谨,如“从总体上看”“就主要倾向而言”等语句,都留有余地,不轻下断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李商隐并非唐代主要诗人,李、杜、韩、白诗歌的昂扬之气与阳刚之美才代表唐诗的主流。
B.苏、辛既善写豪放词,又善写婉约词,因此,他们的地位自然超过只能写婉约词的秦、周。
C.宋词除了描写女性的容貌服饰外,还细致描摹女性的心理,对女性的态度总体上是同情、理解、尊重。
D.在宋代文人的眼中,词这种文体与诗文相提并论,都用来抒情述志,因而在词中写写恋情是无伤大雅的。
2022-07-17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把关系十几亿人吃饭大事的耕地保护好,绝不能有闪失。2021年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以来,各地高度重视,层层压实责任,千方百计挖掘粮食面积潜力,全年粮食产量再创新高,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粮食生产喜获十八连丰。

耕地质量事关粮食产能。守住耕地红线的同时,还要持续提升耕地质量,保证农田必须是良田。截至2020年底,全国已完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有力地保障了粮食安全。但目前,我国耕地质量总体上仍然不高。加上光温、水土时空分配不均、利用不合理等问题,我国耕地抗灾减灾能力仍然不强。要确保粮食产得出、供得上、供得优,迫切需要大力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

四川省广元市自然资源局昭化区分局局长贺茜介绍,田长实地巡察,卫星遥感天上看,视频监控实时看,耕地保护监管网越织越密,无论是土地撂荒,还是乱占耕地,都能第一时间发现。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2%,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1%,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为粮食生产注入源源动力。

土地整理是耕地保护的一张关键牌。走进云南省双柏县法脿镇铺司村,规整的田块,宽敞的机耕道,很难想象这里曾是荒坡地。双柏县用好政策,完成土地整理项目4个,新增耕地1500亩,土地利用率由49.06%增加到72.15%。

严格实行数量为基础、产能为核心的耕地占补平衡,推行田长制等耕地保护新模式,利用互联网+建立智能化耕地监测监管机制,确保农田就是农田

(摘编自《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人民日报》2022219日)

材料二:

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辛贤分析认为,目前全球粮食安全状况并不乐观,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进一步恶化了粮食安全形势,稳产保供不仅事关我国自身粮食安全形势,更具有全球意义,实现稳产保供要从落实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调动和保护好种粮积极性、充分利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三个方面着手。

辛贤表示,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落实藏粮于地就要落实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长牙齿的耕地保护措施,以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而藏粮于技是要加快技术进步,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和应用水平,提高农业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此外,在的基础上,粮食生产还需强调保护生产者的积极性。一是要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二是让地方政府抓粮食生产有积极性。辛贤说。

辛贤还建议,粮食及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需要建立多双边共赢的粮食合作机制,让各方有动力共同参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充分利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摘编自《既保粮食安全,又让农民富起来,乡村振兴重任在肩》,新华社”202237日)

材料三:

日前,安徽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安徽省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工作方案》。方案明确了耕地利用优先次序,部署强化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监管,要求把有限的耕地资源优先用于粮食生产,着力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

方案强调,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要坚决防止耕地非粮化,确保耕地质量提升、粮食面积稳定、粮食产能增加。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发展粮食生产,特别是保障稻谷、小麦、玉米三大谷物的种植面积。一般耕地应主要用于粮食、油料、蔬菜等食用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按照粮食生产优先的原则,在确保优先满足粮食和食用农产品生产基础上,允许耕地适度用于非食用农产品生产。

十三五期间,安徽省在全国率先完成520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1900万亩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方案要求,各市、县(市、区)要组织对两区划定开展回头看。加强对粮食生产功能区的监管,引导土地优先向种粮主体流转,对违反相关产业发展规划、大规模流转耕地不种粮的非粮化行为,一经发现要坚决予以纠正。

(摘编自《安徽省出台方案防止耕地非粮化》,《安徽日报》202137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尽管新冠肺炎疫情使全球粮食安全形势恶化,但我国2021年全年粮食产量仍再创新高,粮食生产连续十八年喜获丰收。
B.近年来,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2%,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1%,“藏粮于技”取得一定成效。
C.安徽省率先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初步完成了“三农”的首要任务。
D.安徽省把满足粮食和食用农产品生产耕地摆在第一位,保障稻谷、小麦、玉米等的种植面积。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目前,我国耕地存在光温、水土时空分配不均、利用不合理等问题,耕地质量总体不高,状况不容乐观,提升耕地质量势在必行。
B.做到“藏粮于地”,保障耕地面积,做到“藏粮于技”,提高农业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就可以实现稳产保供。
C.我国粮食及重要农产品生产对全球粮食安全治理有重要意义,辛贤建议需要建立多双边共赢的粮食合作机制,让各方共同参与进来。
D.安徽省为保障粮食供应,提出将耕地资源优先用于粮食生产,对大规模流转耕地不种粮的“非粮化”行为坚决予以纠正等要求。
6.如何有效保障我国的耕地面积?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色诱惑

戴玉祥

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爆发后。豫南。

当时我在地主家打短工。正是收麦插秧季节,天上下着火,我光着脊背,手攥镰刀,在割麦子。

一位年轻后生走过来,走到我跟前,喊我声“大叔”,我才发现他。后生穿着天蓝色的褂子和裤子,都褪了色,但很干净;后生长得也干净,皮肤白白的,像是学堂里的学生或先生。见我在喘气,汗水由脸上往下流,在肚皮处形成几条黑沟沟,后生嘴巴张了张,像是还想说什么,没说。后生接过我手中的镰刀,弯下腰,沙沙割起来。

真是大让我意外,我真真没有想到,后生干活竟然会这么利索。我喘息会儿而后接回后生的镰刀。后生看着我,同时指指河那边两条泛白的小土路,有些顾虑地问我说:“大叔,去西北方向走哪一条啊?”我说:“啥子地方嘛?”后生想了想,还是说:“就是去西北方向的那一条啊?”我知道后生对我不放心,这年月,汉奸特务到处都是,后生的顾虑可以理解,我手指着河那边的小土路,说:“那一条通往延安,那一条通往汉中。”后生深深鞠了一躬,疾步走开。河边,后生和衣扑进水里,像一条撒欢的鱼,很快上了对岸,跳上那条通往延安的小土路,雀跃着跑开去。

我再割麦子时,脑子里就晃着后生的影子。

小河就在麦田边,清清的河水,上面荡漾着阵阵涟漪。我真想扑进去,赶走肚皮上的黑沟沟,可我不敢,我怕那个脸上搁着刀疤的“狗腿子”。偷眼四望,热浪扑脸,大地像烤熟了一般,“狗腿子”的影儿也没有。我丢下镰刀,向河边走去。

这会儿,我看见一位姑娘喊着“大叔”向我跑过来。我心里乐颠颠的,盯住了。姑娘上穿红短褂,下着荷花裙,发黑如墨,肤嫩似脂,齿白唇红,脸绽桃花,分明大户人家“千金”。姑娘站到我面前,口吐兰香,玉手指指河那边两条泛白的小土路,说:“大叔,去西北方向走哪一条啊?我说:“啥子地方嘛?”

姑娘想了想,还是说:“就是去西北方向的那一条啊?”我乐了,心想今天这是怎么了,刚刚过去的那个后生也是这么问的呀,我笑而不答。姑娘倒好,头一扭,转身奔河边就走。这下,我急眼了,猛跑几步,拦住姑娘,手指着河那边的小土路,说:“那一条通往延安,那一条通往汉中。”姑娘冲我吐吐舌头,跑开了。在河水里,姑娘宛然一条美人鱼。我看得目瞪口呆。更让我目瞪口呆的,是我看见姑娘上岸后,竟然也跳上了那条通往延安的小土路。

姑娘的倩影牵着我的目光,直到望断,才发现自己其实在河水里泡得有些时候了,我慌慌上了岸,回到蒸笼般的麦田里。

沙沙沙,看着倒下的麦子,心里很不是滋味。自己做长工打短工,到头来,还不是没有立锥之地?这样寻思着,忽听有说笑声漫过来。我抬起头,见是一群青年男女,像是走了很远的路程,风尘仆仆的,但彼此还在说笑着,谈论着。

他们来到田边,站在那儿,齐声喊:“大叔,去西北方向走哪一条啊?”他们的手,同时指向河那边两条泛白的小土路。我说:“啥子地方嘛?”他们没有回答,但那一双双明亮的眼睛仿佛鬼子岗楼上的探照灯在黑夜划亮了一般,在我身上晃着,半晌,有人说话:“大叔,我们是去延安。请问去延安走哪一条呀?”我有些感激涕零,感谢他们对我的信任。

其实,延安我是听说一些的,前不久,县政府抓住两个年轻人,说是去延安的。去延安就要抓吗,后来才知道,延安是打鬼子的。我扔下镰刀,跑到他们面前,冲他们抱抱拳,而后手指着河那边的小土路,说:“那一条通往延安,那一条通往汉中。”他们围过来,祝福我,与我握手,那一刻,我被幸福包裹着。

他们像一群小鸭子在河水里扑棱了一会儿,后来就跳上了那条泛白的小土路,还唱:

夕阳照耀着山头的塔影/月色映照着河边的流萤/春风吹遍了坦平的原野/群山结成了坚固的围屏/啊,延安/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到处传遍了抗战的歌声/啊,延安/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热血在你胸中奔腾……

这年秋末,我得了重病,卧床不起,儿子要去抓药,我清楚自己没救了,阻止儿子。儿子跪在我床边,哭说:“爹,那儿子一定给你买一副好棺木。”我说:“给爹织个草席裹尸就行了,省那钱,去买些木头,在小河上架座桥吧!”儿子不解,问我:“爹,架那桥干吗?”我说:“天冷了,有年轻人还要过河呢!”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篇首点明抗战爆发后这一故事发生的时间点,意在强化延安作为革命圣地的巨大吸引力,自然引出青年们的投奔之事。
B.有人直接问去延安的路,而“我”依然同时指明两条路。小说通过“我”的答非所问暗示出这些青年的革命警惕性还不高。
C.小说细致描绘了“后生”和“姑娘”的穿着打扮,既点明了他们的身份和阶层特征,又从侧面揭示了革命熔炉吸引力之大。
D.小说采用有限视角,以“我”作为叙述者,运用第一人称,真切地讲述了底层劳动者的心声,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感。
8.小说倒数第二段类似《延安颂》歌曲的唱响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
9.小说以第一人称讲述故事,一般来说,讲述者的身份与经历会影响其讲述时的遣词琢句和语言风格。有人认为,文中的“我”虽然是一个“做长工打短工”的农民,却并非目不识丁,对此应怎样理解?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冯唐者,其大父赵人。父徙代。汉兴徙安陵。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文帝辇过,问唐曰:父老何自为郎?家安在?唐具以实对。文帝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祛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钜鹿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钜鹿也。父知之乎?唐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上曰:何以?唐曰:臣大父在赵时,为官率将,善李牧。臣父故为代相,善赵将李齐,知其为人也。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说,而搏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主臣!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那,杀北地都尉印。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曰:‘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遣选车千三百乘,彀骑万三千,百金之士十万,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当是之时,赵几霸。其后会赵王迁立,其母倡也。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是以兵破士,为秦所禽灭。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臣诚愚,触忌讳,死罪死罪!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

(节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
B.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
C.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
D.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禁中,又称禁内,封建帝王所居的宫苑。也指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称宫禁。
B.“是以兵破士北”中的“北”与”进兵北略地”(《荆轲刺秦王》)中的“北”含义相同,都为“向北”。
C.尺籍伍符,指记载军令、军功簿籍和军士中各伍互相作保、不容奸诈的守则。
D.持节,节即符节,缀有牦牛尾的竹竿,古代使臣奉命出使时,执符节以为凭证。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唐回答文帝疑问,直言冒犯龙颜。文帝向他询问李齐的情况;他认为李齐不如廉颇和李牧,直言文帝即使得到像廉李一样的大将,也不能重用,文帝大怒。
B.冯唐谈论将帅,借古制劝谏君王。他告诉文帝,古代帝王派遣将帅,礼节隆重;国内大事由帝王决断,因功封爵赏赐之事由将军在外裁定上奏,朝廷不从中干预。
C.冯唐性格耿直,论魏尚出于公义。魏尚厚待军吏;威慑匈奴,因没有上报战况而被削去爵位;他直言文帝法律严苛,赏轻罚重,文帝采纳了他的劝谏,赦免魏尚。
D.冯唐被推举为官,却年事已高。汉景帝即位,任命他为楚国丞相,不久被免职;汉武帝即位时,征诏贤良之士,大家举荐他,但他已九十多岁,不能再做官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
(2)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
2022-07-14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