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广东省肇庆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广东 高一 期中 2022-11-18 17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之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这是从中国小说发展史的视角进行高度概括的,然而传统的思想和写法究竟是怎么打破的?遗憾的是鲁迅先生并没有细说下去。一代又一代的学者对这个问题苦苦地探寻。

我们知道,小说故事的元素是人物、情节、线索等,但如何组合,也就是结构方式,这才是创造,才能显示作家的天才。曹雪芹正是在《红楼梦》叙事结构的组合方式这一点,打破了传统。

传统叙事的经典作品《三国演义》和《水浒》,其时空表现形态虽各自不同,但都遵循着一个共同的叙事原则:故事时间和文本时间是一致的,文本形成的以主要的人物和主要的事件为枢纽来挽结和创建整体的时空结构,就是故事的时空结构。所以人们习惯分析叙事的结构方式时常常集中在时间链条上,提炼出叙事的主线和副线,形成传统线性的单一的结构方式和思维方式。

《红楼梦》追求时间艺术的空间化,打破了传统线性单一的结构方式和思维方式,使历史、现实和梦幻混合、交织、重组,小说人物任意穿行在时间的隧道,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三维构成的立体时间体系中来来往往。现在不是折射过去的记忆,便是投影未来的图像,有时分不清哪些是现实,哪些是幻想,并在物理时间、心理时间、梦幻时间和神话时间里进进出出。传统在被打破,也体现出现代小说的叙事特征,即故事时间和叙述时间的分离,创造了小说时间艺术的多维空间形式。这是我们过去认识不到的层面,也正是《红楼梦》叙事新变的内涵。

(摘编自郑铁生《<红楼梦>的故事是怎样讲的》)

材料二:

《红楼梦》是长于写实的。石头在全书第一章中答复空空道人说:其间离合悲欢,兴衰际遇,俱是按迹寻踪,不敢稍加穿凿,致失其真。这段写实主义的声明由石头所做,有点令人哭笑不得,也有点中国式的聪明灵活的辩证法。

写实的作品中,穿插环绕装点一些神话的、魔幻的、匪夷所思的故事,使写实的作品增添了一些幻化的生动、神秘、奇异,使写实的作品也生出想象的翅膀,生出浪漫的色彩,这就比一味写实、除了实还是实的作品更文学了。

一般地说,写实的作品易于厚重,梦幻的作品易于轻灵,或反过来说,写实的小说易失之于拙,梦幻的小说易失之于巧。能不能把两者结合一下呢?厚重中显出轻灵,执着中显出超脱,命运的铁的法则中显出恍恍惚惚的朦胧。这是真小说家的境界,这是人生真味的体验。

荒诞、幻化也是人的精神主体的一种要求,当科学性、必然性、可知性不能完全满足人的主体要求(包括观赏、享受的要求)的时候,荒诞性与梦幻性就应运而生了。荒诞、幻化也是一种美,是一种突破了现实的硬壳、摆脱了大地芜杂的美,就像梦的美,痴的美。荒诞化、幻化是把小说与人生间离的重要手段。《红楼梦》一开篇,作者就强调将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经历过一番梦幻”“说来虽近荒唐,细说颇有趣味,一方面强调不失其真,未敢失其真,一方面又强调不可当真。这就给创作主体留下了极大的艺术创造力纵横驰骋的余地,也为读者留下了阅读与欣赏的即进行二度创作的自由。

小说毕竟只是小说,至少首先是小说,虽然不如起诉书或辩护词那样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却因失去了这种针对性而获得了更普遍更长远的意义。

(摘编自王蒙《红楼启示录》)

材料三:

东晋一朝和明清两代,江南文化颇具特色,为《红楼梦》创作带来了深刻影响。

第三十七回写探春发帖倡议在大观园办诗社,其中有这样几句:

孰谓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直以东山之雅会,让余脂粉。若蒙棹雪而来,娣则扫花以待。

这里引用前朝四个典故,如慧远组织莲社、谢安东山雅会、王子猷雪夜访戴、杜甫迎客扫花,除唐代杜甫外,其余三个均出自东晋,一个发生在东晋的庐山,两个则发生在东晋的江南,因其知名度甚高,所以在探春发出的帖子中,成了大观园中的人文化追求的效仿或竞争的一种标杆。

当然,从女性角度说,东晋时期江南谢道韫少儿时代咏絮显露的才情也自然会影响红楼女性人物的形象塑造。这不但在金陵十二钗判词中,直接用堪怜咏絮才来暗示林黛玉的才情,而且,元妃省亲时让宝玉写诗,宝玉反应迟钝,还是林黛玉帮宝玉代写了一首《杏帘在望》,得到元妃赞赏,也让人想起谢道韫在发现小叔子王献之与客人议论时理屈词穷,就隔着帷幕代王献之重新论辩,终于扭转局势,所谓申献之前议,客不能屈。而后来,林黛玉与史湘云联句时的那种自信,林黛玉和薛宝钗同咏柳絮词的夺人眼球,似乎把围绕着的谢道韫女性才情,进一步发扬光大了。

再看明清,就群体论,明清时代的诗社,特别是女性诗社的出现,是不同于晋代的一个江南文化重要特色,如清代康熙年间在江南杭州成立的蕉园诗社和乾隆年间苏州成立的清溪吟社等,给《红楼梦》描写女性创作群体提供了基本的现实依托,而《红楼梦》的这种创作又反过来激励启发了后续的江南女性创作,大大挑战了传统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教条。

就个人言,《红楼梦》多次提及明四家唐寅、仇英等人的绘画。特别是苏州才子唐寅,在小说中,如草蛇灰线般若隐若现,对小说不同人物的个性塑造、言行刻画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比如,不少学者指出,林黛玉的《葬花吟》与唐寅的《花下酌酒歌》有明显的继承关系,而唐寅在生活中也有哭花、葬花之举动。

总之,一种由晋代开启的江南性情文化传统,在明代得到大大发挥,并在清代《红楼梦》中体现出集大成的意义。

(摘编自詹丹《一部<红楼梦>,是江南性情文化传统之大成》,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指出,曹雪芹的《红楼梦》在叙事结构的组合方式方面有创新,打破了传统的思想和写法。
B.《红楼梦》不仅长于写实,也具有浪漫色彩,既给创作主体留下了二度创作的自由,也给读者留下了艺术创造力纵横驰骋的余地。
C.《红楼梦》体现出现代小说的叙事特征。其人物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三维构成的立体时间体系中来往,任意穿行在时间的隧道中。
D.苏州才子唐寅对《红楼梦》创作产生了一定影响,研究者一致认为林黛玉的《葬花吟》和唐寅的《花下酌酒歌》有明显继承关系。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开篇强调故事不失其真,从东晋谢道韫的才情影响了《红楼梦》女性人物塑造上来看,这一点可以得到印证。
B.写实的作品穿插了神话的、魔幻的故事,便具有了浪漫的色彩,这说明浪漫主义作品比现实主义作品更具有文学性。
C.《红楼梦》长于写实,虽不如起诉书或辩护词那样具有明确针对性,但正是因为失去这一点而获得了更普遍长远的意义。
D.《红楼梦》写探春发帖倡议在大观园办诗社,这有现实的影子,而《红楼梦》的这种创作又影响了后来的江南女性创作。
3.下列说法中,与材料一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A.《三国演义》以三足鼎立的形成、发展和衰亡,直至三国统一的历史进程为主线,文本结构的基本框架与历史相去不远。
B.《水浒》的叙事方式采用的是单元结构的组合方式,展示了一条“个人反抗——聚众造反——逼上梁山”的叙事主线。
C.《红楼梦》中“宝玉挨打”证明了叛逆与卫道的矛盾冲突,这正是全书的情节主线,并以此融入了书中众多的人物和事件。
D.有红学家认为,我们读《红楼梦》时,会因其结构的周密、时空的繁杂,有种仿佛置身大海,前后左右波浪澎湃的感觉。
4.材料三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材料一中写到“(《红楼梦》中的人物)在物理时间、心理时间、梦幻时间和神话时间里进进出出”,请你结合原著中的一个人物,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2022-11-18更新 | 16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可巧这日非正经日期,亲友来的少,里面不过几位近亲堂客,邢夫人、王夫人、凤姐并合族中的内眷陪坐。闻人报:大爷进来了。唬的众婆娘唿的一声,往后藏之不迭,独凤姐款款站了起来。贾珍此时也有些病症在身,二则过于悲痛了,因拄个拐踱了进来。邢夫人等因说道:你身上不好,又连日事多,该歇歇才是,又进来做什么?贾珍一面扶拐,拃挣着要蹲身跪下请安道乏。邢夫人等忙叫宝玉搀住,命人挪椅子来与他坐。

贾珍断不肯坐,因勉强陪笑道:侄儿进来有一件事要求二位婶子并大妹妹。邢夫人等忙问:什么事?贾珍忙笑道:婶子自然知道,如今孙子媳妇(指秦可卿)没了,侄儿媳妇偏又病倒,我看里头着实不成个体统。怎么屈尊大妹妹一个月,在这里料理料理,我就放心了。邢夫人笑道:原来为这个。你大妹妹现在你二婶子家,只和你二婶子说就是了。王夫人忙道:他一个小孩子家,何曾经过这样事,倘或料理不清,反叫人笑话,倒是再烦别人好。贾珍笑道:婶子的意思侄儿猜着了,是怕大妹妹劳苦了。若说料理不开——我包管必料理的开——便是错一点儿,别人看着还是不错的。从小儿大妹妹顽笑着就有杀伐决断,如今出了阁,又在那府里办事,越发历练老成了。我想了这几日,除了大妹妹再无人了。婶子不看侄儿、侄儿媳妇的分上,只看死了的分上罢!说着滚下泪来。

王夫人心中怕的是凤姐儿未经过丧事,怕他料理不清,惹人耻笑。今见贾珍苦苦说到这步田地,心中已活了几分,却又眼看着凤姐出神。那凤姐素日最喜揽事办,好卖弄才干,虽然当家妥当,也因未办过婚丧大事,恐人还不服,巴不得遇见这事。今见贾珍如此一来,他心中早已欢喜。先见王夫人不允,后见贾珍说的情真,王夫人有活动之意,便向王夫人道:大哥哥说的这么恳切,太太就依了罢。王夫人悄悄的道:你可能么?凤姐道:有什么不能的。外面的大事已经大哥哥料理清了,不过是里头照管照管,便是我有不知道的,问问太太就是了。王夫人见说的有理,便不作声。贾珍见凤姐允了,又陪笑道:也管不得许多了,横竖要求大妹妹辛苦辛苦。我这里先与妹妹行礼,等事完了,我再到那府里去谢。说着就作揖下去,凤姐儿还礼不迭。

贾珍便忙向袖中取了宁国府对牌出来,命宝玉送与凤姐,又说:妹妹爱怎样就怎样,要什么只管拿这个取去,也不必问我。只求别存心替我省钱,只要好看为上;二则也要同那府里一样待人才好,不要存心怕人抱怨。只这两件外,我再没不放心的了。凤姐不敢就接牌,只看着王夫人。王夫人道:你哥哥既这么说,你就照看照看罢了。只是别自作主意,有了事,打发人问你哥哥、嫂子要紧。宝玉早向贾珍手里接过对牌来,强递与凤姐了。又问:妹妹住在这里,还是天天来呢?若是天天来,越发辛苦了。不如我这里赶着收拾出一个院落来,妹妹住过这几日倒安稳。凤姐笑道:不用。那边也离不得我,倒是天天来的好。贾珍听说,只得罢了。然后又说了一回闲话,方才出去。

一时女眷散后,王夫人因问凤姐:你今儿怎么样?凤姐儿道:太太只管请回去,我须得先理出一个头绪来,才回去得呢。王夫人听说,便先同邢夫人等回去,不在话下。

这里凤姐儿来至三间一所抱厦内坐了,因想:头一件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第二件,事无专执,临期推诿;第三件,需用过费,滥支冒领;第四件,任无大小,苦乐不均;第五件,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钤束,无脸者不能上进。此五件实是宁国府中风俗,不知凤姐如何处治,且听下回分解。正是:

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

(选自《红楼梦》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众婆娘和王熙凤对贾珍到来的不同反应,既显出封建社会男女尊卑有别的礼教束缚,又衬托出了王熙凤的独特地位和个性。
B.从邢夫人对王熙凤到宁国府帮忙一事的敷衍态度上,可以看出她们婆媳二人的关系淡漠,而王熙凤跟姑妈王夫人关系密切。
C.当贾珍向王熙凤作揖致谢时,“凤姐儿还礼不迭”,一方面显示了王熙凤礼数周到,一方面也流露出她心愿得遂后的满足。
D.贾珍让宝玉代自己将对牌交给凤姐,既可避免因对方推辞带来的尴尬,同时,也是碍于礼教,宝玉因身份特殊,忌讳较少。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一段场面描写虽简,但故事背景却交代得十分清楚,主要人物悉数出场。
B.“踱”“扶”“拃挣”等动作描写,既表现了人物悲痛心情,又显示了身份特征。
C.选文善于刻画人物,将王夫人谨慎周到、王熙凤泼辣狡黠的性格揭示得淋漓尽致。
D.结尾展现了凤姐虑事缜密、能力过人,并借此巧妙设置悬念,牢牢地抓住了读者。
8.文中画横线句子里的“早”“强”两字分别体现了宝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结合文中其他人物形象进行比较分析。
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体现了贾珍说话艺术的高超,试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甲】【乙】两则文言选段,完成下面各题。

【甲】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节选自部编版教材《鸿门宴》)

【乙】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

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

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10.下列对【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
B.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
C.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
D.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
11.下列对【乙】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指刘邦,因其起兵于沛(今江苏沛县),故称“沛公”。
B.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C.流涕,指流泪。古代的“涕”一般指鼻涕,而“泗”指眼泪。
D.赵高,指秦朝著名的宦官,“指鹿为马”这一成语与他有关。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哙既有政治头脑,又勇敢豪爽。当刘邦处于危险境地时,他不顾个人安危,闯入营帐,义正词严地责备项羽,帮助刘邦脱离险境。
B.司马迁在最后的议论中,对樊哙等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名垂汉室,德泽惠及子孙表示惊异,也表达了作者对这些人物的赞叹。
C.刘邦因患病躺在宫中,不见群臣,精神疲惫。樊哙直入宫内,以赵高的故事说服刘邦,使刘邦精神振作起来。
D.教材中的《鸿门宴》也有樊哙闯帐这一情节,本文与之相比少了怒视项羽这一细节,人物形象不及《鸿门宴》生动。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杜甫

野老篱边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

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

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

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


【注】①此诗作于刚在成都草堂定居之时。②“澄潭”指百花潭,是草堂南面的水域。③“剑阁”“琴台”皆蜀地名。剑阁乃出川之要道,琴台为成都名胜。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两句写江岸回曲,竹篱茅舍,此时诗人正在草堂前的江边漫步观赏。
B.“渔人网集澄潭下”写渔民纷纷下网打鱼;“贾客船”是商人之船,商船映照着晚霞纷纷在门前靠岸。
C.“长路”是说草堂前有条路径,直通剑阁,令人望而生畏、生悲。“片云”指阴云,它引发诗人遐思。
D.诗的前四句写草堂之景,笔触悠闲疏淡,后四句转入抒情,深沉蕴藉,前后相互映衬,增强艺术感染力。
15.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野老”的形象。
2020-12-05更新 | 240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