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黑龙江省绥化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黑龙江 高一 期末 2023-07-10 3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们为什么要读《论语》?

首先,《论语》是知识体系。《论语》包含丰富的、密集的、精练的、非常纯粹的文化知识,文化含量非常高。举例来说,一本《论语》近五百则,约一万六千字,包含几百个成语和几百则终生可以引用的格言,内含大量的人生智慧。

没有读过《论语》的孩子与读《论语》一年的孩子相比差距有多大,不需要用考试来证明。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往山上走,走得有点吃力,才有提升。每一步都走得很轻松,一定是在往山下走。

其次,《论语》是价值体系。《论语》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样的社会是理想的社会,什么样的人生是理想的人生。价值体系就是教会孩子做价值判断,比知识体系更重要。

如果把单纯地增长知识误解为提高素质,把技能教育误解为素质教育,那就大错特错了。会弹钢琴,会写书法,会跳舞,会表演,就是素质高吗?不是。把孩子累坏了,素质也没有提高。因为素质不是技能,不是知识性的考分,而是价值判断力。懂得判断是非,能够做价值方面的选择,才是真正的素质高。

《论语》还是文化体系。读《论语》可以让人成为一个好人,《论语》弘扬的是中国文化。

一个民族的教育,一定要让这个民族的孩子有民族文化认同感,然后才会有民族凝聚力。中国幅员如此辽阔,人口如此众多,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物产资源相差极大,为什么能够保持长久的统一?这就是文化凝聚的力量。文明,才是一个民族强大的根本。

(摘编自鲍鹏山《我们为什么要读<论语>》)

材料二:

《论语》的核心思想是宣扬,能学仁、守仁、成仁则是志士,则为君子。在常人眼中,君子的思想觉悟是远高于俗人的: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他们的高大形象屹立于山巅熠熠生辉,凡夫俗子如何才能做到呢?《礼记·大学》提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自我发展之路,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理解孔子推崇仁爱、培养君子的教育思想。

首先,要做好自己,从身边事做起。仁道宽广,不易把握,若能从浅近处体会、着手,就比较容易收效。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仁者爱人,其逻辑起点在于自然的人伦之情。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孟子后来将其发展为具体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然后,推己及人,才能影响他人。一个德行高尚的人必然自带光芒,德不孤,必有邻。而一个仁爱的人,还应是一个以博施济众为己任的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选自《诸子智慧》,有删改)

材料三:

先秦时期,御——驾车是一种重要的技能。赵襄子跟驾车高手王于期学驾车。学成后与王于期比赛,可是他换了好几匹马都依然比不过王于期。于是赵襄子怀疑王于期没有倾力教他。王于期不慌不忙地解释说,该教的都教了,你的问题在于没有正确使用这些技巧。王于期所言指的是赵襄子在驾车过程中被输赢的杂念占据内心,以至于忽略了人、车、马三者的协调,而这一点恰是驾车最关键最需要用心揣摩体悟的因素,所以他无论换多少匹骏马,都赢不了王于期。生活中许多人也常犯赵襄子这样的错误。在做一件事之前不是思考如何把事情做好,而是首先考虑这件事对自己有什么影响、是否带来利益。假如确定能带来利益,又会想利益有多大,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变自己的生活……当诸如此类外在的顾虑充斥内心时,我们又有多少心思去做事情?不能专注于事情本身,又怎么可能取得做事的成效?

庆封走越也是一个很值得我们深思的寓言故事。齐国庆封在自己的国家遇到麻烦,要到其他诸侯国避难。本来晋国离齐国比较近,逃难较为便利,但是庆封却选了距齐国较远的越国。他的理由是越远越安全。他的族人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症结:改变你不安分、总想制造混乱的心思,到晋国就可以获得安全。不改变你的心,即使跑到遥远的越国,危险一样存在。这就像现在社会上动辄跳槽的年轻人,当工作不顺心,出现问题时,总喜欢从外部找原因,以为换个单位就可以一切顺利,万事大吉。实际上,不从思想、能力上提升自己,无论到哪里问题都依然存在,因为自身才是问题的根源。这一根源不消除,问题永远存在。

(选自《韩非子寓言故事赏析》,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包含大量的人生智慧,所以学习《论语》可以获取人生智慧。
B.一个民族的孩子有民族文化认同感,才能使这个民族具有凝聚力。
C.在常人看来,君子的思想觉悟是远高于俗人的,是凡夫俗子需要通过一系列的自我发展才有可能达到的。
D.《论语》文化含量非常高,学习效果的优劣需要通过考试进行评价。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真正的素质不仅是单纯的技能与知识性考分,更是价值判断力。
B.如果能从做好自己、入孝出悌等方面入手,更容易接近志士君子的标准。
C.做一件事要想取得成功,首先应考虑这件事对自己可能产生的影响。
D.材料三中的韩非子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只要从自身找问题,就能得到令人满意的答案。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己欲立而立人”观点的一项是(     
A.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D.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结构。
5.先秦诸子思想共本同源,在发展的过程中相互取长补短,在不同之中又有相同之处。请分析儒家“君子务本”思想在韩非子寓言故事中的体现。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富豪与乞丐

晴月

富豪家里什么都不缺,唯独缺亲人。富豪夫妻年轻时,原有一顽子,却在四岁那年走失。一连找了多年,也没音信。富豪找了画师,每年给丢失的儿子画一幅肖像画,以寄托慰藉思念。富豪年近古稀,又殁了夫人,只剩画像中的儿子陪伴着自己。从四岁到五十岁,画像里的儿子也在长大,变老。

乞丐四处流浪,衣衫褴褛,面黄肌瘦,一无所有。

这天,乞丐来到富豪家大门口,伸头往里一看,只见深宅大院阔气得像王宫,几个丫鬟正伺候着富豪在庭院阴凉处喝茶,富豪一身贵气,不怒自威。

这可不是我这等人该来的地方,乞丐想着便要离开。可巧,富豪这时抬起头,正好看见他。

富豪先是一怔,接着便指着乞丐,激动地喊起来,他就是……富豪喊了一半,喉头就哽住了。

乞丐以为富豪在指认自己是小贼,惊得转身就跑。

富豪这时缓过一口气,赶紧下令,快把那乞丐带到我跟前来。

乞丐年纪本就不小,又趿拉着一双露着脚趾头的破鞋,还没跑出去二百米,就被一个家丁摁在了地上。

我、我不是贼……乞丐抖似筛糠,话没说完就昏了过去。

富豪见乞丐吓成这样,便对家丁说,等他醒了,给他点吃的,把他放了。

然后他又小声叮嘱管家,这乞丐,跟我丢失的儿子有几分像,你找两个性子软和的,慢慢与他接触,小心跟他商量,说老爷打算出高价,雇他来家里清扫茅厕,看他愿意不愿意。

管家依言安排下去。

乞丐半生乞讨,一直都过着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生活。如今富豪要雇他,有吃有住,还有很高的佣金,哪有不愿意的。

管家告诉乞丐,你和老爷的儿子长得很像,才得了这好处。

乞丐仔细观察,发现自己和老爷长得的确很像。不仅眉毛、眼睛、眼睫毛、鼻子、脸型像,连神态体型都像。他很是为自己的长相庆幸,为了保住这份差事,他干起活来,格外用心卖力。

自从乞丐进了府,富豪一改往日的生活习惯,他总是围在乞丐身边,久久不愿离去;甚至为了更融洽地与乞丐相处,还穿起了粗布衣,吃起了粗茶饭。

一天,富豪对乞丐说,咱俩不如互相成全?

怎么成全?乞丐小心地问。

富豪说,虽然我是富豪,你是乞丐,可咱俩在这世上同样举世无亲。我见你干活用心卖力,人也实在,心里喜欢,就想认你做个干儿子,这样咱俩就都有了亲人,你说是不是?

乞丐想起前两天刚见过的挂在书房的少爷画像,画像是少爷五十岁的模样,跟自己有九分像。感于老爷一片真心,他当即跪下,谢谢干爹成全。

自此,富豪便时常相邀干儿子吃饭说话;也不再让他清扫茅厕,而是安排他跟着老管家,学习管理一些家里的杂事,并给他配了两个佣人。

干儿子也更加勤奋,更加用心做事。

又过了一段时间,富豪对干儿子说,也许是我老了,思子心切,每当看见你,我就像看见了自己的儿子,心里就有种说不出的欢喜;一旦看不见你,心里就像少了点什么。我也这把年纪了,干脆你就跟在我身边,我去哪里,你就跟着去哪里,也好长点见识,学点东西。

干儿子当然愿意。

于是,富豪带着他去田庄,去作坊,去店铺,教他如何治理家业,毫不忌讳地带他去自己的金库、珍宝收藏库,告诉他每样东西的来历、价值、辨别方法、如何收藏爱惜等。在这期间,还为他物色了个不错的姑娘,让他们成了家。

温馨的日子一晃就是十年。

这一年,富豪正式把家业交给了干儿子,自己则一病躺倒,没再起来。

仆人和家丁们都为这个干儿子庆幸,你命真好啊,捡了个大便宜。

干儿子却为刚有了唯一的亲人就很快失去而悲恸欲绝。

富豪临下世前,拉着他的手问,还记得那一年,你初来家门口,我冲你喊什么了吗?

他说,嗯,我以为您在喊抓贼,就跑了。

那是你乞讨半生的本能反应。富翁感叹唏嘘,渐渐激动起来,情不自禁地唤了一声,儿呀,当时我想说的是他就是我丢失多年的儿子呀!富豪说着,不顾他的惊讶,一把抓住他的手,儿呀!你就是我的亲儿呀!

这,这……他震惊得扑通一声跪在床边,结结巴巴地说,干爹,我知道您是为了成全我,好让我心安理得地继承您的家业,可我是从遥远的地方偶然乞讨到这里来的……

富豪说,儿呀!这世上有长相神态一模一样的,却没有连痣也长得一模一样的。你脖颈后有颗红痣,那是咱们家族男人独有的特征啊!富豪歇一口气,又说,爹很欣慰,这份家业是爹陪着你,一步一个脚印继承下来的。当初没有及时认下你,也是恐你生懈怠之心,否则只怕我尸骨未寒,你就又沦落成乞丐了。

(选自《山西文学》,2021年第9期)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第一次提到富豪儿子的画像,表现了富豪对儿子的思念,第二次则表现乞丐对富豪的感谢。
B.乞丐脖颈后有颗红痣,文中虽未交代何时发现的,但可以推测出富豪第一次见到乞丐时就已经看到了。
C.富豪行事缜密,虽然他早就知道乞丐是自己亲生儿子,但他并没有声张,而是一步步按计划培养他。
D.文中乞丐的心理是不断变化的,开始是惧怕,接着是感恩,然后是震惊,认亲后则表现得心安理得。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我不是贼……乞丐抖似筛糠,话没说完就昏了过去”一句,运用语言和动作描写写出了乞丐害怕被抓挨打的心理。
B.小说开头交代富豪找画师,每年给儿子画一幅肖像画,从四岁到五十岁,这一情节为下文管家认为富豪和乞丐长得像的情节提供了依据。
C.小说结尾揭示乞丐是富豪的亲儿子,以及富豪不提前认回的原因,既和前文乞丐和富豪儿子长得像等内容相照应,又揭示了小说的主旨。
D.小说人物形象众多,个个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父子相认的故事情节,虽然简单,却跌宕起伏,给人以内心的震撼。
8.小说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手法?请列举两例加以说明。
9.富豪是如何一步步将儿子认回并培养成为继承人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孝祥,字安国,历阳乌江人。读书过一目不忘,下笔顷刻数千言。年十六,领乡书,再举冠里选。绍兴二十四年,廷试第一。考官已定埙冠多士,孝祥次之。高宗读埙策皆秦桧语,于是擢孝祥第一,而埙第三。谕宰相曰:张孝祥词翰俱美。

上之抑埙而擢孝祥也,秦桧已怒,既知孝祥乃祁之子,祁与胡寅厚,桧素憾寅。于是风言者诬祁有反谋,系诏狱。会桧死,魏良臣密奏散狱释罪,遂以孝祥为秘书省正字。

初,孝祥登第,出汤思退之门,思退为相,擢孝祥甚峻。而思退素不喜汪澈,孝祥与澈同为馆职,澈老成重厚,而孝祥年少气锐,往往陵拂之。至是澈为御史中丞,首劾孝祥奸不在卢杞下,孝祥遂罢。

寻除知抚州。年未三十,莅事精确,老于州县者所不及。孝宗即位,知平江府。事繁剧,孝祥剖决,庭无滞讼。属邑大姓为奸利,孝祥捕治,籍其家得谷粟数万。明年,吴中大饥,迄赖以济。

张浚自蜀还朝,荐孝祥,召赴行在。孝祥既素为汤思退所知及受浚荐思退不悦孝祥入对,乃陈:二相当同心戮力,以副陛下恢复之志。上嘉之。会金再犯边,孝祥陈金之势不过欲要盟。宣谕使劾孝祥落职,罢。复集英殿修撰、知静江府,治有声绩,复以言者罢。俄起知潭州,为政简易,时以威济之,湖南遂以无事。复待制,徙荆湖北安抚使。筑寸金堤,自是荆州无水患,置万盈仓以储诸漕之运。

进显谟阁直学士致仕。请祠,以疾卒,年三十八。孝宗惜之,有用才不尽之叹。孝祥俊逸,文章过人,尤工翰墨,尝亲书奏札,高宗见之,曰:必将名世。

(节选自《宋史·张孝祥传》有删节)

【注】①埙(xūn):秦桧的孙子秦埙。②卢杞:唐朝宰相、巨奸,曾先后陷害杨炎、颜真卿等人。

10.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的标号“[   ]”里填涂。
孝 [ A ] 祥 [ B ] 既 [ C ] 素 [ D ] 为 [ E ] 汤 [ F ] 思 [ G ] 退 [ H ] 所 [ I ] 知 [ J ] 及 [ K ] 受 [ L ] 浚 [ M ]荐 [ N ] 思 [ O ] 退 [ P ] 不 [ Q ] 悦 [ R ] 孝 [ S ] 祥 [ T ] 入 [ U ] 对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廷试又称殿试,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乡试中选者才能参与,一般由皇帝在殿廷之上亲自主持。
B.诏狱,奉皇帝命令拘押犯人的监狱,一般二千石以上的高官有罪,需要皇帝下诏书才能拘捕入诏狱。
C.路,宋元时期行政区划名称,宋代的路相当于现在的省,此处“路”与“烽火扬州路”的“路”同义。
D.致仕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致仕的一般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官员也可自请退职,如“乞骸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孝祥才思敏捷,颇受赏识。他读书过目不忘,十六岁时,在乡试中入围,又被乡里推荐为第一名;高宗曾称赞他的诗词必将名世。
B.张孝祥治洪有方,造福百姓。他在担任荆湖北路安抚使时,组织修筑了寸金堤,去除荆州水患;又设立万盈仓来储备漕运粮食。
C.张孝祥仕途坎坷,屡遭罢官。金兵入侵时,他认为金国是想缔结盟约,被宣谕使弹劾而丢官;担任静江府知府时,又因谏官的意见被罢。
D.张孝祥年轻有为,能力出众。他担任抚州知府时,处理事情精明、准确;任平江府知府,不怕事务繁重艰巨,没有留下积压的案件。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孝祥捕治,籍其家得谷粟数万。明年,吴中大饥,迄赖以济。
(2)俄起知潭州,为政简易,时以威济之,湖南遂以无事。
14.汪澈担任御史中丞时,他为什么首先弹劾张孝祥,使其被罢职?请简要说明。

三、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名校
1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的才能志向与子路、冉有和公西华不同,他更关心的是个人的幸福愉悦,他在春风中嬉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唱着歌回家。
(3)元代戏剧家马致远的杂剧《青衫泪》根据白居易的诗《琵琶行》改编而成,剧名来自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