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河南省信阳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河南 高二 开学考试 2023-08-07 17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在观测天象过程中对宇宙也有认识,形成了一些宇宙学说。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三种:盖天说、浑天说和宣夜说。

盖天说以为天圆地方天似盖笠,地法覆。这是对天地结构比较直观的认识。它对古代天文学的影响很大。汉代成书的《周算经》利用影长测量数据,试图把盖天说构造成一个天地几何模型,说明日月出入、昼夜变化等各种天文现象。但由于天地平行和圭表影长千里差一寸的基本假设有误,结果并不理想。不过盖天说对绘制星图、测量天体坐标来说还是很有用的。汉代有一种星图叫盖图,大概就是按盖天说的原理绘制的。此外,天体的赤道坐标在中国古代是入宿度去极度,与盖天说并不矛盾。

汉代出现了浑天说大概出现在太初改历之时。东汉张衡的《浑天仪注》对浑天说有非常形象的描写: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中黄。可见浑天说的本质就是对天球的认识。浑天说对后来天文观测的影响很大。有了浑天说,就有了浑仪,并且有可能在浑仪上加黄道、白道等使天体位置测量越来越精密。

宣夜说是一种认为宇宙无限的气宇宙论,是汉代的郗萌提出的学说。他认为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天穹,而只不过是无边无涯的气体,日月星辰就在气体中飘浮游动。这种宇宙论虽然对天文测量和天文历法没有产生什么影响,却启发人们认识宇宙本原和天体演化。宋代理学家朱熹更是根据这种气的宇宙论提出了关于宇宙演化的猜想。他认为宇宙起先只是阴阳二气,两者旋转摩擦,磨出一些渣滓,结在中央,便形成地。气之清者就上升成为日月星辰,在外周转不停。这个宇宙演化理论虽然还很粗糙,但其气漩涡论却比西方著名自然哲学家笛卡尔的宇宙演化漩涡说早400多年。

中国古代宇宙论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强调天地对应和天人对应。中国古代的星官体系是这一特点的突出表现。西方的传统开始于古埃及和古巴比伦,到古希腊时期形成星座体系,以神话中的事物为主。中国星官体系则完全不同它是把人间帝王社会搬到了天上。天地是名副其实的对应。正是有了这种对应,中国古代的天与人之间才那么接近。天文永远与人文密切关联,所以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其根本的目的是探究天人关系正如司马迁所说,究天人之际

(摘编自孙小淳《中国古代天文学:何为天极》)

材料二

纵观中国古代的这场旷世学术之争浑盖之争,我们发现,古人在这场争论中,秉持着一个重要原则:判断一个学说是否正确,关键在于其是否符合实际情况,而不是看其是否遵循某种先验的哲学观念。比如,古人一直认为天地是由阴阳二气生成的,从这个理念出发,如果承认这一前提,就得承认盖天说是正确的,因为阳气轻清,阴气重浊,轻清者上浮为天,重浊者下凝为地。但古人在争论中,并不以阴阳学说作为判断依据,他们所关注的,是究竟哪种学说更符合观测结果。对此,南北朝时期著名科学家祖暅的一段话可作代表:

自古论天者多矣,而群氏纠纷,至相非毁。窃览同异,稽之典经,仰观辰极,傍瞩四维,睹日月之升降,察五星之见伏,校之以仪象,覆之以晷漏,则浑天之理,信而有征。

(《隋书·天文志》)

祖暅较了浑盖双方的差异,在查阅典籍记载的基础上,通过实地天文观测,并使用仪器进行校验,发现浑天说更符合实际,这才得出了浑天说可信这一结论。浑盖之争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重视实际校验的这种做法,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一个优秀传统。这一传统与希腊天文学的某些特点有明显的不同。

除了不以先验的哲学信念为依据判断是非之外,浑盖之争在其他方面的表现也完全符合学术发展规律。政治和宗教等非学术因素没有介入到这场争论之中。南北朝时,南朝的梁武帝偏爱盖天说,曾集合群臣,公开宣讲盖天说。对于他的主张,天文学家中不以为然者大有人在,但梁武帝并未采用暴力手段迫害那些不相信盖天说者。佛教传入中国后,佛教主张的宇宙结构模式,与浑天说亦不一致,但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以佛教学说为依据,强行要求人们放弃自己所信奉的宇宙结构学说的事例。宗教因素没有成为裁决浑盖是非的依据,也没有人因为信奉某种宇宙理论而受到政治或宗教上的迫害。这些,无疑都是浑盖之争中值得肯定的地方。

(节选自关增建《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盖天说、浑天说和宣夜说体现了古人对宇宙的认识,在中国古代宇宙学说中影响较大。
B.中国古代宇宙论强调天人对应,中国古代的天文学的根本目的是“究天人之际”。
C.中国古代天文学有重视实际校验的优秀传统,这使得中国天文学优于希腊天文学。
D.梁武帝在浑盖之争中的态度与做法表明政治因素没有成为裁决浑盖是非的依据。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盖天说以为“天圆地方”是对天地结构比较直观的认识,也是对宇宙结构的正确描述。
B.盖天说所主张的宇宙结构模式,是由“阳气轻清,上浮为天;阴气重浊,下凝为地”推断而出的。
C.《浑天仪注》是浑天说的代表性著作,浑天仪的产生是以浑天说的提出为背景的。
D.朱熹提出的宣夜说比西方著名自然哲学家笛卡尔的宇宙演化漩涡说早400多年。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西汉天文学家邓平等人制定的《太初历》由于非常符合实际天象被汉武帝采用。
B.东汉桓谭撰写《难盖天八事》从观测依据等方面批驳盖天说。
C.葛洪以太阳落入地平线时的状态这一事实作为依据,指出其与盖天说的推论相反。
D.“浑盖之争”促成了《太初历》的制订、浑天仪的发明和唐代的天文大地测量。
4.两则材料使用了哪些相同的说明方法,请举例分析。
5.古人在研究宇宙结构时秉持的原则有哪些?请结合材料概括。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嫁妆

契诃夫

这是很小的平房,活像一个老太婆,矮小,佝偻,头上戴着包发帽。小房子以及它的白灰墙、瓦房顶和灰泥脱落的烟囱,全都隐藏在苍翠的材林里。这条街上从来也没有什么人坐着马车路过,行人也稀少。

小房子的百叶窗经常关着,房子里面,夏天又热又闷,冬天像澡堂里那样热气腾腾,有煤气味,而且是那样孤苦寂寞,枯燥乏味……

我头一次访问小房子是很久以前为办一件事而去的:房主人是契卡玛索夫上校,他托我到那儿去探望他的妻子和女儿。

请您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一个矮小虚胖、四十岁左右的女人带着恐慌和惊愕的神情瞧着您。“讲问,您贵姓?”上了年纪的女人用颤抖的声音问您说,而您认出她就是女主人契卡玛索娃。您说出您的姓名,讲明您的来意。惊愕和恐惧就换成尖细而快活的“啊”的一声喊。这“啊”的一声,像回声一样,从前堂传到大厅,从大厅传到客厅,从客厅传到厨房……传出大门,顺着莫斯科街响下去了。

房间里弥漫着除虫粉和新羊皮鞋的气味。窗台上放着天竺葵,挂着细纱的布条帘子。地板上放着一件黑色女上衣,潦草地缝在一块纸样上。

“请您原谅,这儿凌乱得很!”契卡玛索娃说,一边困窘地斜起眼睛看房门。

不久房门开了,我看见一个又高又瘦的姑娘,年纪十九岁左右,身穿薄纱的长连衣裙,腰间系着金黄色皮带,她走进来,行个屈膝礼,脸红了。先是她那点缀着几颗碎麻子的长鼻子红起来,然后从鼻子红到眼睛那儿,再从眼睛红到鬓角那儿。

“这是我的女儿!”契卡马索娃以唱歌般的声音说,“这个年轻人,玛涅其卡(玛丽雅的爱称),这位青年是……”

我做了自我介绍,然后我对这里有那么多的纸样表示惊讶。母女俩都垂下眼睛。

“每年耶稣升天节,我们这儿有一个大市集”,母亲说,“在市集上我们总是买些衣料,然后做整整一年的针线活,直到下个市集为止。”

“可是谁要穿这么多的衣服呢?”“……这不是现在穿的!这是嫁妆!”

“哎呀,妈妈,您在说些什么呀?!”女儿说着,脸上泛起红晕,“……我绝不出嫁!绝不!”地嘴上这么说,可是说到“出”两个字时,她的眼睛亮了起来。

吃晚饭的时候,我听见有个男人在隔壁房间里大声打呵欠。

“那是我丈夫的弟弟叶果尔谢敏内奇……”契卡玛索娃解释说,“他从去年起就住在我们这儿。他不能出来见您。他是个不大懂礼貌的粗人……见着生人就难为情……他打算进修道院去……”

晚饭后,母亲邀我跟她一起去储藏室。在那儿,我见到五口大箱子和许多小箱子、小盒子。“这……就是嫁妆!”母亲对我小声说,“这些衣服都是我们自己做的。”

我看了看那些令人阴沉的箱子,就开始向两个殷勤好客的女主人告辞。她们要我答应日后有空再到她们家里来。

这个诺言,一直到七年以后才履行,当时我作为法院调查员就一件诉讼案出差来到这里。我走进客厅里,看见母亲长得越发胖了,头发已经花白,正趴在地板上,裁一块蓝色衣料。女儿坐在长沙发上做针线活。这里仍旧有纸样,仍旧有除虫粉气味。不过两个女人都穿着丧服。上校是在提升为将军后过一个星期去世的。

将军夫人哭了。“我和女儿成了孤儿寡母。叶果尔谢敏内奇还活着,不过修道院不肯收他,他好唱酒。我打算到首席贵族那儿去告他的状。他不止一次地打开箱子,……拿走玛涅琪卡的嫁妆,施舍给各地来的朝圣者。有两口箱子已经拿空了!再这样下去,我的玛涅琪卡就一件嫁妆也不剩了……”

“您在说什么呀,妈妈!”玛涅琪卡难为情地说,“……我绝不出嫁,绝不出嫁!”玛涅琪卡抬起眼睛来,兴奋而又带着希望地瞧着天花板。

一个矮小的男人往前堂那边溜过去,他头顶秃一大块,穿着棕色上衣,脚上穿的是套鞋而不是皮靴。他像耗子那样窸窸窣窣地溜过去,不见了。“这人大概就是叶果尔谢敏内奇吧。”我暗想。

我瞧着她们母女俩:两个人都苍老消瘦,女儿萎靡不振,看样子母亲比女儿至多大五岁光景。老太婆对我说:“叶果尔谢敏内奇把我们缝的衣服统统拿走,为拯救他的灵魂而不知送给什么人了。衣服我们只好重新再做,可上帝知道,我们不是阔人!我们是孤儿寡母啊!”

“我们是孤儿寡母!”玛涅琪卡重复道。

去年,命运又驱使我来到那所熟悉的小房子。我走进客厅,看见老太婆契卡玛索娃穿一身黑衣服,戴着丧章,坐在长沙发上做针线活。跟她并排坐着的,是个小老头,穿着棕色上衣,脚上登着套鞋而不是皮靴。小老头看见我,就跳起来,从客厅里一溜烟跑出去了……

为了回答我的问候,老太婆微微一笑,说:“现在又见到您,我很高兴,先生。”“您在缝什么?”过了一会儿,我问。

“这是女衬衫。等我做好,就送到神父那儿去,托他代我保管,要不然,叶果尔谢敏内奇就会把它拿走。”她小声说。

她面前的桌子上放着女儿的照片,她看一眼照片,叹口气说:“要知道我成了孤魂!”那么玛涅琪卡在哪儿呢?我不想问……一切都明明白白,我的心头感到沉重极了。

(选自《契河夫小说选》,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记录了“我”三次拜访小房子的经历,作者在叙事策略上采取相似的叙述方式和不同的叙事详略,使小说形成独特的叙事节奏。
B.小说四到六段使用“您”与读者面对面交流,使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同时引领读者带着想象进入故事情境,更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C.契卡玛索娃母女深居简出,准备嫁妆占据了工人的全部生活,她们没有社交,没有其他追求,嫁妆仿佛“套子”,套住了她们的人生。
D.女儿说“绝不出嫁”却积极参与制作嫁妆,说到“出嫁”时眼神发亮,她的言行不一不仅表现了她的羞涩,也表现出她对婚姻的渴望。
7.关于文中人物外貌的描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女儿刚出场时身穿薄纱长裙,腰间系着金黄色皮带,可以看出她爱美、憧憬未来。
B.“都穿着丧服”“穿一身黑衣服,戴着丧章”暗示契卡玛索娃家庭不断发生变故。
C.“女儿萎靡不振,看样子母亲比女儿至多大五岁”为后文女儿去世埋下伏笔。
D.反复描写小老头上衣是棕色的,脚上穿套鞋而不是皮靴,旨在肯定他的简朴。
8.“我”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谈谈你的理解。
9.契诃夫幽默诙谐的艺术风格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漫画式人物的塑造。请结合小说简要说明,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修辞使人物具有漫画般的效果。
2023-06-17更新 | 123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6月月考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更始二年冬,梁王刘永据国起兵,招诸郡豪桀,攻城,凡得二十八城。建武二年夏四月,虎牙大将军盖延击刘永,破之,遂围永于睢阳。更始将苏茂反,杀淮阳太守潘蹇,据广乐而臣于永。秋八月,盖延围睢阳数月,克之。刘永走至虞,虞人反,杀其母、妻,永与麾下数十人奔谯。苏茂、周建合军三万余人救永,延与战于沛西,大破之。永、建走保湖陵,茂弃还广乐,延遂定沛、楚、临淮。三年四月,吴汉围苏茂于广乐,周建招集得十余万人救之。汉迎与之战,不利,堕马伤膝,还营,建等遂连兵入城。诸将谓汉曰:“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汉乃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慰勉之,士气自倍。旦日,苏茂、周建出兵围汉,汉奋击,大破之,茂走还湖陵。睢阳人反城迎刘永,盖延率诸将围之。秋七月,盖延围睢阳百日,刘永、苏茂、周建突出,将走郯,延追击之急,永将庆吾斩永首降。苏茂、周建奔垂惠。四年秋七月丁亥,上遣捕虏将军马武、骑都尉王霸围周建于垂惠。五年二月,苏茂将五校兵救周建于垂惠。马武为茂建所败奔过王霸营大呼求救霸曰贼兵盛出必两败努力而已乃闭营坚壁,军吏皆争之,霸曰:“茂兵精锐,其众又多,今闭营固守,示不相援,茂必乘胜轻进,捕虏无救,其战自倍。如此,茂众疲劳,吾承其敝,乃可克也。”茂、建果悉出攻武,合战良久,霸乃开营后,出精骑袭其背。茂、建前后受敌,惊乱败走,乃引还营。周建兄子诵反,闭城拒之。建于道死,茂奔下邳。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光武平齐》)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在确的一项是(       
A.马武为茂建所败奔/过王霸营大呼/求救霸曰/贼兵盛/出必两败/努力而已/乃闭营坚壁/
B.马武为茂建所败/奔过王霸营/大呼求救/霸曰/贼兵盛/出必两败/努力而已/乃闭营坚壁/
C.马武为茂建所败奔/过王霸营/大呼求救/霸曰/贼兵盛/出必两败/努力而已/乃闭营坚壁/
D.马武为茂建所败/奔过王霸营大呼/求救霸曰/贼兵盛/出必两败/努力而已/乃闭营坚壁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更始将”的“故”指“以前的”,与《六国论》中“六国破亡之故事”的“故”字含义不同。
B.太守,官名,本为战国时期对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时改郡守为太守,是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C.丁亥,即丁亥日,这是古人采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相匹配用以记录日序的方法,也可用于纪年。
D.“闭营固守”中的“固守”指坚守,与《过秦论》“君臣固守”中“固守”的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永被虎牙大将盖延打败后逃到子虞地,为镇压虞地人的反叛,刘永杀害了他们的家人;后来刘永又一路奔逃,逃到了湖陵。
B.吴汉围困苏茂,周建率领军队救援,征战中,吴汉不慎坠马,膝盖受伤;第二天吴汉仍出兵迎战,奋勇杀敌,打败了苏周联军。
C.睢阳人反叛,迎回刘永;睢阳城被盖延率领将士包围一百天,刘永等人出逃;刘永的将领庆吾杀了刘永,向盖延投降。
D.马武、王霸奉命围攻周建,苏茂来救,周苏二人战败;回营之时,周建兄长的儿子周诵反叛,拒绝二人进城。逃跑途中,周建死去。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梁王刘永据国起兵,招诸郡豪桀,攻城,凡得二十八城。
(2)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14.中国近代历史学家评价王霸“智勇深沉、能战能守”,请结合材料分析王霸的军事才能。
2023-08-07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再次韵寄子由

黄庭坚

想见苏耽①携手仙,青山桑柘冒寒烟。

骐麟②堕地思千里,虎豹憎人上九天③。

风雨极知鸡自晓④,雪霜宁与菌争年⑤。

何时确论倾樽酒,医得儒生自圣颠?

【注】①苏耽:汉代末期人,据传在马岭山得道成仙。②骐麟(lín):良马、千里马,比喻贤人志士。③出自《楚辞·招魂》“虎豹九关,啄害下人些”。④出自《诗经·郑风·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⑤出自《庄子·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耽指苏辙,诗人通过想象将其品性与生活,形象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B.骐麟、雄鸡与虎豹、朝菌,既是典故,又是两组品格、志趣不同的比喻意象。
C.尾联“何时”转入回忆,二人曾一同学医以救治读书人的“自圣”的颠狂症。
D.诗人“无一字无出处”“夺胎换骨”“点铁成金”的诗歌主张在本诗有所体现。
16.诗歌尾联应如何理解?请从诗歌艺术手法和思想情感等方面简要说明。
2023-08-07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