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四川 高一 期中 2023-11-10 8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记者:《红楼梦》是一部经典小说,它被置放在一个非常高的地位,甚至与民族的文化自信联系在一起,您认为呢?

张庆善:伟大的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的名字,就是一个民族的自豪和民族精神的象征,对增强民族的凝聚力、自信力有着重要作用。曹雪芹与《红楼梦》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在世界文学史上,《红楼梦》与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共同矗立在世界文学的顶峰。《红楼梦》为人们描绘出一幅广阔的社会历史画卷,讲述了一个贵族家庭的衰落和贾宝玉及年轻女子们的悲剧,充分表达了作者曹雪芹对美被毁灭的悲愤。这种对民族心灵的深刻投射,正是《红楼梦》200多年来为何一直打动人心,让人产生心灵共鸣的根本原因,看到了这一点,你就走进了《红楼梦》的艺术世界。

记者:今天的年轻人,应从什么价值角度来读《红楼梦》?

张庆善:我认为欣赏、审美、感悟,是年轻人阅读《红楼梦》的主要追求。首先要把《红楼梦》当成一部文学作品阅读,而不要总是去猎奇、猜测是不是映射当时的政治,甚至将其当成了清宫秘史,这些都是不正确的。其次,对当代读者来讲,伟大文学经典给予你的价值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有两点,即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阅读《红楼梦》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社会、对人生,对人情世故的认识,可以提高你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当然,也不要把《红楼梦》仅仅看作是一部爱情小说,尽管它描写了缠绵的爱情故事。

(摘编自《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张庆善谈<红楼梦>:一幅完备的社会历史画卷》)

材料二:

今日文化自信已成为主流意识形态,文化自信的底气尽管来自多方面,但不可否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其中一个重要来源。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红楼梦》在推动文化自信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因此,文化自信视域下的《红楼梦》的当代传播,正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如何让《红楼梦》这部古代作品融入当代读者中,从而激活经典呢?

首先,使《红楼梦》融进去,为文化自信注入活力。所谓融进去,就是让《红楼梦》这部传统文化的集大成之作融进每个中华儿女的血液里,融入当代社会中去,而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呼吁和顶层设计的层面。《红楼梦》是了解封建社会、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扇窗子,通过《红楼梦》的阅读和学习,可以让读者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看清历史的沧桑与人间的正道。要将《红楼梦》融入人们的生活,把阅读、学习、领悟《红楼梦》当作一种生活习惯、一种精神追求。让读者进入传统文化的辉煌殿堂,激发读者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进而增强读者的文化自信。

其次,让《红楼梦》活起来,为文化自信厚植底蕴。所谓活起来,就是重拾红学经典,深入挖掘《红楼梦》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为文化自信厚植底蕴。习近平强调,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要加强对《红楼梦》的深入研究和进一步普及,让这部经典活起来,通过对《红楼梦》的研究增加对其他传统文化的了解,建立起既有中国特色又适应新时代特点的文化体系,这定将有助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此外,让《红楼梦》走出去,为文化自信增添底气。所谓走出去,就是让《红楼梦》在海外广泛传播,被越来越多的他国人民所喜爱,肯定和认同。一部优秀的文学经典不仅是一个民族的骄傲,也是一个伟大的文化使者,一个展示国家和民族的窗口。在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的过程中,伟大的文学经典尤其像《红楼梦》这样的经典不能缺席。在2017年全国《红楼梦》学术研讨会开幕词中,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张庆善谈道:伟大的文学经典在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交流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打开了《红楼梦》艺术的大门,你就会进一步了解中国、读懂中国。因此《红楼梦》及其红学不仅应该而且一定会成为沟通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红楼梦》的当代传播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元性,红学研究者应当积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用战略性的发展眼光调整研究路径,更新研究方法,开辟红学发展的新道路、新视界和新境界。

(摘编自李响《文化自信视域下的<红楼梦>当代价值思考及传播策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红楼梦》讲述的贵族家庭的衰落和年轻女子们的悲剧是对我们民族灵魂的深刻投射,这是它经久不衰的根本原因。
B.《红楼梦》是一部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的作品,青年人不要一味去猜测、猎奇,而应把它当作一部映射当时政治的作品来探究。
C.今日,文化自信已成为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文化自信的底气来自多个方面,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来源。
D.《红楼梦》是民族的骄傲和民族精神的象征,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读懂《红楼梦》,就会进一步了解中国,读懂中国。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是了解封建社会、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窗子,是中华民族的自豪,是矗立于世界文学顶峰的作品之一。
B.基于《红楼梦》在推动文化自信方面的重要价值,《红楼梦》的当代传播是当下值得我们研究的一个新课题。
C.《红楼梦》不能缺席中外文化交流,只要让《红楼梦》“走出去”,就会得到更多海外读者的喜爱、肯定和认同。
D.《红楼梦》当代传播呈现出的多元性趋势给红学研究者提出了新的挑战,红学研究应当与时俱进,不断更新。
3.下列对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述,在逻辑上逐层递进,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B.文章从三个层面分析《红楼梦》的传播策略,分别是使其“融进去”“活起来”和“走出去”。
C.文章第三段引用习近平的话是为了证明观点:要让传统文化“活起来”,为文化自信厚置底韵。
D.文章第四段运用举例论证,举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张庆善关于《红楼梦》的评价来证明观点。
4.《红楼梦》作为一部经典小说,被置于非常高的地位,请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内容,概括这部作品在当代的价值。
5.作为当代青年学生,我们应如何发挥《红楼梦》这部小说的重要作用。请结合材料二相关内容及自己的实践谈谈你的看法。
2023-11-10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青春之歌

杨沫

清晨,一列从北平向东开行的平沈通车,正驰行在广阔、碧绿的原野上。茂密的庄稼,明亮的小河,黄色的泥屋,矗立的电杆……全闪电似的在凭倚车窗的乘客眼前闪了过去。

乘客们吸足了新鲜空气,看车外看得腻烦了,一个个都慢慢回过头来,有的打着呵欠,有的搜寻着车上的新奇事物。不久人们的视线都集中到一个小小的行李卷上,那上面插着用漂亮的白绸子包起来的南胡、箫、笛,旁边还放着整洁的琵琶、月琴、竹笙,……这是贩卖乐器的吗,旅客们注意起这行李的主人来。不是商人,却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女学生,寂寞地守着这些幽雅的玩艺儿。这女学生穿着白洋布短旗袍、白线袜、白运动鞋,手里捏着一条素白的手绢,——浑身上下全是白色。她没有同伴,只一个人坐在车厢一角的硬木位子上,动也不动地凝望着车厢外边。她的脸略显苍白,两只大眼睛又黑又亮。这个朴素、孤单的美丽少女,立刻引起了车上旅客们的注意,尤其男子们开始了交头接耳的议论。可是女学生却像什么人也没看见,什么也不觉得,她长久地沉入在一种麻木状态的冥想中。

车到北戴河,女学生一个人提着她那堆乐器——实在的,她的行李,除了乐器,便没有什么了——下了火车。留在车上的旅客们,还用着惊异的惋惜的眼色目送她走出了站台。

这女学生提着她的行李,在站台外东张西望了一会,看不见有接她的人,就找了一个脚夫背着行李,向她要去的杨庄走去。

走路的时候,她还是那么沉闷。她跟在脚夫后面低头走着,不言也不语。后来转了一个弯,走到个小岗上,当蔚蓝的天空和碧绿的原野之间突然出现了一望无际的大海时,这女学生迟滞的脚步停下来了。她望着海,那么惊奇,明亮的眼睛露出了欢喜的激动,呵!呵!她连着呵呵了两声,脚步像粘在地上似的不动弹了。第一次看见——多么美呀!

她贪婪地望着微起涟波的平静的大海,忘记了走路。

喂!我说那位姑娘啊,您是怎么回事呵?脚夫急了,又向山上大声吆喝着,这才惊醒了女学生,她揉揉眼睛茫然地笑了一下,快步跑下了山岗。

脚夫是个多嘴的中年人,他不由向这举止有点儿特别的女学生盘问起来:您站在山上看什么哪?

看海。多好看!女学生歪着头,你住在这儿多好,这地方多美呵!

好什么?打不上鱼来吃不上饭。我们可没觉出来美不美……脚夫笑笑又问道,我说,您这是干么来啦?怎么一个人?避暑的?

女学生温厚地向脚夫笑笑,半晌才说:哪配避暑。是找我表哥来的。

脚夫瞪大了眼睛:您表哥是谁?警察局的吗?

女学生摇摇头:不是,我表哥是教书的——杨庄的小学教员。

嘿!脚夫急喊了一声,我们邻村的先生啊,我都认识。不知是哪一位?

张文清。女学生的神色稍稍活跃一些,她天真地问,你认识他吗?他在村里吗?怎么没有上车站来接我……

脚夫的嘴巴突然像封条封住了。他不做声了。女学生凝望着他黝黑多皱的脸,等待着他的回答。但是他不出声,又走了好几步远,这脚夫却转了话题:我说,您贵姓啊?是从京里下来的吗?

女学生还带着孩子气,她认真地告诉脚夫:我姓林,叫林道静,是从北平来的。你不认识我表哥吗?

脚夫又不出声了。半天,他呵呵了两声,不知说的什么,于是女学生也不再出声。这样他们一直走到了杨庄小学校的门前。脚夫拿了脚钱走了,林道静也微微踌躇地走上了学校门外的石台阶。

学校是在村旁一座很大的关帝庙里。林道静把行李放在庙门口,就走进庙里去找人。她走上东殿、西殿、正殿、偏殿各个课堂里全看了一遍,一个人影也没有。直到天黑了,这才有一个跛脚老头从大路上蹒跚地走来。这老头看见有人站在台阶上,远远地先喊了一声:

找谁的呀?

道静好容易盼着来了个人,欢喜得急忙跑下台阶和老头招呼:张文清先生是在这儿教书吗?

哦,找张先生的?……老头喝得迷迷糊糊的,红涨着脸,卷着大舌头,他,他不在这儿啦。

道静吃了一惊:他哪儿去啦?一他写信告诉我暑假不离开学校的呀。还有,我表嫂呢?她也在这儿教书……

不,……不知道!不知道!……老头越醉得厉害了,东倒西歪地跌进学校的大门,砰的一声把两扇庙门关得紧紧的。

这下子可把林道静难坏了!现在怎么办?以后又怎么办呢?……她愣愣地站在庙门外的冷清的阶石上,望着面前阴郁的树林,聒耳的蝉声还在无尽休地嘶叫,海水虽然望不见,然而在静寂中,海涛拍打着岩石,却不停地着单调的声响。林道静用力打了几下门,可是打不开,老头一定早入梦乡了。她心里像火烧,眼里含着泪,一个人在庙门外站着、站着,站了好久。明月升起来了,月光轻纱似的透过树隙,照着这孤单少女美丽的脸庞,她突然伏在庙门前的石碑上低低地哭了。

(节选自杨沫《青春之歌》)

文本二

1931年,17岁的杨沫和她笔下的林道静一样,因抗婚而离家出走,投奔在北戴河教书的哥哥。我们已无从得知当时的杨沫是否也随身带着那样一个行李卷,多年之后创作这部小说时,她在日记中写道:关节使我痛得成天躺在床上看书,累了就欣赏音乐。我对于音乐的爱好不亚于文学——初中时,我弹月琴、吹口琴,还学过笙、笛。很显然,那一袭白衣的女子,不仅是年轻时代的林道静,也是年轻时代的杨沫本人。

(光明网——《光明日报》)

文本三

杨沫(1914825日——19951211日),中国当代红色女作家,原名杨成业,笔名杨君默、杨默,其童年并不幸福,基本没感受过父母的疼爱,常常与家里的书籍为伴,喜欢看当代中外小说,后接触到一大批进步青年知识分子,萌芽了革命的种子,关心起了国家大事,逐渐立志要做一个有理想、有文化、有格局的人。 1951年,杨沫带着病魔开始创作《青春之歌》,1955年终于完成小说,1958年正式出版该小说,这是一部描写一个知识女性成为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写出了写出了杨沫最真切最独特的青春,写出了那一代人共有的青春。作品流露出作者对理想、对党的赤诚。

节选自文章《重温<青春之歌>,忆杨沫的一生》

6.根据文本一小说相关内容,下列选项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林道静随身携带多种乐器,由此可看出她多才多艺且生活优越,也符合她女学生的身份。
B.面对旅客的议论,她并不在意,而是沉入冥想,说明她正沉浸在投亲的兴奋快乐之中。
C.蓝天、碧野、大海使她欢喜激动,而脚夫却因为既打不上鱼也吃不上饭而无心欣赏此景。
D.脚夫闭口不谈张文清,老头醉得厉害记不起他去了哪里,都是为下文找不到他埋下伏笔。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域,景物描写细致入微并运用了排比、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自然环境独特的特点。
B.小说用了较多笔墨叙写林道静与脚夫、老头的对话,披露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了道静热爱自然、单纯可爱的个性。
C.小说节选中最后一段的景物描写,以阴郁的树林、聒噪的蝉声、单调的涛声,衬托了道静此时投亲不遇的孤单和无助。
D.小说中林道静的经历与年轻时代杨沫的经历很相似,由此可推测本文可能是作者根据自己生活经验而创作出的“自传体”小说。
8.小说主要人物林道静的出场巧妙而自然,请分析作者介绍这个人物时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9.文本二作者杨沫在日记中写道:“关节使我痛得成天躺在床上看书,累了就欣赏音乐。我对于音乐的爱好不亚于文学——初中时,我弹月琴、吹口琴,还学过笙、笛。”这是作家杨沫关于年轻时代自己兴趣爱好的回忆,但是后来却成为了一名作家。这段回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文本三及你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段话。要求:观点明确,不少于150字。
2023-11-10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史思明乘胜西攻郑州。李光弼整众徐行,至洛阳,谓留守韦陟曰:贼乘胜而来,利在按兵,不利速战。洛城不可守,于公计何如?陟请留兵于陕,退守潼关,据险以挫其锐。光弼曰:两敌相当,贵进忌退。今无故弃五百里地,则贼势益张矣。不若移军河阳北连泽潞利则进取不利则退守表里相应使贼不敢西侵此猿臂之势也。夫辨朝廷之礼,光弼不如公;论军旅之事,公不如光弼。陟无以应。

冬十月丁酉,下制亲征史思明,群臣上表谏,乃止。史思明引兵攻河阳,使骁将刘龙仙诣城下挑战。龙仙恃勇,举右足加马鬣上,慢骂光弼。光弼顾诸将曰:谁能取彼者?孝德请行。光弼问:须几何兵?对曰:请挺身取之。光弼壮其志,然固问所须。对曰:愿选五十骑出垒门为后继,兼请大军助鼓噪以增气。光弼抚其背而遣之。孝德运矛跃马搏之,斩首,携之以归。贼众大骇。

周挚复收兵北城。光弼速帅众入北城,登城望贼曰:贼兵虽多,嚣而不整,不足畏也。不过日中,保为诸君破之。尔辈望吾旗而战,吾飐旗缓,任尔择利而战,吾急飐旗三,则万众齐入,死生以之,少退者斩。又以短刀置靴中曰:战,危事,吾国之三公,不可死贼手。万一战不利,诸君前死于敌。我自刭于此,不令诸君独死也。诸将出战,顷之,廷玉奔还。光弼望之,惊曰廷玉退,吾事危矣。命左右取廷玉首。廷玉曰:马中箭,非敢退也。使者驰报,光弼令易马。遣之。光弼连飐其旗,诸将齐进致死,呼声动天地,贼众大溃,斩首千馀级,捕虏五百人,溺死者千馀人。周挚以数骑遁去,思明不知挚败,尚攻南城,光弼驱俘囚临河示之。乃遁。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安史之乱》)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不若移军河阳/北连泽潞/利则进取/不利则退守表里/相应使贼/不敢西侵/此猿臂之势也
B.不若移军河阳/北连泽潞/利则进/取不利/则退守/表里相应/使贼不敢西侵/此猿臂之势也
C.不若移军河阳/北连泽潞/利则进取/不利则退守/表里相应/使贼不敢西侵/此猿臂之势也
D.不若移军河阳/北连泽潞/利则进取/不利则退守表里相应使贼/不敢西侵/此猿臂之势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阳,“阳”指山南水北。文中“河阳”南城面临黄河,后世常以“河阳”泛指河水的北面。
B.丁酉,此处指干支纪日中的丁酉日,“干支”则指十二天干,十地支。
C.垒门,垒指古代军中作防守用的墙壁,故“垒门”指军营中的正门。
D.“趣”,《说文》:“趣,疾也。”做动词有“急令追击,驱逼前行,强力催促”之义,文中“周挚复收兵趣北城”中“趣”与其同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思明率军攻打郑州的时候,李光弼认为应该按兵不动,不宜与叛军速战速决,并向韦陟询问计策。
B.皇帝下制书要亲自讨伐史思明,在大臣们的劝谏下停止了亲征;另一方面,史思明让刘龙仙去辱骂李光弼,挑战河阳驻军。
C.孝德请求出战刘龙仙,李光弼派遣了五十名骑兵为孝德殿后,并让大军在后面擂鼓叫喊以助威。
D.史思明在不知道周挚兵败的前提下依旧攻打南城,看到了被李光弼赶到河边上的俘虏的叛军才退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对曰:“请挺身取之。”光弼壮其志,然固问所须。
(2)贼兵虽多,嚣而不整,不足畏也。不过日中,保为诸君破之。
14.通过阅读,文中李光弼具有鲜明的形象特征。请简要概括。
2023-11-10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兴八首·其三》

【唐】杜甫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注】①山郭:山城,指夔州。②信宿:一宿为宿,再宿为信宿,这里指长期在水上生活的渔人。③匡衡:西汉人,元帝时因上疏议论政事提升为光禄大夫、太子少傅。刘向:西汉宣帝时受命传授《五经》,后任命为典校内府五经秘书。④同学少年:指自己同辈人。⑤轻肥:轻裘肥马,《论语·雍也》:“赤之造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官宦富贵人家生活。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日日独坐江楼,秋气清明,江色宁静,而这种宁静给作者带来的却是烦扰不安。
B.颔联紧承首联,继续写枯坐江楼所见到的景象,“还”字“故”字,传神地表达出诗人此时复杂的情怀。
C.颈联用两位古人的事迹自比,上句讲学术事业一事无成;下句述政治理想不能实现。
D.本诗前两联运用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表达其烦闷之情,后两联转入感怀抒情。
16.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尾联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2023-11-10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2)杜甫在《登高》开篇写登高见闻,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出一幅精美的图画,视觉、听觉融为一体,写出了夔峡地域的深秋景象。
(3)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______________”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2023-11-05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茫茫星球上,人之所以能成其为,很重要的是因为人会思考、有思想。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如果不仰望星空、没有理想引领,就没有个人的发展进步,就没有人类文明的演进升级。

敢于有理想追求,才能拥有____的喜悦。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从盘古开天、女娲补天、伏羲画卦、神农尝草、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神话传说,到小康生活理念、 情怀、大同社会理想……中国人民放飞梦想、追求美好、向往崇高的宝贵传统,千百年来____。理想的力量,深深渗入中华民族的血脉,牵引着民族奋进的脚步,构成了民族精神的内核。

光辉的理想,萌生于个体而又超越了个体,来源于现实而又超越了现实。因为人生有了光辉理想,而能飞其高、成其大、达其远。青年最敢于有梦、最富于理想,也最应该有正确、远大的理想。没有了理想的牵引和激发,青春岁月就会像无根之萍、无翼之鸟

今日中国如你所愿,无数先辈 的理想,正在日益变为现实。今天的青年,最应该从先辈身上传承的,就是理想的力量;最应该由衷发自内心、火热融入新时代中国大地的,就是理想的力量。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人生因为有了光辉理想,而能成其大、飞其高、达其远。
B.因为人生有了光辉理想,而能成其大、飞其高、达其远。
C.人生因为有了光辉理想,而能飞其高、成其大、达其远。
D.因为人生有了光辉理想,而能飞其高、达其远、成其大。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2023-11-10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随着我国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人类何时能登上火星甚至在火星上生存成为热点话题。,而火星上能够大量产生水的途径有两个:一个是通过分解水合矿物质,。直觉上看,开凿冰层似乎更加容易,然而,火星上的冰层一般存在于寒冷的极区,那里的低温不仅给人类生存带来严重威胁,,因为飞船在极区无法获得火星自转带来的起飞助力。

21.下列句子中的引号与文中“天问一号”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他身材高大,头发乌黑,说一口漂亮的北京话。也许因为这点,姑娘们私下里都叫他“北京话”。
B.“怎么,没借到?”我觉得这里老百姓觉悟高,又很开通,怎么会没有借到呢?
C.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D.古人对于写文章有个基本要求,叫做“有物有序”,“有物”就是要有内容,“有序”就是要有条有理。
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023-11-10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话题作文 | 较难(0.4)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青年时代是培养习惯、希望和信念的一段时光。——拉斯金

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培养青年要尊重劳动者和劳动人民的感情。——加里宁

学到的东西,不能停留在书本上,不能只装在脑袋里,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上,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正所谓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以上是关于青年的几则名言警句,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任选其中的一则或者几则,以“青春的价值”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11-05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4时评  新闻、通讯、访谈非连续性文本
6-90.65杨沫(1914-1995)  《青春之歌》  中国现当代小说文学类-双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65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65杜甫(712-770)  即事感怀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200.65修辞手法  辨析并修改病句  熟语(含成语)选择+表达
21-220.65标点符号  连贯选择+表达
六、作文
230.4青年成长  青春 使命  话题作文  读书·学习话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