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山东省青岛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山东 高二 期中 2023-12-11 17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几年,短视频作为媒体融合的一种表达形式,成为手机网民中绝对的“宠爱”。

从《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用户规模和网民使用率两项指标看,短视频早在2018年就已成为互联网发展的“黑马”,超过了网络购物、网络视频、网络音乐和网络游戏。这个结果远远超出了专业机构对短视频行业发展前景的预期。艾媒咨询发布的两份关于中国短视频行业专题调查分析报告中,对2018年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的预判分别为3.53亿和5.01亿。实际上,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当年短视频用户规模已达6.48亿。

短视频为何发展如此迅猛?对此,复旦大学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李良荣在一次主题演讲中表示:短视频是依托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而产生和壮大的,由于短视频只有几十秒或者三五分钟,非常符合当前碎片化阅读场景;其次,短视频主题鲜明,叙事结构紧凑,在一个视频中就能将一件事情的前因后果交代清楚,十分符合当前受众高效获取信息的习惯;再次,短视频直接而又直观的表达方式能让“90后”“95后”感觉到这就是他们的生活,符合他们在手机、动漫等包围的成长环境中使用媒介的习惯。

“这一轮短视频风口颠覆了我们以往的内容逻辑。我们可能看到,短视频平台上有不够专业的东西,但是另一方面,这些东西是人民群众想知道的、想看到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宋建武教授曾这样表示。他认为:“短视频的出现,让媒体传播手段、信息交互方式等都发生了本质性变化,主流媒体不把握这个机会就会没有未来。”

百度、腾讯、阿里巴巴、微博持续在短视频领域发力,网易、搜狐等也纷纷推出新的短视频应用。受各路互联网大鳄的影响,不少传统媒体也加入短视频流量的争夺战。深圳报业集团旗下的深圳晚报社,其视频产品早在2015年便已起步。除了产品多样化外,也实现了平台的矩阵化,除ZAKER和网易两大平台之外,还在新浪开通直播间,在微视、头条号、大鱼号和人民号等近10个平台开设了短视频专号。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浙视频也起步较早,早在2018年就已经交出不错的成绩单——生产原创视频4113条,全网播放量总计39.22亿。

经过几年的摸索,不少媒体已经认识到,短视频产品要产生影响力,获取商业收益,仅仅有流量是不够的,产品的质量更为重要。

梨视频自上线以来,很多爆款都是优质内容带来的,其中正能量视频占绝大多数。“中国人的信心从何而来”专题,从一个奥地利人对中国人为何坚信自己的孩子会比自己过得好这样的提问出发,通过全球拍客网络,梨视频在全国选取了3万个家庭,以中国下一代采访上一代的“家庭原生访谈”形式,诠释了“中国人的信心从何而来”。这些普通人现身说法,分享自身经历,述说目前境况和未来期待,给出的答案令人信服。“平凡之光——中国日2018年度人物评选”的视频直播活动,则收获了单场直播微博在线播放人次281万、微博话题阅读量3.9亿、视频全网总播放量超过10亿次的成绩。这场直播,回顾了60多个“小人物”的高光时刻,这些人都是由梨视频的6万名拍客从各个角落发掘出来的“美好生活的创造者”。

从浙视频到梨视频的实践可以看到,彰显时代的价值观、发现人性的闪光点,通过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内容表达,这样的短视频才能更有影响力与生命力。

(摘编自杜一娜《短视频已是媒体必争之地 新风口正颠覆以往内容逻辑》)

材料二:

时下,“5分钟读完一本名著”“10分钟带你了解历史”等类似介绍读书、快速阅读名著的短视频节目,已在网络上大行其道,从点击量和点赞量来看,受众不少。

为什么当下短视频流行?这是今天快餐文化流行的一种反映,也是一种时代文化心理的反映。人们逐渐远离文字而趋向视频图像,似乎已经成为接受和吸收文化尤其是流行文化的主要形式和趋势。

虽然短视频具有文字和图片无法比拟的直观和快速的特点,但如果受众企图用短短几十秒的视频来获取丰富的信息,其实收效甚微。由文字到图片,由图片再到视频,的确是便捷了,但我们对想象力和思考力的调用却越来越少。如果我们一味沉浸其中,浏览速度当然快,但代价却是剥离了丰富的内容,只剩下干巴巴的几条梗概,作品中原有的丰富细节、细腻情感、精彩故事,就会与我们无缘,我们很可能会因此变得理性力量匮乏、思想碎片化,而最终滑入精神创造、思想认知、思考能力枯萎和退化的泥淖!

我们知道,阅读书籍文字之所以与观看视频图像不同,根本在于书籍文字是抽象的符号,它要求阅读者必须同时思考,否则就不能理解文字的意义。也就是说,文字阅读需要具备领悟抽象思想的能力,具备讨论严肃精神问题的能力;而形象、直接的短视频往往流于肤浅,不需要过多思考。

我不禁想起帕斯卡尔的《人是能够思想的芦苇》中的几句话:思想形成人的伟大,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如今,大量短视频类的节目已经充斥我们的精神生活、文化生活,但必须警醒的是,我们的精神理性不能缺失,思想不能让位。

(摘编自袁跃兴《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8年短视频用户的实际规模,超过了艾媒咨询在行业专题调查分析报告中的预判,这是短视频发展速度快的有力证明。
B.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宋建武教授认为,只要是人民群众想知道的、想看到的,短视频即使不够专业,也应该得到平台的支持。
C.材料二认为,短视频是一种快餐文化,人们仅仅依靠短视频来接受和吸收文化,不利于自身水平的提升。
D.有关阅读的短视频具有直观、快速、便捷的优点,但是受众难以获取丰富的信息,想象力与思考力也往往会缺位。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上个世纪80年代出现主题鲜明、叙事结构紧凑、表达直接又直观的短视频,这种表达形式也会得到迅猛发展。
B.媒体发布的短视频只有拥有优质内容,质量过硬,才能在社会上产生更大的影响力,从而带来丰富的商业收益。
C.“5分钟读完一本名著”这类短视频,因其短小,无法兼顾丰富的细节、细腻的情感、精彩的故事是正常的。
D.材料二引用帕斯卡尔的话,是为了证明思想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从而引导读者关注阅读类短视频带来的弊端。
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A.人们希望每件事情都必须立即使人感到满意,即便是精神文化生活也必须服务于这种短暂快速的快乐需求。
B.我们正在受到各种图像和大量短视频的“进攻”,它们不给我们任何空闲去思考,甚至使我们不需要再思考。
C.短视频流行是互联网技术发展的结果,但是,这种流行一定程度上给人类的思维和思想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D.只有阅读,我们才能置身于人类精神传统中思考,它带给我们的是精神的训练、沉思的回味和思想的快乐。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是采用哪些方法增强说服力的。
5.面对“短视频”这一共同的对象,材料一和材料二的态度不同。请结合材料分析其原因。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后一颗子弹

张建春

老洪在日本鬼子挺着刺刀包围上来时拉响了手榴弹,血肉横飞。老洪壮烈牺牲,小鬼子也倒下了四五个。

就在拉响手榴弹前的一瞬间,老洪用肩膀狠狠地撞了下身边的四伢子,塞给了四伢子一颗子弹。四伢子在老洪的撞击下,顺着山坡一路滚了下去,醒来时残阳似血,战场已归于平静。

这是一场兵力悬殊的阻击战——老洪带领着十多个战士,坚守在山坡上,阻击数倍于己的日本鬼子,为团部机关的转移争取时间。战斗异常激烈,从早上开始。太阳西斜时,阵地上只剩下老洪和四伢子。

醒来的四伢子大声哭喊,疯了一般向山上冲去,他要找老洪和战友们。

只有硝烟和血,一地的草木都焦煳蜷曲。

四伢子找了根棍子,将自己快散架的身体支撑起来,把目光投向越来越黑的天际。

四伢子被腰间的硬物硌了一下,顺手一摸,想起来了,是老洪在最后的关头塞给他的一颗子弹。

四伢子的心又一次颤抖,他对着升起的月亮一再打量老洪塞给自己的子弹。子弹在月光下闪着黄澄澄的亮光。

月亮浑圆,天幕低垂,似乎快贴到地面上了。

四伢子放声大哭。一队战士就只剩下自己一个人了,要不是老洪狠命地撞开他,他也会和老洪一样血肉溅满山坡。

四伢子用子弹的尖头狠狠地向胸口戳去,疼痛唤醒了他。他拖着重重的身体,一步步向北,向北。老洪说过,大部队要向北转移,北边有根据地,有家。

四伢子找到了大部队。作为阻击战的唯一幸存者,四伢子成了英雄。

四伢子跟随大部队继续与鬼子作战,他一次次冲锋陷阵,像狮子一样勇猛,成了名震一时的猛将、虎将,也成了一位战斗指挥员。

在战场上,枪炮停息的间隙,四伢子总要把藏在怀里的老洪塞给他的子弹掏出来,深情地抚摸。他不止一次地揣摩老洪最后关头塞给他子弹的意思,始终迷迷茫茫的,不敢确定。

四伢子记得,老洪牺牲前,在战斗间隙也是爱把玩子弹的——他将一颗黄澄澄的子弹擦来擦去,用手擦,用衣襟擦,有时还吐口唾沫使劲擦,擦完再小心地揣进怀里。老洪塞给他的子弹是平时擦拭的那颗吗?

四伢子有过一个想法,他以为老洪是把子弹当作了种子——阻击敌军的战士都牺牲了,仅剩下四伢子,四伢子便是种子,剩下的最后一颗子弹也是种子。

四伢子以为找到了答案,唯一的答案。

几乎是和老洪一样,四伢子接到了一道死命令——阻击进犯的日本鬼子,掩护机关转移。

战斗打响了,鬼子一次次向四伢子率众守卫的阵地进攻。鬼子被打下去,再进攻。再进攻,再阻击。子弹横飞。刺刀拼弯了,砸直了,再拼杀。四伢子和战士们没有一个孬种。

战士们一个个牺牲,弹药消耗殆尽,最后的阵地上仅剩下一面残破的旗和四伢子一个人。鬼子哇哇叫着冲了上来。阵地上,四伢子找不到一颗子弹,他突然想起怀中还有那颗老洪塞给他的子弹,四伢子撕破衣襟将子弹按入枪膛。

四伢子对天狂笑,将枪口对准了太阳穴。四伢子忽然又找到了一个关于这枚子弹的答案:老洪塞给他的是一枚“光荣弹”。

就在四伢子要扣动扳机之时,他的身后响起了嘹亮的军号,援军到了……

之后的日子,四伢子怀揣老洪塞给他的那颗子弹南征北战。部队开赴朝鲜时,他也随身带着这子弹。

四伢子一有空闲就把子弹从怀里掏出,完整地重复老洪的动作:用手擦,用衣襟擦,再吐口唾沫使劲擦……日久天长,弹壳似乎变薄了,却更加光亮炫目。

九十五岁的四伢子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临终前把子弹留给了孙子。子弹的故事他讲了许多遍,但他一直没告诉后人,老洪是自己的亲生父亲。

③四伢子是作为父亲的老洪留下的种。

四伢子的孙子把四伢子留下的子弹交给了当地博物馆,作为红色文物保存。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鬼子被打下去,再进攻。再进攻,再阻击。子弹横飞。刺刀拼弯了,砸直了,再拼杀”,表现了战士们奋勇杀敌、不怕牺牲的决心。
B.作者通过老洪在战争间隙擦拭子弹的一系列描写,暗示了老洪塞给四伢子的子弹就是他平时擦拭的那颗,这是一种传承,也是一种期望。
C.四伢子一有空闲就把子弹从怀里掏出,完整地重复老洪的动作,这其中既有对当年战争生活的追忆,也饱含着对老洪的深切怀念。
D.四伢子怀揣子弹南征北战,到朝鲜战场上也随身带着,因为这么多年四伢子已经习惯了,这颗子弹也变成了他在战场上的护身符。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最后一颗子弹”是线索,贯穿老洪和四伢子两代人的战争生活,使情节更加集中。
B.句子①语义上与上下文段紧密相连,但单独成段,极力渲染了战后的凄惨与悲凉。
C.四伢子曾猜想自己和子弹是老洪留下的种子,句子②中“以为”却暗示这个想法是错的。
D.句子③中的“种”,既照应了上文“老洪是自己的亲生父亲”,也寄寓了父亲的期望。
8.标题“最后一颗子弹”寓意深刻,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含意。
9.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提出一组关键词“青春·革命·传承”,请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
2023-12-04更新 | 393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固,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崤、函之固,天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秦王曰:“寡人闻之,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苏秦曰:“臣疑大王不能用也。昔者神农伐补遂,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尧伐驩兜,舜伐三苗,禹伐共工;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齐桓任战而伯天下。由此观之,恶有不战者乎?夫徒处而致利,安坐而广地,虽古明主贤君,其势亦不能,故以战续之。宽则两军相攻,迫则杖戟相撞,然后可建大功。今之嗣主,忽于至道,皆惛于教,迷于言,惑于语,沉于辩。以此论之,王固不能行也。”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资用乏绝,秦而归。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黎黑状有归色。归至家,妻不下絍,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于是乃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苏秦之策。当秦之隆,黄金万镒为用,转毂连骑,炫横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

(节选自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

10.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断句处的字母写在答题卡的横线上。
负书A担橐B形容C枯槁D面E目黎黑F状G有归色。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固,本来、原来,与“独夫之心,日益骄固”的“固”的词义相同。
B.去,离开,与“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的 “去”词义不相同。
C.夜,名词活用为状语,与“夜缒而出”的“夜”意义和用法都相同。
D.山东,战国时称崤山以东地区,文中的“山东之国”指秦以东的诸国。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惠王认为,要是想独霸天下,需要在法度、道德、政教等文治方面下功夫,不可随意发动战争,因而委婉拒绝了苏秦。
B.苏秦认为秦惠王被文士所惑,沉溺在巧言诡辩之中,对于秦惠王不采纳自己意见这件事十分诧异,深感失望。
C.苏秦游说秦王失败,只能落魄回家,在认清自身不足之后,发愤苦读,一年之后学问大进,说服赵王,最终名利双收。
D.得势前后的不同遭遇,使苏秦感受到世态炎凉,体现了亲情的淡薄和人们对权势地位、荣华富贵的追求。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和教材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徒处而致利,安坐而广地,虽古明主贤君,其势亦不能,故以战续之。
(2)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14.苏秦游说秦王和赵王的外交政策截然相反,请简要概括。
2023-12-23更新 | 18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月夜与客饮酒杏花下

苏轼

杏花飞帘散余春,明月入户寻幽人。褰衣步月踏花影,炯如流水涵青苹。

花间置酒清香发,争挽长条落香雪。山城薄酒不堪饮,劝君且吸杯中月。

洞箫声断月明中,惟忧月落酒杯空。明朝卷地春风恶,但见绿叶栖残红。

[注]①本诗写于徐州任上。②香雪,指杏花。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围绕题目,既写月与花,又写人与酒,物与人相衬,情与景相融,与《春江花月夜》全诗紧扣江、花、月、夜来写有异曲同工之妙。
B.“寻幽人”的“寻”字富有意趣,写出明月为主,诗人为客,明月居然入户来寻幽人,引出下文诗人提起衣袍月下漫步的行为。
C.“炯如流水”写月光清澈如水,“涵青苹”是对月影的形象描绘,似水的月光穿过杏花后,投下斑斑光影,宛如流水中荡漾着青苹。
D.山城偏僻,难得好酒,可是借月待客,则补酒薄之不足。“劝君且吸杯中月”一句,表明诗人对酒之爱远远超出了对月之爱。
16.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023-12-04更新 | 306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明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的两句话“________________”。
(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人类的存在绵延久长的哲理。
(3)李白《将进酒》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高度自信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令人击节赞叹。
(4)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通过梦境跨越时空、回到故乡后,在梦中看到的昔日的熟悉场景。
2023-12-04更新 | 26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