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4届天津市北辰区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天津 高三 三模 2024-05-20 23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篇名句默写、作文主题、写作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这个典籍浩博的大国,文化不仅有极强的延续力,而且历史悠久。以学术而论,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学、近代新学,(       ),相承不辍;以文学而言,由诗经、楚辞、诸子散文发其端,汉赋、魏晋诗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续其绪,高峰迭起,(       )。而使中华文化保持弥久不衰的状态的根源,就是读书。

历史上,对读书,我们有读《易》“韦编三绝”的先贤孔子,有“头悬梁”的孙敬和“锥刺股”的苏秦,有凿壁借光的匡衡,有映雪读书的孙康,有借萤读书的车胤……他们以自己的刻苦和坚毅传承着中华文化,也为世代的读书人树立了(       )。

十几年前,读苏轼写的《答王庠书》中关于读书的论述,感慨颇深,大意是:读书实无捷径可谈,要强力积学数年,自有可得之道。看来读书没有捷径,______,读书是要扎扎实实、锲而不舍地下功夫的。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此起彼伏        声势浩大        模范
B.此消彼长        波澜壮阔        模范
C.此消彼长        声势浩大        榜样
D.此起彼伏        波澜壮阔        榜样
2.在划横线处填入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A.读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长年累月地不断坚持、积累才能有所受益的艰苦过程
B.读书是需要长年累月地不断坚持、积累才能有所受益的艰苦过程,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C.读书不仅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更是需要长年累月地不断坚持、积累才能有所受益的艰苦过程
D.读书不仅是需要长年累月地不断坚持、积累才能有所受益的艰苦过程,更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3.对文中画波浪线句修改得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这个典籍浩博的大国,不仅文化历史悠久,而且有极强的延续力。
B.对于中国这个典籍浩博的大国来说,文化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有极强的延续力。
C.对于中国这个典籍浩博的大国来说,文化不仅有极强的延续力,而且历史悠久。
D.中国这个典籍浩博的大国,不仅文化有极强的延续力,而且历史悠久。
2024-05-20更新 | 20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北辰区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所谓“搭子社交”,就是指通过社交平台或应用程序,以寻找共同兴趣、目标或者活动为前提的社交方式。“搭子”社交覆盖了诸多领域,例如“饭搭子”“旅游搭子”“羽毛球搭子”等。年轻人通过不同类型的“搭子”探索并创造属于自己的社交网络,满足了个人在不同生活方面的社交需求。

搭子社交的目标是通过提供精准的陪伴,满足用户在特定领域中的社交需求。一方面,通过搭子社交,人们可以参与到各种有趣的活动中,拓宽自己的社交圈子,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另一方面,在这里,人们可以找到更多同样喜欢某一活动或话题的人,相互交流经验、分享资源,进一步提升各自的技能和知识水平。

在过度社交化的时代,人们正在经历“熟人社交倦怠”。人们常常采取各种“断连”的方式来逃避过度连接的社会环境。“反连接”并不是指无条件断绝一切关系,而是断绝特定情境下可能给个体带来过大压力和负担的关系,使个体重新获得必要的私人空间、时间和自由。年轻人在建立搭子关系时,通常会选择避开当前的圈子,与陌生人建立联系。因此,他们更加注重搭子关系的实用性,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通过默契的距离感的维持,双方可以轻松地待在自己的舒适区,无需假装熟悉或频繁互动。

对于在大城市奋斗的年轻人来说,父母的关怀往往受到地理距离的限制,朋友之间需要“跨越半个城市或者多个时区”才能见面,而爱情也并不容易获得。因此,年轻人常常会面临孤独的时刻,需要独自进行一些活动来填补这种空虚感。年轻人倾向与陌生人进行社交,可能是因为他们更有动力去寻找新的人际关系,以满足他们的社交需求、开拓个人发展的机会,并获得新的信息和资源。可以说,搭子社交之所以流行,是因为它成为了传统固定关系的补充。

(摘编自腾讯媒体研究院2023-09-08《“搭子”社交:一种特定情境下的精准陪伴关系》)

材料二:

中国传统社会具有安土重迁、世代稳定的特点,在日常的生产劳作中,形成了以差序格局为基础的熟人社会。然而,现代化发展给人们带来极大流动性,越来越多的青年人离开家乡,外出求学、外出谋生,成为异乡的游子,“生于斯长于斯”的状态,较之以往更少见。人口的频繁流动使得传统意义上的地缘关系显得尤为脆弱,亲缘关系也由于空间距离的阻隔而难以满足年轻人即时性的需求。同时,随着年轻人大量流动到大城市,在大城市生活的年轻人因为常常要面临搬家、调动、跳槽,稳定的社交关系不断被打破,年轻人的社交网络在时刻发生着变化。基于长时间社会互动结成的深层友谊,又在一次次的流动中分隔两地,熟悉的朋友们相距太远,使线下社交面临空间距离的障碍。然而,无论城市化如何推进,个体主义如何发展,人作为社会性动物的本质无法改变,需要借助社交找到情感支持、获得能量、缓解孤独。面对不熟悉的地方、陌生的人群,个体化的青年往往更倾向于选择“优先满足自身需要”的浅社交。

从农业社会到信息社会,社会关系逐渐由亲缘关系向趣缘关系演进。趣缘关系指的是因相同的兴趣爱好而结成的社会关系,具有广泛性、多样性和平等性三个特性,恰巧迎合了当代年轻人的生活方式。

第一,从广泛性来说,处于现代化转型中的青年流动性强,人际交往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而发展于网络的趣缘关系,打破了传统血缘、地缘、业缘关系建立的局限性,大大提升了青年社交的可能性。

第二,多样性。趣缘关系基于兴趣爱好而建立,而丰富而多元的兴趣本身也就决定了趣缘关系的多样性。相较于传统血缘、地缘、业缘关系的单一和固定,以不同的兴趣爱好为基础可以建立多种多样的趣缘关系群体,同时一个人也可以依据自己不同的兴趣参与到不同的趣缘群体之中,并随着兴趣的改变而终止或重建自己的趣缘关系。这与青年人不愿被束缚,崇尚自由、追求多样化的生活态度不谋而合。

第三,平等性。传统血缘、地缘、业缘关系在建立时便具有等级区分,而趣缘关系则不同,它的建立单纯依靠共同兴趣,不受外在条件的制约,没有等级的高低,不存在谁依附于谁。关系主体之间只要有共同的兴趣就可以自由联合,在同一趣缘关系中,共同或相近的兴趣决定了关系主体地位的平等和权利的平等。

(节选自王昕迪、胡鹏辉《搭子社交:当代社会青年新型社交趋势与形成逻辑》)

材料三:

图表(DT财经发布的《2023搭子社交小报告》)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列举“饭搭子”“旅游搭子”“羽毛球搭子”等类型,目的是说明搭子社交是以寻找共同兴趣、目标或者活动为前提的社交方式。
B.“搭子”可以看作是一种特定情境下的精准陪伴,通过搭子社交,人们可以参与到各种有趣的活动中,拓宽自己的社交圈子。
C.趣缘关系的产生,消解了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差距,人们因兴趣联合,能够自由平等地交流,迎合了当代年轻人的生活方式。
D.据材料三,“搭子”经常被理解为是一种边界感强、交情浅的社交,而有相同的目的或需求,可以互相帮助才是人们选择搭子型社交的主要原因。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个体如果想要获得必要的私人空间、时间和自由,就要断绝社会环境带给个体的过大压力和负担的关系。
B.现代社会人口的频繁流动,使传统社会亲缘、地缘等稳定的社交关系逐渐被打破,在大城市生活的年轻人需要面对不熟悉的地方、陌生的人群。
C.以趣缘关系结成的“搭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年轻人广泛性的社交范围、多样化的社交类型、更加忠于自我与平等的社交需求。
D.据材料三,年轻人在社交中似乎更加看重自己的体验与感受,比起有人格魅力、有经验等吸引人的特质,年轻人更注重“搭子”与“我”的契合度。
6.下列各项社交形式中最符合搭子社交的一项是(       
A.艺术活动:与朋友参加音乐会、画展等艺术活动,感受艺术氛围。
B.组织聚餐:邀请同事一起聚餐,边吃边聊,增进感情。
C.运动健身:通过社交平台相约去健身房或游泳馆等健身场所。
D.商务社交:参加商务会议、商务酒会等商务社交活动,扩展商业人脉。
2024-05-20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北辰区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三、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凡战,所谓人者,推人士妖祥也。行军之际,或枭集牙旗,或杯酒变血,或麾杆毁折,惟主将决之。若顺讨逆,以直伐曲,以贤击愚,皆无疑也。

唐武德六年,辅公祏反,诏赵郡王李孝恭等讨之。将发,与将士宴集,命取水,忽变为血,在座皆失色,孝恭自若曰:“祸福无门,唯人所召。毋疑,此乃公祏授首之也。”遂饮而尽之,众心为安。先是,贼将据险邀战,孝恭坚壁不出,以奇兵绝其粮道。贼饥,夜薄孝恭,孝恭坚卧不动。明日,以羸兵扣贼营挑战,别选骑阵以待。俄而羸兵却,贼追北嚣,遇祖尚,薄战遂败。赵郡王乘胜破其别阵辅公祏穷走追骑生擒之江南悉平。

(节选自《百战奇略》)

材料二:

太宗曰:“阴阳术数,废之可乎?”

靖曰:“不可。兵者,诡道也。托之以阴阳术数,则使贪使愚,兹不可废也。”

太宗曰:“卿尝言天官时日,明将不法,暗者拘之,废亦宜然。”

靖曰:“昔纣以甲子日亡,武王以甲子日兴。天官时日,甲子一也,殷乱周兴,兴亡异焉。以此言之,可废明矣。然而田单为燕所围,单命一人为神,拜而祠之,神言“燕可破”。单于是以火牛出击燕,大破之。此是兵家道,天官时日亦犹此也。”

太宗曰:“田单托神怪而破燕,太公焚蓍龟而灭纣,二事相反,何也?”

靖曰:“其机一也,或逆而取之,或顺而行之。昔太公佐武王,至牧野遇雷雨,旗鼓毁折。散宜生欲卜吉而后行,此则因军中疑惧,必假卜以问神焉。太公以谓腐草枯骨无足问,且以臣伐君,岂可再乎?然观散宜生发机于前,太公成机后,逆顺虽异,其理致则同。臣前所谓术数不可废者,盖存其机于未萌也。及其成功,在人事而已。”

(节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有删减)

7.下列加点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枭牙旗                           集:止、停落
B.此乃公祏授首之                    征:征兆
C.此是兵家                           诡:诡诈
D.必卜以问神焉                           假:虚假的
8.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推人士破妖祥也                           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B.若顺讨逆                           云无心出岫
C.贼追北                           四体康
D.太公成机                           非铦钩戟长铩也
9.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赵郡王乘胜/破其别阵/辅公祏穷走追骑/生擒之/江南悉平
B.赵郡王乘胜破其别阵/辅公祏穷走/追骑生擒之/江南悉平
C.赵郡王乘胜破其别阵/辅公祏穷走/追骑生/擒之江南/悉平
D.赵郡王乘胜/破其别阵/辅公祏穷走/追骑生擒之江南/悉平
10.下列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妖祥,偏义复词,文中指不祥的征兆,与《孔雀东南飞》中“便可白公姥”的“公姥”的用法相同。
B.牙旗,是军队出征时的重要标志之一,通常立于军营前,旗杆上一般用象牙做为装饰,因此得名牙旗。
C.甲子,为干支之一,常常用来纪年、纪月,顺序为第一个。它的前一个是壬亥,后一个是甲丑。
D.蓍龟,涉及古代卜筮。烧灼龟甲据其裂纹来判吉凶,叫做“卜”;用蓍草占卦叫做“筮”。
1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认为战争中所说的“人战”,是指发挥人的能动作用。如果战争是以顺讨逆,以直伐曲,以贤击愚,就都无需疑虑。
B.李靖认为天官时日,明白事理的将领不会依托取法于它,愚昧的将领则会受到它的束缚限制,所以天官时日应该予以废除。
C.辅公祏在缺粮的情况下,乘夜进逼李孝恭的营垒,孝恭坚卧营中不动。第二天孝恭派羸兵挑战,不久羸兵退却,诱敌追击。
D.散宜生想要占卜问吉然后行动,这是因为当时军中有了疑虑和恐惧的情绪,一定要向神明请教。姜太公却不同意他的看法。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贼将据险邀战,孝恭坚壁不出,以奇兵绝其粮道。
(2)然而田单为燕所围,单命一人为神,拜而祠之。
13.欧阳修说“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请从两则材料中概括能够证明此观点的事实论据。
2024-05-20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北辰区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四、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1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喜雨

杨万里

欲知一雨惬群情,听取溪流动地声。

风乱万畴青锦褥,云摩千嶂翠瑶屏。

行人隔水遥相语,立鹭摧枝忽自惊。

岁岁只愁炊与酿,今愁无甑更无瓶。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扣题而发,一个“惬”字与题目“喜”呼应,表现出了百姓听到“溪流动地声”的喜悦与兴奋。
B.首联运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了雨后河水流动发出震天动地的声音。
C.颔联运用比喻,将万亩禾苗比作青色锦被,层层山峰比作千座玉屏。
D.颈联动静结合,写出雨后因水涨而河宽,白鹭因人们大声说话、惊惧而飞的情形。
(2)颈联“遥”“忽”字富有情趣,请结合诗句赏析。
(3)这首诗是如何表现喜悦之情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4-05-20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北辰区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五、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5.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中国众多名家的古诗文中,常常借古人古事抒发情感。曹操在《短歌行》中用“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自己想效仿周公招揽天下贤才的情怀;杜甫在《蜀相》中用“______________”高度概括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寄寓自己的敬仰之情;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表现周瑜的指挥若定,表达自己的钦佩和羡慕。

2024-05-22更新 | 19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北辰区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