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19-2020学年人教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测试卷1
全国 高二 单元测试 2020-03-14 45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体系中的每个概念都具有丰富的内涵。这些概念需要凝结成一个整体,以应对无限丰富的现实问题。反思当代的审美文化现象,有助于我们梳理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以两个概念为例。一个是“富强”。民众求富,国家求强。日常生活中,总有人以珠光宝气、香车美人“炫富”。“炫富”表面上是在展示美,但在观者的眼中却是丑,或者“臭美”。人们对这种美丑区分的一般解释是:“炫富”是物质追求,审美是精神追求。以物质和精神来区分“炫富”与审美其实是一个误解。且看“炫富”的内容,集中于名牌服饰、名酒、名表、名车、名度假地。奢侈品林林总总,共同点却只有一个,就是观念性的符号(“名”)。在审美活动中,自然美、艺术美都属于精神世界的内心意象,却也离不开物质的载体(比如有一定的质地、色彩、声响等)。因此,奢靡炫富虽然基于物质,实质却是精神性的。

奢靡与审美都属于精神的追求,意义的深度却有天壤之别。对追逐符号的人而言,大量珍贵的人力物力被降低为一纸商标的陪衬。追逐奢华揭示着意义的贫瘠和精神的无力。审美的意象则以意义的充盈见长。人心的意象,既可以让金银珠玉装点堂皇的宫殿庙宇,也能令日常的景色转换成大师的杰作,使普通的词语凝结成千古不朽的诗句。审美和艺术创造体现着人的精神世界的富足。例如在戏曲艺术中,舞台角色的气象全系于演员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正是为了突出人的因素,戏里的一切饰物皆为假扮,道具也被精简到了“以鞭代马”“一桌二椅”。在物质较为充裕的今天,“富”的体现应该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富贵气。富贵气是一种自然流露的美,这种美得自个人长期的、自觉的涵养,也得自社会的普遍氛围。富贵之美是花钱买不来的。

另一个是“和谐”。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意思是不同的利益、意见、信念在一个统一体中既保持着各自的特点,又彼此相容、互补,进而造就一个共生多赢的局面。中国的传统美食是“和”的典范。精于烹调的人,会借用各种辅料的配合来约束主料,去其偏狭激烈之气,以便更好地呈现其独特的味道。近年来的社会文化则极端地强化“同”:大拆大建之后的千城一面、模式雷同的综艺节目和影视剧情……“和”与“同”看似是审美观念的分歧,却反映着人把握意义的能力高下。“和”意味着包容力,使人发现相异因素之间的交集,在共识、共情的基础上促成彼此的互补、互动;“同”则意味着不能理解差异。古人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越能尊重和欣赏差异,越能得道多助,建设性的事业越容易展开。一个“大时代”之所以为“大”,是因为能包容众多彼此相异的“小时代”,为每个人提供登上时代舞台的机会。

由此可见,“美”意味着意义的丰富,意味着创作和表达的自由。这种“美”也是“平等”“自由”“民主”和“文明”等概念的题中之义。

(摘编自孙焘《美,价值观的意义建构》)

1.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炫富”的一项是(        
A.24岁的金景娥做客韩国一档电视节目时,戴着价值两亿韩元的钻石项链,拿着超过3500万韩元的手提包,自称不用工作就有父母的大笔零花钱。
B.一个贵州女孩把自己一张“左手提一个LV大旅行包,右手挎一个橘红色爱马仕包”的照片传到了网上展示,她这一套行头,价值足有10万余元。
C.陈光标带着15万元现金到云南灾区向每名灾民发放200元现金后,从一沓百元大钞中抽出两张举起来,并要求大家做出和他同样的动作合影留念。
D.在旧货市场一个小女孩在别人惊讶的目光中把价值千元的绝版芭比娃娃以30元抛掉,她另有价值1500元的宠物玩具,几千元的变形金刚,一堆LV的包包待售。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炫富”虽基于物质,但却指向“名”这一观念性符号,因此其实质是精神性的;审美虽然属于精神世界的内心意象,却离不开物质的载体。
B.用金银珠玉来装点堂皇的宫殿庙宇,这种行为使得大量珍贵的人力物力降低为符号的陪衬,只能揭示意义的贫瘠和精神的无力。
C.让日常的景色转换成大师的杰作,使普通的词语凝结成千古不朽的诗句,这些审美和艺术创造,体现着人的精神世界的富足。
D.“富”的美应该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富贵气,它是一种自然流露的美,它得自个人长期的、自觉的涵养,也得自社会的普遍氛围,与金钱没有必然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戏曲艺术中,虽然戏里的一切饰物皆为假扮,道具也被精简到了极其简单的程度,但演员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却依然能创造出角色的美。
B.中国的传统美食之所以是“美”的,主要在于精于烹调的人,会借用各种辅料来约束主料,去掉主料的偏狭激烈之气,最终呈现独特的味道。
C.城市中大拆大建后出现的千篇一律的高楼大厦,虽然整齐划一,却是只有“同”没有“和”,这反映出建设者不理解“君子和而不同”的意义。
D.“和谐”的美,体现在对差异的尊重和欣赏,它能为每个人提供登上舞台的机会,从而凝聚各方面的力量,造就一个共生多赢的局面。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北游于农山,子路、子贡、颜渊侍侧。孔子四望,喟然而叹曰:“于斯致思,无所不至矣。二三子各言尔志,吾将择焉。”

子路进曰:“由愿得白羽若月,赤羽若日,钟鼓之音上震于天,旌旗缤纷下蟠于地。由当一队而敌之,必也攘地千里,搴旗执聝唯由能之,使二子者从我焉。”夫子曰:“勇哉!”

子贡复进曰:“赐愿使齐、楚合战于漭漾之野,两垒相望,尘埃相接,挺刃交兵。赐着缟衣白冠,陈说其间,推论利害,释国之患。唯赐能之,使夫二子者从我焉。”夫子曰:“辩哉!”

颜渊退而不对。孔子曰:“回,来!汝奚独无愿乎?”颜回对曰:“文武之事,则二子者,既言之矣,回何云焉?”孔子曰:“虽然,各言尔志也,小子言之。”对曰:“回闻熏莸不同器而藏,尧桀不共国而治,以其类异也。回愿得明王圣主辅相之,敷其五教,导之以礼乐,使民城郭不修,沟池不越,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则由无所施其勇而赐无所用其辩矣。”夫子凛然曰:“美哉!德也。”

子路抗手而对曰:“夫子何选焉?”孔子曰:“不伤财,不害民,不繁词,则颜氏之子有矣。”


【注】①聝(ɡuó):古代战争中割敌人的左耳以记功,这里代指左耳。②熏:香草。莸:臭草。③五教: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一队而敌之        当:率领
B.必也地千里            攘:夺取
C.挺刃交                  兵:士兵
D.之以礼乐               导:教导
5.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则/由无所施/其勇而赐无所用其辩矣
B.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则由无所施其勇/而赐无所用其辩矣
C.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则由无所施其勇/而赐无所用其辩矣
D.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则由无所施其勇/而赐无所用其辩矣
6.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与我们学过的“侍坐”篇都表现出孔子平等、民主、循循善诱的教学风格。
B.孔门三弟子的政治理想各不相同,子路尚“勇”,子贡崇“智”,颜回重“德”。
C.孔子赞赏子路之“勇”,同时也指出他的“勇”弊在“伤财”、“害民”、“繁词”。
D.孔子之所以肯定颜回,是因为颜回与其志趣相投,都主张以“仁”“礼”治国。
7.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唯由能之,使二子者从我焉。
(2)赐着缟衣白冠,陈说其间,推论利害,释国之患。
2020-03-12更新 | 17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2020学年人教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测试卷1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选自《诗经·国风·秦风》)


【注】①蒹葭:水边的芦苇等植物;②跻:jī,升高,向高处登;③坻:chí,水中的小洲或高地;④涘:sì,水边;⑤右:引申为曲折;⑥沚:zhǐ,水中的小洲。
8.为了见到意中人,主人公有何行动?由此你看出他的什么性格特征?
9.意中人的踪迹飘忽不定,你由此感受到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2020-03-14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2020学年人教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测试卷1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句子默写 | 适中(0.65)
10.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往者不可谏,__________
(2)仰之弥高,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4)_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
(5)君子坦荡荡,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父子之间的怯意

韩羽

①我怕父亲,他打我是真打。看着他瞪圆了眼,一步一步逼近,还不敢躲,绷紧了肌肉等着,于是一巴掌扇过来,于是脑袋嗡了一声……

②有时却是另一副样子,比如去下地,他在前边头也不回地说:“唱一个我听听。”我在后边就模仿着戏台上的花脸呜呜哇哇地唱起来。他说:“瞎胡唱,别唱了。”我说:“你唱一个。”他唱起来:“我不该,咳咳咳咳,老王爷,咳咳咳咳……”也是随唱随编,瞎胡唱,越唱越带劲儿。

③我家有个大宜茶壶,下地回来,泡上壶茶,父亲高兴了,还逼我们喝。说:“逼 ”,是因为我们喜欢喝凉水,不喜欢喝茶。“过来,喝!多清香,又解暑,你喝不喝?想挨揍啊!”

④我们俩常常一起去看庙。“看庙”二字,说句文词,是父亲杜撰的。看庙就是去看庙里的壁画,是让我开阔眼界,是培养我画画的一种方式,这很有点像现在的参观美术展览馆或画廊。我父亲本是老农民,竟与文人想到了一起。

⑤吃过早饭,父亲将粪筐往肩上一背,抄起粪叉说:“走,看庙去。”母亲说:“今天不拉土了?”父亲说:“回来再说。”我们就在这“回来再说”的空当里看了许多庙。庙有大有小,有远有近。近则三五里,远则十几里。一去一回就是几十里。全堂邑县境内的庙我们几乎都看遍了。

⑥父亲对庙里的壁画还加以评论。他指着《八仙过海》的海水说:“你看这水,涟涟地像是在颤动。”又用手摸着墙说:“这墙是平的,你再远看,不是坑坑洼洼地凸起来了吗?”其实现在看来,稀松得很,无非是靠了反复重叠的弧形线条引起的错觉。父亲最佩服的是《八破图》,破扇子、破信封、破书本、破眼镜盒……他像在集市上买粮食时将粮食粒捻来捻去还嚼一嚼那样仔细,猫着腰将那画上的破信封的一角又摸又抠,远瞧瞧,近瞅瞅,长叹一口气说:“像真烧焦了一样。”他一指点,我也惊叹起来。最后,总是照例的一句话:“使劲儿看,好好记住。”

⑦我12岁那年考上初中,学校在聊城,离家15公里多。过了正月十五,要开学了。吃过早饭上路,父亲背上粪筐跟我走了出来,虽没说话,我知道他是送我。一直走出10公里开外看见聊城古楼了,他说:“快了,你走吧。”这时旷野无人,惟有寒风积雪,一抹虚白的阳光和远处的几声鸡啼。望着逐渐远去的、背着粪筐的父亲的身影,我只想反身向他追去。

⑧再以后,我参加了工作,按家乡人的看法,凡是吃公家饭的人就是“干部”。我很少回家了,一晃就是十几年,大约是1960年,父亲到天津看我来了。我说:“今天咱们上街吃一顿狗不理包子,再领你去看看美术展览。”他问什么是美术展览,我觉得一两句话说不清,我提起以前的事:“我小时候你不是常领我去看庙吗?和看庙差不多。”

⑨刚走过劝业场,我一回头,见他正弯腰从地上捡烟头,我嚷了一声:“扔了!你也不嫌脏。”他赶紧扔了烟头,眼神带有惶惑和惧意。这眼神使我凄然,是什么使父亲对我有了怯意?我反而愿意再看到小时候父亲扇我巴掌时那瞪圆了的眼。


【注】山东聊城人,1931年生,1948年参加工作。先后从事美术编辑、创作、教学工作。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北分会名誉主席。
11.下列对这篇作品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作品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只是几个生活片段的连缀,但却真实而生动地表现了父子之间微妙的心理变化和父子之间的怯意。
B.作品中不乏个性化的语言描写,如“父亲逼我喝茶”一节,仅寥寥数语,就把一个既慈爱又威严的父亲形象凸现在读者眼前。
C.作品通过“看庙”时“父亲惊奇”“我也惊奇”,父亲“长叹”“我也惊叹”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我”对父亲的“怯意”。
D.成功的细节描写,是本文的一个艺术特色。譬如,“背粪筐”这一细节,真实而自然地表现了父亲勤劳俭朴的传统农民本色。
E.文中倒数第三段有一处情景交融的描写,它着力渲染了一种清幽宁静的环境气氛,从而表达了“我”对家乡的热爱与依恋的情怀.
12.请简析第一自然段在作品中的作用。
13.在“唱戏”和“看庙”两段描述中,除了“勤俭”外,还表现了“父亲”哪些个性特点?请列点回答。
14.请概述“父亲”对“我”产生“怯意”的原因。
2020-03-12更新 | 1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2020学年人教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测试卷1

六、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15. 下列句子中,全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①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②杀鸡为黍而食之 ③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④于吾言无所不说 ⑤久要不忘平生之言 ⑥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
A.①②③⑤B.①③④⑤C.①③⑤⑥D.①③④⑥
2020-03-12更新 | 27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2020学年人教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测试卷1

七、文言小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16. 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A.克己复礼为仁B.子路宿于石门
C.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D.子路问成人
2020-03-12更新 | 2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2020学年人教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测试卷1

八、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17. 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见利思义B.富而可求也
C.事父母,能竭其力D.饭疏食饮水
2020-03-12更新 | 2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2020学年人教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测试卷1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18. 下列各句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及其部分弟子的言行录。
B.子贡认为“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其中“忠”就是“己欲立而立人”,“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C.《论语》中“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孔子培养学生,就是以仁、德为纲领,以六艺为基础,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D.楚狂接舆以凤鸟来比孔子。据说凤鸟有道则现,无道则隐。而孔子身处乱世却周游求仕,因此说“德衰”。李白诗句“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便是用到了这个典故。
2020-03-12更新 | 3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2020学年人教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测试卷1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19. 请紧扣下面画线句的观点,结合《论语》或《三国演义》的有关内容,运用排比修辞手法,续写一段意思完整的话,不少于60字。
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不少名著都蕴含有尚和精神。
2019-01-30更新 | 1178次组卷 | 11卷引用: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四川卷)

九、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目。
《论语•乡党》:“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 不问马。”
这段文字,据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句读可以标点为: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 ‘不。’问马。”
20.分别指出上面两种不同标点的引文中孔子对人、马的态度。
21.对照孔子的仁爱观,谈谈你对后一种句读的看法。
2016-05-03更新 | 117次组卷 | 3卷引用:2014年湖南省浏阳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十、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22. 《论语》中有很多启人心智、引人深思的经典名句,千百年来滋润着人们的心灵。这些闪耀着思想光芒的语句,往往会在不经意间带给我们深深的心灵触动。请从《论语》中选取你感触最深的语句写一篇作文,写出它带给你的启示。
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试卷题型(共 12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2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4
文言小题
1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作家作品
2
阅读与鉴赏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30.65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科普-社会科学类
11-140.65其他散文  分析情节、语段的作用  鉴赏作品中的艺术形象  分析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4-70.65《论语》  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翻译  文言实词
20-210.4杂记(山川、景物、人事记)
三、古代诗歌阅读
8-90.65诗  分析、理解古诗内容  鉴赏诗词形象  诗经
四、名篇名句默写
100.65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50.65文言实词选择题
170.65文言实词选择题
180.65古代文化常识选择题
190.65修辞手法  扩展语句语言表达
六、文言小题
160.65判断句  倒装句  省略句选择类
七、作文
220.4材料作文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