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欧阳修(1007-1072)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693 题号:2201626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菱溪之石有六,其四为人取去,而一差小而尤奇,亦藏民家。其最大者,偃然僵卧于溪侧,以其难徙,故得独存。每岁寒霜落,水涸而石出,溪旁人见其可怪,往往祀以为神。

溪旁若有遗址,云故将刘金之宅,石即刘氏之物也。金,伪吴时贵将,与行密俱起合淝,号三十六英雄,金其一也。金本武夫悍卒,而乃能知爱赏奇异,为儿女子之好,岂非遭逢乱世,功成志得,骄于富贵之佚欲而然邪?想其陂池台榭、奇木异草与此石称,亦一时之盛哉!今刘氏之后散为编民,尚有居溪旁者。

予感夫人物之废兴,惜其可爱而弃也,乃以三牛曳置幽谷;又索其小者,得于白塔民朱氏,遂立于亭之南北。亭城而近,以为滁人岁时嬉游之好。

夫物之奇者,弃没于幽远则可惜,置之耳目则爱者不免取之而去。嗟夫!刘金者虽不足道,然亦可谓雄勇之士,其平生志意,岂不伟哉?及其后世荒堙零落至于子孙泯没而无闻况欲长有此石乎?用此可为富贵者之戒。而好奇之士闻此石者,可以一赏而足,何必取而去也哉?

(节选自宋代欧阳修《菱溪石记》)

材料二:

木之生,或蘖而殇,或拱而夭;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则为人之所材,而有斧斤之患。其最幸者,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不知其几百年,而其激射啮食之余,或仿佛于山者,则为好事者取去,强之以为山,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而荒江之濆,如此者几何?不为好事者所见,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何可胜数?则其最幸者之中,又有不幸者焉。

予家有三峰。予每思之,则疑其有数存乎其间。且其孽而不殇,拱而夭,任为栋梁而不伐;风拔水漂而不破折,不腐;不破折,不腐而不为人之所材,以及于斧斤;出于湍沙之间,而不为樵夫野人之所薪,而后得至乎此,则其似不偶然也。

(节选自苏洵《木假山记》)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纸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及其后世A荒堙B零落C至于D子孙E泯没而无闻F况G欲H长有I此石乎?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编民,意思是编入户籍的平民,指刘氏之后已经没落,失去“富贵者”身份。
B.负,指靠近、挨着,与《登泰山记》“苍山负雪”中的“负”词义不相同。
C.斧斤,各种斧子,与《石钟山记》“以斧斤考击而求之”中的“斧斤”意义相同。
D.理,指命运,与《六国论》中的“存亡之理”意义不同,与现在的“道理”也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篇文章均借物说理,第一篇叙述了与奇石有关的事件表达感慨,第二篇借木假山的遭遇表达感慨,第一篇观点直露,第二篇含蓄委婉。
B.作者认为刘金虽是武夫健卒,却懂得珍爱欣赏世间奇异之物,爱好斯文雅致,可能是功成志满、过于富贵、骄奢安逸才产生了如此雅兴。
C.欧阳修感慨人事兴废无常,怜惜石头可爱却遭遗弃,于是将两石分别立在丰乐亭南北,以便滁州百姓游玩观赏,表现其与民共赏的情怀。
D.材料二中作者认为逃脱了种种不幸的命运,在急流和泥沙之中被埋没、经历水冲虫蛀形成山峰形状的木头都是幸运的,都有非凡的价值。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物之奇者,弃没于幽远则可惜,置之耳目则爱者不免取之而去。
(2)木之生,或蘖而殇,或拱而夭;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
5.材料一中的石头、材料二中的木,都有为人所取的现象,两位作者对于人“取”物的看法有何不同?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杜中立

⑴(杜)中立,字无为,以门荫历太子通事舍人。开成初,文宗欲以公主降士族,谓宰相曰:“民间修昏姻不计官品而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不及崔、卢耶?”诏宗正卿取世家子以闻。中立及校书郎卫沫得召见禁中,拜著作郎。月中,迁光禄少卿、驸马都尉,尚真源长公主。

⑵中立数求自试,愦愦不乐,因言:“朝廷法令备具,吾若不任事,何赖贵戚挠天下法耶?”帝闻异之,转太仆卫尉二少卿,历左右全吾大将军。京师恶少优戏道中,具驺唱珂卫,自谓“卢言京兆”,驱放自如。中立部从吏捕系,立棰死。迁司农卿。绳吏急,反为中伤,左徙庆王傅。

⑶久之,复拜司农卿,入谢,帝曰:“卿用法深,乎?”答曰:“毂下百司养名不肯事,如司农尤丛剧。陛下无信流言,假臣数月,事可济。”帝许之。

⑷初,度支度六宫飨钱移司农,司农季一出付吏,大吏尽举所给于人,权其子钱以给之,既不以时,黄门来督责慢骂。中立取钱纳帑舍,率五日一出,吏不得为奸,后遂以为法。加检校右散骑常侍。

⑸京兆尹缺,宣宗将用之宰相以年少欲历试其能更出为义武节度使。旧徭车三千乘,岁挽盐海濒,民苦之。中立置“飞雪将”数百人,具舟以载,自是民不劳,军食足矣。

⑹大中十二年,大水泛徐、兖、青、郓,而沧地积卑,中立自按行,引御水入之毛河,东注海,州无水灾。卒,年四十八,赠工部尚书。

⑺中立居官精明,吏下寒栗畏伏。中虽坐累免,及复用,亦不为宽假。

——《新唐书·杜中立传》


【注释】:①门荫:门第恩荫。②阀阅:世家。③具驺唱珂卫:小吏驾着装饰华丽马在前面开道。④毂:本是指车轮中心的圆木,此指“京城”。 ⑤子钱:利息。⑥黄门:宦官。⑦自按行:亲自巡视。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⑴修昏姻不计官品而阀阅(            )   ⑵卿用法深,乎?(           )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⑴陛下无信流言(          )
A.窘迫            B.赶快             C.惊慌            D.立刻
不及崔、卢耶?(          )
A.反而            B.照顾             C.回头看        D.但是
3.第⑸段画曲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宣 宗 将 用 之 宰 相 以 年 少 欲 历 试 其 能 更 出 为 义 武 节 度 使。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中虽坐累免,及复用,亦不为宽假。
5.依次概括⑵、⑷、⑸、⑹段的大意。
6.杜中立受文宗召见,升任驸马都尉、娶到真源长公主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
2022-06-22更新 | 5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古者学士之于六艺,射能弧矢之事矣,又当善其揖让之节。御能车马之事矣,又当善其驱驰之节。书非能肆笔而已,又当辨其体而皆通其意。数非能布策而已,又当知其用而各尽其法。而五礼之威仪至于三千,六乐之节文可谓微且多兵。噫!何其烦且劳如是!然古之学者必能此,亦可谓难矣。

然习其射御于礼,习其干戈于乐,则少于学,长于朝,其于武备固修矣。其于家有塾,于党有,于乡有,于国有学,于教有师,于视听言动有其容,于衣冠饮食有其,几杖有铭,盘杆有戒。在舆有和鸾之声,行步有佩玉之音,燕处有《雅》《颂》之乐。而非其故,琴瑟未尝去于前也。盖其出入进退,俯仰左右,接于耳目,达于其心者,所以养之至如此其详且密也。

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子《乐》。盖乐者,所以感人之心而使之化,故曰成于《乐》。昔舜命夔典乐,教胄子,曰: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则乐者非独去邪,又所以教其性之偏而纳之中也。故和鸾、佩玉、《雅》《颂》琴瑟之音,非其故不去于前,岂虚也哉!

(选自曾巩《相国寺维摩院听琴序》,有删改)

(二)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

琴之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为羽,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而风雨夜至也。如怨夫寡妇之叹息,雌雄雍雍之相鸣也。其忧深思远,则舜与文王、孔子之遣音也;悲愁感愤,则伯奇孤子、屈原忠臣之所叹也。喜怒哀乐,动人必深。其能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取其和者,道其湮郁,写其幽思,则感人之际,亦有至者焉。

(选自欧阳修《琴说》,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既 A 而 B 学 C 琴 D 于 E 友 F 人 G 受 H 宫 I 声 J 数 K 引 L 久 M 而 N 乐 O 之 P 不 Q 知 R 其 S 疾 T 之 U 在 V 体 W 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布策,即布列算筹。策,是我国最早的计算工具,与“策扶老以游憩”中的“策”意思不同。
B.五礼,古代的五种礼制,文中指古代汉族礼仪总称,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C.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后泛指学校;与“谨庠序之教”中的“庠序”意思相同。
D.度,在本文指“标准、限度”;与“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的“度”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开端论述古学者在学六艺时并非只关注其一,而是注重多方交融,如在学习礼乐中学习射御等。
B.材料一中先贤们的几案、手杖上刻有铭文,器皿上铸有戒条,乘车、行走、宴请时都有琴瑟之音的伴随。
C.材料一题为“听琴”,作者化实为虚,着眼于义理之阐述,语言质朴自然,可谓别开生面之作。
D.材料二中,欧阳修开头描述自己以琴养心疗疾的经历,又运用比喻和联想,把抽象的琴声描绘得可亲可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书非能肆笔而已,又当辨其体而皆通其意。
(2)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
2023-08-27更新 | 8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徒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沉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颒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摘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月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白晚好黄老,度牛渚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二十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
B.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
C.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
D.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庚星即金星,古时也称太白星、启明星。 传说李白母亲梦见太白金星落入怀中而生,因此取名李白,后字太白。
B.纵横术,战国至秦汉之际的善于外交辩解的纵横家,所使用的谋术都统称为纵横术。
C.天宝,唐玄宗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与当代日本国用来纪年的一种方式。
D.翰林,隋朝创立的官名,专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极端机密的文件,如任免宰相等。
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天资聪颖,爱好广泛。他十岁时通晓诗书,喜欢纵横术,击剑,喜好喝酒,想当游侠之士,轻视财产而乐于施舍。
B.李白才思敏捷,富有才华。他醉酒稍醒时,为玄宗撰制乐章,挥笔成文,词章婉转华丽而意精旨切,毫不停留思索。
C.李白为人傲慢,放荡不羁。玄宗喜爱他的才华,多次宴请他。他侍奉玄宗,多次喝醉酒,甚至让高力士为他脱靴子。
D.李白仕途坎坷,人生不顺。他虽受玄宗赏识,但未得重用。李璘起兵失败后,他被贬夜郎,大赦后又受到牵连入狱。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
(2)尝乘月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5.李白虽然受到玄宗赏识,但一直不被重用的原因是什么?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
2021-12-23更新 | 8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