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语言文字应用 > 句子 > 辨析并修改病句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难度:0.65 引用次数:219 题号:2212601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诗文有一种描写手法,古代批评家和修辞学家似乎都没有理解或认识。宋祁《玉楼春》中有一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李渔《笠翁余集》别抒己见,加以嘲笑:“此语殊难著解。争斗有声之谓‘闹’;桃李‘争春’则有之,红杏‘闹春’,余实未之见也。‘闹’字可用,则‘吵’字、‘斗’字、‘打’字皆可用矣!”

李渔同时人方中通《与张维四》那封信全是驳斥李渔的:“试举‘寺多红叶烧人眼,地足青苔染马蹄’之句,谓‘烧’字粗俗,红叶非火,不能烧人,可也。然而句中有眼,非一‘烧’字,     A     ;犹之非一‘闹’字,不能形容其杏之红耳。诗词中有理外之理,岂同时文之理、讲书之理乎?”也没有把那个“理外之理”讲明白。

宋人常用“闹”字来形容无“声”的景色,不必少见多怪。晏几道《临江仙》:“风吹梅蕊闹,雨细杏花香。”黄庭坚《次韵公秉、子由十六夜忆清虚》:“车驰马骤灯方闹,地静人闲月自妍。”陈与义《舟抵华容县夜赋》:“三更萤火闹,万里天河横。”陆游《初夏闲居即事》:“轻风忽起杨花闹,清露初晞药草香。”……①从这些例子证明,②方中通说“闹”字“形容其杏之红”,③还不够确切,④应当说:“形容其花之盛(繁)”。⑤“闹”字是把事物无声的姿态说成好像有声音的波动,⑥仿佛在听觉里获得了视觉的感受。

这类“闹”字的用法,不仅常见于古诗文,     B     。例如《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八回写一个“小媳妇子”左手举着“闹轰轰一大把子通草花儿、花蝴蝶儿”。形容“大把子花”的那“闹”字被“轰轰”两字申说得清楚不过了,这也足以证明近代白话往往是理解古代文言最好的帮助。用心理学或语言学的术语来说,这是“通感”或“感觉挪移”的例子。

1.下列句子中的“再”与文中加点的“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天色已晚,再不加快速度就赶不上末班车了。
B.在这么多字帖中,没有比这本再适合你的了。
C.他早已有了成见,你跟他再解释也没啥用了。
D.新疆真美,我已做好明年再去一次的打算了。
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3.文中第三段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语病(含标点),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4.请对李渔、方中通有关“红杏枝头春意闹”中“闹”字的见解,分别作出点评。要求句子简洁流畅,每人不超过30个字。
5.参考文意,从第三段中含“闹”字的诗句中任选其一,并从“通感”的角度赏析其表达效果。

相似题推荐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目前来看,良渚文明是我们所能确证的中国最早的文明。良渚古城有皇城、内城、外城三重结构,有宫殿与王陵,有城墙与护城河,有城内的水路交通体系,有城外的水利系统,作为国都,其规格已         。可以说,良渚古城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实证        。(        )。其实,只要打开思路,我们就可以发现,通行的文明标准不应成为判断一种文化是否进入文明社会的生硬公式。青铜器在文明社会中承载着礼制规范的意义,就良渚文化来说是体现在玉器上。与以往人们喜爱的装饰玉器不同,良渚人的玉器不仅仅是美观的需要。这些玉器以玉琮为代表组成了玉礼器系统,或象征身份,或象征权力,或象征财富。文字是记录语言、传承思想文化的工具,在良渚文化中,虽然尚未发现文字系统,但那些镌刻在玉礼器上的标识,也极大程度地统一着人们的思想,而大型建筑工事所          出的良渚社会超强的组织管理能力,也透露出当时一定存在着某种与文字相当的信息传递方式。因此,良渚古城的发现,使良渚文明的确立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绰绰有余     胜地     反映     一锤定音B.游刃有余       胜地       反应       一唱百和
C.绰绰有余     圣地     反映     一锤定音D.游刃有余       圣地       反应       一唱百和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良渚文化在各个方面均已达到国家文明的要求,除了青铜器和文字
B.除了青铜器和文字,国家文明在各个方面的要求良渚文化已经达到
C.对于国家文明的要求良渚文化各个方面已达到,除了青铜器和文字
D.除了青铜器和文字,良渚文化在各个方面均已达到国家文明的要求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青铜器在文明社会中承载的礼制规范的意义,就良渚文化来说体现在玉器上的。
B.青铜器承载着文明社会中的礼制规范的意义,良渚文化是体现在玉器上的。
C.青铜器在文明社会中承载着礼制规范的意义,在良渚文化中是体现在玉器上。
D.青铜器在文明社会中承载的礼制规范的意义,在良渚文化中是体现在玉器上的。
2020-05-19更新 | 36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代思想家深切地意识到,中华文化与中国的前途命运         ,我们要坚守、赓续中华文化。严复指出,文化具有“国性”,是国家存立的根基。他断言:“大凡一国存立,必以其国性为之基。”从这个意义上说,传承中华文化就是延续中国人的精神命脉。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强调,文化是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源泉,也是凝聚民族信仰的不二法宝。面临外敌时,若要         ,就要以中国文化激发中国人的文化认同,以此增强中国人的身份认同和民族认同。沿着这个思路,(            ),对中国历史的研究、发掘终身不辍;而以语言文字为国学基础的章太炎则         保留、弘扬中国的汉字和方言。据章太炎所言,尽管哪国人,都觉得语言是自己国家的语言优美动人。汉语汉字最能激发中国人的爱国热情,正如乡音方言同一地域的人倍感亲切一样。近代思想家之所以在对中国学术思想的传承中热衷于先秦诸子,是因为先秦诸子的思想是国学         的组成部分,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息息相关   同仇敌忾   大声疾呼   不可或缺
B.一脉相承   同仇敌忾   振臂一呼   不可估量
C.息息相关   群威群胆   振臂一呼   不可估量
D.一脉相承   群威群胆   大声疾呼   不可或缺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梁启超以史学为国学根基,借助中国学术思想激发中国人的爱国心
B.以史学为国学根基的梁启超为了激发中国人的爱国心,借助中国学术思想
C.梁启超以史学为国学根基,为了激发中国人的爱国心,借助中国学术思想
D.以史学为国学根基的梁启超借助中国学术思想激发中国人的爱国心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2023-08-16更新 | 60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古代人没机器,想要看什么书,非得自己挽起袖子抄不可,就算家里有钱,用得起雕版印刷,也得请刻工一个字一个字地雕在版上。在这种情况下,复制的质量就很难保证。因为传抄的人也是普通人,会写错别字,会犯懒,会突然走神而漏掉个把字,会因为急着出去吃饭而擅自把笔画减掉几笔……如果是大部头著作,改动一两个字或许(                       ),但如果是诗歌在传抄时被改了哪怕一个字,那作品本身有可能(                       )乃至面目全非。要知道,诗歌的特点是                                      ,一字之差,可能就会改变整首诗的格调,可谓(                       )。

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唐朝,信息辗转传播,中间历经战乱变迁,许多唐诗作品的版本与其最初已大不一样。我们(                       )的经典语句,也许只是一个美丽的误会。如李白的《将进酒》里有个名句:“天生我材必有用。”清代人查过古本诗集,发现这句诗居然还有好几个版本:“天生我身必有财”“天生吾徒有俊材”和“天生我材必有开”。可见版本之间的差异有多离谱。直到有近代学者在敦煌唐人手抄诗卷里发现这首诗的踪影,知道了这首诗叫作《惜樽空》,这句诗写成“天生吾徒有俊才”,我们今人才搞清楚这首诗在唐诗的真正模样。

1.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写恰当的成语。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15个字以内。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唐朝距今已有1000多年,信息辗转传播,中间历经战乱变迁,许多唐诗作品与其最初的版本已大不一样。
B.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唐朝,中间历经战乱变迁,信息辗转传播,许多唐诗作品与其最初的版本已大不一样。
C.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唐朝,中间历经战乱变迁,信息辗转传播,许多唐诗作品的版本与其最初已大不一样。
D.唐朝距今已有1000多年,中间历经战乱变迁,信息辗转传播,许多唐诗作品与其最初的版本已大不一样。
2023-01-04更新 | 10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