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春秋 > 左丘明(前556-前451)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06 题号:2258409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孤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材料二:

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

(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

【注】①何有,有什么(不能抛弃的)②翻然,形容转变很快。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烛之武出说A秦穆公B立谈之间C存郑D于将亡E不惟退秦师F而又得秦G置戍而去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执事,指做事情、主持工作,也指办事的官员,此处代指对方(秦穆公),表示恭敬。
B.鄙,边邑,这里用作动词。与《鸿门宴》“常以身翼蔽沛公”中“翼”的用法相同。
C.盟,盟约,这里用作动词。与《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端章甫,愿为小相焉”中“端”的用法相同。
D.与,动词,结交、同盟。两则材料中加点的“与”意思和用法都一样。
3.下列对两则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所写的烛之武顾全大局,面对郑国危亡的局面,他放下不被重用的个人恩怨,毅然担负起出使秦国的重任。
B.材料二中“得秦置成而去”指的是材料一中“使杞子、逢孙、杨孙戌之”一事。
C.材料二中“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指的是材料一中烛之武关于“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等的分析。
D.材料二中作者认为烛之武游说成功是因为他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中肯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局面,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2)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
5.吕祖谦认为“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请结合材料二从秦国与郑国关系的角度分析作者这样说的理由。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节选一: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选自《左传》)

节选二:

大夫叔詹进曰:秦、晋合兵,其势甚锐,不可与争。但得一舌辩之士,往说秦公,使之退兵。秦若退师,晋势已孤,不足畏矣。郑伯曰:谁可往说秦公者?叔詹对曰:佚之狐可。郑伯命佚之狐。狐对曰:臣不堪也,臣愿举一人以自代。此人乃口悬河汉,舌摇山岳之士,但其老不用。主公若加其官爵,使之往说,不患秦公不听矣。郑伯问:是何人?狐曰:考城人也,姓烛名武,年过七十,事郑国为圉正,三世不迁官。乞主公加礼而遣之!郑伯遂召烛武入朝见其须眉尽白伛偻其身蹒跚其步左右无不含笑。烛武拜,奏曰:主公召老臣何事?郑伯曰:佚之狐言子舌辨过人,欲烦子说退秦师,寡人将与子共国。烛武再拜辞曰:臣学疏才拙,当少壮时,尚不能建立尺寸之功,况今老耄,筋力既竭,语言发喘,安能犯颜进说,动千乘之听乎?郑伯曰:子事郑三世,老不见用,孤之过也。今封子为亚卿,强为寡人一行。佚之狐在旁赞言曰:大丈夫老不遇时,委之于命。今君知先生而用之,先生不可再辞。烛乃受命而出。

(选自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1.下列对文言词句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但其老不见用”“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中“见”的含义相同。
B.“且君尝为晋君赐矣”“籍吏民,封府库存”两句中“赐”“籍”的用法相同。
C.“夫晋,何厌之有”与“因击沛公于坐” 句式相同。
D.“秦伯说,与郑人盟”“鲰生说我曰”中“说”的含义相同。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臣壮也,犹不如人                         异乎三子者
B.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方六七十,五六十                         其礼乐,以俟君子
D.不者,若属皆为所虏                      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郑伯遂召烛武/入朝见其须眉尽白/伛偻其身/蹒跚其步左右/无不含笑
B.郑伯遂召烛武入朝见/其须眉尽白/伛偻其身蹒跚/其步左右/无不含笑
C.郑伯遂召烛武入朝/见其须眉尽白伛偻/其身蹒跚/其步左右/无不含笑
D.郑伯遂召烛武入朝/见其须眉尽白/伛偻其身/蹒跚其步/左右无不含笑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夫,古代官名。先秦诸侯国中,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大夫世袭,有封地。
B.佚之狐推荐烛之武的话语,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才,从侧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
C.烛之武被举荐去退秦,虽发了一番牢骚,但由于郑伯的软硬兼施,他最终“受命而出”。
D.两段文字叙述的是同一事件,但甲文是史书,叙事概括;乙文是历史小说,叙事详细。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②况今老耄,筋力既竭,语言发喘,安能犯颜进说,动千乘之听乎?
2023-06-03更新 | 7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夜缒而出。见秦,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选自《左传》)

(乙)

文公重耳,晋献公之子也。自少好士,年十七,有贤士五人:曰赵衰;狐偃咎犯,文公舅也;贾佗;先轸;魏武子。自献公为太子时,重耳固已成人矣。献公二十二年,献公使宦者履鞮趣杀重耳。重耳逾垣,宦者逐斩其衣祛。重耳遂奔狄。狄,其母国也。

重耳居狄凡十二年而去。至秦,缪公以宗女五人妻重耳。重耳不欲受,司空季子曰其国且伐况其故妻乎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子乃拘小礼忘大丑乎遂受。缪公大欢,与重耳饮。缪公曰:知子欲急反国矣。赵衰与重耳下,再拜曰:孤臣之仰君,如百谷之望时雨。

晋惠公十四年秋,惠公卒。晋国大夫闻重耳在秦,阴来劝重耳、赵衰等反国。于是秦缪公乃发兵与重耳归晋。晋闻秦兵来,亦发兵拒之,然皆阴知公子重耳入也。

秦送重耳至河。咎犯曰:臣从君周旋天下,过亦多矣。臣犹知之,况于君乎?请从此去矣。重耳曰:若反国,所不与子犯共者,河伯视之!乃投璧河中,以与子犯盟。壬寅,重耳入于晋师。丙午,入于曲沃。丁未,朝于武宫,即位为晋君,是为文公。

晋文公七年,晋文公、秦缪公共围郑,以其无礼于文公亡过时。晋曰:必得郑君而甘心焉。郑恐,乃间令使谓泰缪公曰:亡郑厚晋,于晋得矣,而秦未为利。君何不解郑,得为东道交?秦伯说,罢兵。晋亦罢兵。

(选自《史记·晋世家》,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司空季子曰/其国且伐/况其故妻乎/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子乃拘小礼/忘大丑乎/遂受
B.司空季子曰/其国且伐况其故妻乎/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子/乃拘小礼/忘大丑乎/遂受
C.司空季子曰/其国且伐/况其故妻乎/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子乃拘小礼忘大丑乎/遂受
D.司空季子曰/其国且伐/况其故妻乎/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子/乃拘小礼/忘大丑乎/遂受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伯,指的是爵位,周代爵位分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天子以下,公爵最大。
B.执事,指做事情,主持工作,也指办事的官员,可译为“您",表示对对方的尊敬。
C.文公,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大夫等死后,按其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褒扬称号。
D.丙午,古代纪时法。以干支纪时,即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搭配组合,循环纪时。
3.下列对两个文段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重耳是晋献公的儿子,他年少时就喜欢结交士人,十七岁时就拥有赵衰等五位德才兼备的好朋友。
B.重耳被晋献公所派宦者履鞮一路追杀,被砍掉了袖子,他最终逃脱,去了母亲的国家——狄国。
C.咎犯认为自己在重耳流亡时有很多过错,担心重耳回国后报复自己,便请求离开,重耳对河盟誓,以此打消其疑虑。
D.重耳在流亡中主动请求联姻,结秦晋之好;后秦晋两国攻郑,秦缪公被郑说服,放弃攻郑,与郑结盟,秦晋联盟瓦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郑恐,乃间令使谓秦缪公曰:“亡郑厚晋,于晋得矣,而秦未为利。”
5.这两段文字都叙述了秦晋放弃攻打郑国的过程,试简要概括《左传》和《史记》对此在叙事特点方面的不同之处。
2022-06-27更新 | 11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1

呜呼! 予之生幸,而幸生也何为?所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余僇;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将请罪于君,君不许;请罪于母,母不许。请罪于先人之墓,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击贼,义也;赖天之灵,宗庙之福,修我戈矛,从王于师,以为前驱,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嗟夫! 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向也使予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 复何憾哉!

2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向也使予骨于草莽       委:抛弃B.然微以自于君亲     文:文饰
C.且君尝为晋君          赐:赏赐D.又欲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予之生                         塞源而欲流长者
B.臣壮也                            即患秦兵
C.死犹为厉鬼击贼               中丞匿于溷藩
D.人之力而敝之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3.下列加点字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阙秦以
A.匹夫之有于社稷也B.邻之厚,君之
C.且庸人尚D.项伯杀人,臣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予虽浩然无所愧怍B.以父母之遗体行殆
C.敢以烦执事D.行李之往来
5.下列句子句式和“而幸生也何为”相同的一项是
A.以为莫己若者B.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C.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D.予羁縻不得还
6.下列对文段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段(一)的议论是在前文叙事的基础上展开的,充分表达了文天祥“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决心,慷慨激昂,一气呵成。
B.文段(一)中引用《出师表》片段,意在表明自己有当年诸葛亮兴复汉室那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国竭忠尽力的崇高志向。
C.文段(二)对郑伯着墨不多,但性格也很鲜明,他善于纳谏,勇于自我检讨,又精于言辞。正是他的劝说,使烛之武踏上说秦之路。
D.文段(二)烛之武智勇双全,娴于辞令。在游说秦伯的过程中,他真诚地为秦国的利益着想,步步深入,层层递进,句句打动秦伯,表现出高超的外交才能。
7.翻译划横线的句子。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2020-06-09更新 | 3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