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实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期末模拟)生物试题
山东 高一 阶段练习 2017-07-25 383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稳态与调节、生物与环境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名校
1. 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体液免疫过程中抗原与抗体结合能发生在①中
B.图中②是血浆,内含葡萄糖、血浆蛋白和激素等成分
C.图中③与①最主要的区别是③中的蛋白质含量较少
D.图中④是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又称细胞外液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2. 下图是人体组织局部切片示意图,其中①③⑤表示某种体液,②④表示细胞,①⑤所在位置是某些管道的横切面。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③⑤所含液体约占人体体液的2/3
B.①与③⑤相比,最主要的差别在于①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其他物质成分和含量都相近
C.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先进入③,再进入④发挥作用
D.肌肉注射某种药物是将药物直接输送到②,随②运送到相应病症部位发挥作用
2017-07-25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实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期末模拟)生物试题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4)
3. 下列有关人体的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小肠壁的肌细胞可以不通过细胞外液直接从肠道内吸收葡萄糖
B.组织细胞有氧呼吸所需要的O2从外界获得,所经过的内环境至少有组织液和血浆
C.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如尿素)的排出,需要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和皮肤等的直接参与
D.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和消化系统等都直接参与了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名校
4. 下列对神经调节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不一定兴奋
B.神经细胞兴奋部位的动作电位恢复成静息电位是通过K的大量外流造成的
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的电位不一定是外负内正
D.反射活动中,脊髓中的低级中枢都受大脑皮层中的高级中枢调控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名校
5. 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递质,该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但是当去甲肾上腺素分泌较多时又可以作用于突触前膜,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都有与去甲肾上腺素结合的受体
B.去甲肾上腺素与不同的受体结合后产生的效应是相同的
C.去甲肾上腺素分泌过多作用于突触前膜属于反馈调节
D.突触间隙中的去甲肾上腺素能在一定的浓度范围维持相对稳定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名校
6.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的,已知兴奋由兴奋区向邻近的未兴奋区传导后,未兴奋区成为新的兴奋区,而原兴奋区则恢复静息状态(成为未兴奋区)且有短暂的不应期,所以兴奋不回传。如图是一个神经元的示意图,0点为PQ的中点,给予O点一个适当的刺激,则电流表的偏转情况是       。若同时在0点、M点给予相同且适宜的刺激,如果电流表不偏转,则M点的条件是
A.不偏转,M点与P点或Q点重合B.偏转,M点在PQ段之间
C.不偏转,MP略大于或等于PQ的一半D.不偏转,MP小于或等于PQ的一半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7. 下列有关神经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突触前膜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
B.突触后膜内的Na会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到突触后膜外
C.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
D.突触后膜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后,就会引起Na通过被动运输内流到细胞内
2016-11-26更新 | 413次组卷 | 8卷引用:2012届江苏省南师大附中高三模拟考试(十)生物试卷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名校
8. 将离体神经标本置于适宜的培养液中,向其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后,对其进行适宜强度的电刺激并测定其膜电位,结果如图。推断该化合物的作用机理是(  )
A.抑制细胞呼吸B.降低K通透性
C.增大Na通透性D.降低Na通透性
单选题-单选 | 容易(0.94)
名校
9. 下列有关人脑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B.大脑皮层V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
C.脑中高级中枢可对脊髓中相应低级中枢进行调控
D.由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可通过重复记忆
2016-09-12更新 | 351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5-2016学年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二下学期周考生物试卷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名校
11. 下丘脑在人体内环境的稳定与调节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可引起尿量增加
B.下丘脑的活动受其他相关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负反馈调节
C.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发出的神经可支配汗腺的活动
D.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可引起机体产热量增加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名校
12. 下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d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   
②c、d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③下丘脑是感觉体温变化的主要中枢,是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   
④下丘脑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功能,同时能合成、分泌e激素   
⑤ 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甲状腺来调节体温
A.①②③B.①②④C.③④⑤D.①④⑤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名校
13. 下图表示动物体温调节过程的部分示意图,图中①、②、③代表激素,当某人走出房间进入寒冷环境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液中激素①、②、③的含量会增加
B.骨骼肌受有关神经支配,不自主战栗
C.激素①、②对垂体的作用效应都为促进
D.该图表示体温调节的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
2022-01-14更新 | 103次组卷 | 33卷引用:2015届湖北武汉华中师大第一附属中学高三上期中考试生物卷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名校
14. 下图表示血糖调节过程,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中①②细胞的种类相同,均有肝细胞和肌细胞
B.饥饿时血液中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含量比值将会变大
C.促进胰岛素分泌的因素有血糖浓度升高、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D.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三种激素之间都是拮抗关系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名校
15. 如图是人体体温调节的曲线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当环境温度为25 ℃时,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B.当环境温度从25 ℃下降到10 ℃时,从时间t1到时间t2,散热量增加是由于人体体温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加大造成的
C.时间t2以后,散热量减少,这是体温调节的结果
D.时间t3以后,产热量小于散热量
2019-01-30更新 | 1488次组卷 | 41卷引用:2011届河南省焦作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16. 下列关于抗原和抗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抗原都是外来的大分子B.抗原都是致病的细菌或病毒
C.抗体是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D.抗体只参与细胞免疫过程
2017-07-09更新 | 141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实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期末模拟)生物试题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4)
名校
17. 下图是有关接受器官移植的人体内的免疫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发生感染,HIV进入人体后,主要侵染图中的细胞
B.移植的器官在受体体内主要通过⑩发生排斥反应
C.⑨和⑩两种免疫方式分别为人体的第二、三道防线
D.人体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可增殖、分化为细胞,这个过程与细胞没关系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名校
18. 下图表示人体内某种免疫失调病的致病机理。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①a细胞表示的是浆细胞②红细胞膜上有抗原物质③这种病属于过敏反应 ④吞噬细胞也是免疫细胞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19. 直接注射抗破伤风芽孢杆菌抗体(途径a)或注射破伤风疫苗(途径b)都可以使人体获得抗破伤风免疫力。则人体内途径a、b相应抗体含量的变化曲线分别是(  )
A.④①B.②①C.②③D.④③
2017-07-25更新 | 124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实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期末模拟)生物试题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名校
20. 用一定浓度梯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扦插枝条,枝条生根的情况如图甲。图乙所示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顶芽和根部生长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乙中②表示的是根部,因为根对生长素更敏感
B.图甲表明在没有外源激素的作用时,扦插枝条也能生根
C.c~d 段浓度的生长素对顶芽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D.图乙能体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而图甲不能
2020-10-15更新 | 621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5届新疆乌鲁木齐地区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测验生物试卷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名校
21. 赤霉素促进植物生长的原理可能是:①只促进细胞数目增加;②只促进细胞长度增加;③既促进细胞数目增加也促进细胞长度增加。当用药物完全抑制DNA复制后,赤霉素诱导的茎芽的生长被抑制了54%,这说明赤霉素促进茎芽生长的原理是
A.①B.②C.③D.无法判断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名校
22. 下图所示为对燕麦胚芽鞘做不同处理的实验,胚芽鞘生长情况相同的一组是


A.a 与 bB.c 与 dC.a 与 eD.c 与 e
2016-11-26更新 | 455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6届安徽六安第一中学高三第九次月考生物试卷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名校
23. 下列有关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长素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成的,故生长素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B.植物生长调节剂只能促进植物的生长
C.乙烯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少,但调节作用明显,能促进果实的发育和成熟
D.根尖合成的生长素能通过极性运输到达伸长区发挥作用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名校
24. 将一盆栽植物横放于地面,则其水平方向的主根近地一侧生长素浓度变化的曲线为(图中横线表示对根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的生长素浓度)(        
A.B.C.D.
2019-11-07更新 | 360次组卷 | 48卷引用: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0届高三第一次联考理综生物部分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名校
25.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下列有关种群密度的调查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均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
B.研究种群数量“S”型增长曲线在渔、牧、养殖生产上的应用时,人们发现种群数量保持在K/2左右时可获得最大的增长速率
C.标志重捕法可用于调查蚜虫、跳蝻的种群密度
D.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蒲公英时,不统计样方线上的个体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名校
26. 如图所示为某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关于各阶段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第1阶段种群数量缓慢增长
B.第2阶段种群增长速率先快后慢
C.第3阶段种群数量缓慢增长,接近K值
D.第4阶段种群数量在K值上下波动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名校
27. 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可分为图示①、②、③三种类型,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在我国近年的人口调查中,获知人口出生率每年在下降,说明我国人口年龄组成一定为图③表述类型
B.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捕捞后,该水域鱼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图①表述类型
C.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有可能使该种害虫的年龄组成为图③表述类型
D.在某一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图②所示类型
2022-08-26更新 | 1766次组卷 | 29卷引用:2014-2015学年湖北省武汉二中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名校
28.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出如图所示的曲线。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实验过程中酵母菌种群的年龄组成先是增长型,后是稳定型,最后变为衰退型
B.种群数量在不同时间的增长速率可能相同
C.本实验中不存在对照
D.每次取样前应将培养瓶振荡摇匀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29. 在调查某林场松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比值为λ,并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据此图分析得到的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前4年该种群数量基本不变,第4年调查年龄组成可能为衰退型
B.4~8年间种群数量在下降,可能原因是食物的短缺和天敌增多
C.第8年时种群数量最少,8~16年间种群数量增加,且呈“S”型曲线增长
D.如果持续16~20年间趋势,后期种群数量将呈“J”型曲线增长
2022-02-18更新 | 441次组卷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名校
30. 下列调查内容与调查方法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调查土壤中蚯蚓的种群密度——样方法
B.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显微计数法
C.调查湖泊中鲫鱼的种群密度——标志重捕法
D.探究培养液中大肠杆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抽样检测法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名校
31. 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结构及群落演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层与光照强度有关
B.光照强度、地形、湿度等是水平方向上分布着不同生物类群的原因
C.毁林开荒、围湖造田可以改变群落结构但不会导致生物群落发生演替
D.自然条件下,群落演替一般是朝着物种多样化、群落结构复杂化、生态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32. 生物因素与非生物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可导致演替,可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以下关于群落演替的论述正确的是(  )
A.初生演替时各类生物出现的顺序是苔藓→地衣→草本植物→灌木→乔木
B.环境因素可以影响演替的速度
C.次生演替的初始环境中一定生长着树木等
D.次生演替可形成森林,初生演替不能形成森林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名校
33. 如图为某桑园引入暴猎蝽后,桑毛虫和暴猎蝽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引入暴猎蝽后,桑毛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减小
B.b点时,暴猎蝽种群数量增长最快
C.c点时,食物限制了暴猎蝽的数量增长
D.暴猎蝽与桑毛虫之间为种间竞争关系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名校
34. 如图表示某池塘中四大家鱼及其食物的分布,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四大家鱼在池塘中的分布现象是群落的水平结构
B.此图表明四种鱼类在能量流动上的关系为:鲢鱼→鳙鱼→草鱼、青鱼
C.鲢鱼和鳙鱼、青鱼和草鱼在混合放养时都是共生关系
D.若浮游动物大量死亡,鲢鱼数量在短时间会增加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名校
35. 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下列关于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
B.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主要是需氧型和厌氧型
C.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
D.一种生物只能处于生态系统中的同一种营养级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名校
36. 某最高消费者为三级消费者的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如图所示,其中各物种(甲~戊)间的连线表示两者存在捕食关系,且戊是唯一一个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物种。图中代表生产者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名校
37. 河蟹为杂食性动物,可捕食稻田中的小动物和杂草。下列有关稻蟹农业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A.稻蟹生态系统的基石是河蟹和水稻
B.水稻长势整齐的稻田群落不存在垂直分层现象
C.稻田中水稻的空间特征表现为均匀分布
D.该生态系统中,物质可被循环利用,而不依赖于系统外的供应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38. 下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
B.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
D.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率
2019-01-30更新 | 2711次组卷 | 45卷引用: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一)理综生物试题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名校
39. 下表是有机物从植物传递到蝗虫的能量流动情况,下图表示植物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c为b和d的重合区域,e与b、d为并列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项目能量(J)
蝗虫吃掉的植物所含能量419
蝗虫粪便含有的能量219
蝗虫呼吸消耗的能量146
用于蝗虫生长的能量54
A.蝗虫从植物获取了200J的能量
B.图中的e表示植物未被利用的能量,则字母c的数值等于219J
C.图中字母b+d+e代表植物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D.蝗虫从植物获得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因此能量流动是不可循环的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40. 如图表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所组成的食物网,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丙和丁、乙和丁都存在竞争关系
B.若该湖泊受到DDT污染,则甲体内DDT浓度最高
C.丁每获得1 kJ能量,至少需要甲固定10 kJ太阳能
D.若丙的数量下降,则该生态系统稳定性将下降
2016-12-12更新 | 430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实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期末模拟)生物试题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名校
41. 如图为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模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是双向的
B.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以及信息传递
C.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
D.生态系统各成分间都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递
2019-12-03更新 | 171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1届高考复习单元检测: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名校
42. 据了解,野生扬子鳄种群的雌雄比例一般稳定在5:1左右,这样的性别比是由孵化时的温度所决定的;繁殖季节雄性扬子鳄发出“轰”、“轰”的声音,雌性扬子鳄则根据声音大小选择巢穴位置。当声音大时,雌鳄选择将巢穴筑于山凹浓荫潮湿温度较低处,则产生较多的雌鳄。以上事实说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       
A.能够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B.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维持种群数量的稳定
C.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调节生物内环境的稳态
D.对生物进行自然选择,促进生物进化
2021-03-20更新 | 634次组卷 | 43卷引用:2010年湖南省中学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选拔赛试题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名校
43. 下列关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描述,错误的是(     
A.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会导致温室效应、酸雨等环境问题
B.引入外来物种不一定增加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C.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大量开垦草地
D.保护森林就是将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和保护森林资源有机结合起来
2016-11-26更新 | 633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5-2016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上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44. 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物圈内所有的生物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B.外来物种的入侵可能降低生物的多样性
C.红树林的防风消浪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群落自然演替过程中生物多样性可能降低或上升

二、非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0.65)
45. 图1是神经元之间形成的一种环状连接方式,在图示位置给予一定强度的刺激后,测得膜内外电位变化如图2所示。图3中AB代表两个神经元的局部放大,请回答相关问题。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________形式传导,若将离体神经纤维放于高浓度海水中,图2中B点值将会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图1中共有________个完整突触,若图1中环状结构内各突触生理性质大体一致,则兴奋经该结构传递后持续时间将________(填“延长”、“缩短”或“不变”)。
(3)在图3中,当神经元上Y点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细胞膜内外电位表现为________,兴奋在两个神经元间的传递方向是________(用字母、箭头表示)。
(4)缩手反射属于________反射。当我们取指血进行化验时,针刺破手指的皮肤,但我们并未将手指缩回,这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要接受_____________的控制。
2017-07-09更新 | 122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实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期末模拟)生物试题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0.64)
46. 下图是人体内部分激素的分泌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人体进入寒冷环境中,骨骼肌发生不自主战栗,这一过程属于________________调节;当兴奋传至突触后膜时,该处的信号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Y代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泌增强,其分泌活动与图中调节途径______________密切相关。
(3)人在青春期时,体内性激素维持在较高水平,原因是图中X____________分泌的__________________增多;维持激素含量相对稳定的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
(4)若图中的M代表血糖,在调节途径三中Z代表的激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激素的作用下参与血糖调节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0.65)
名校
47. 某自然保护区地震后,据不完全统计,植被毁损达到30%以上。图1为该地区人为干预下恢复过程的能量流动图(单位为103kJ/m2•y),图2表示恢复过程中某种群的种群密度对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请回答:

(1)如图1所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是指_____________,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2)图1中A表示_________,图中未利用部分的能量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是________
(3)如图1所示,除生产者外其他营养级需要补偿能量输入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计算可知,肉食性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至少为___________×1O3kJ/m2•y。
(4)由图2可知,种群密度在___________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在____________点时,表示该种群已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
(5)随着时间的推移,该自然保护区内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恢复的过程属于______演替。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0.65)
48. 在图一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正常范围: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图二表示气候变化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的影响。请回答:


(1)生态系统结构复杂,各组分间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紧密联系,形成统一整体;同时__________________调节着生物种群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一所示,对a、b两个生态系统施加相同强度的干扰,若ya>yb,则这两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的关系为a____b(填“>”、“<”“=”);对同一生态系统来说,xy的关系为_______(正相关或负相关)。
(4)从图二中看出,甲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比乙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________(填”)。
2017-07-25更新 | 91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实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期末模拟)生物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稳态与调节、生物与环境

试卷题型(共 48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44
非选择题
4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稳态与调节
2
生物与环境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65内环境的组成及成分  内环境是外界与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单选
20.65内环境的组成及成分单选
30.64内环境与稳态单选
40.65反射与反射弧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单选
50.6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单选
60.65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单选
70.6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单选
80.85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单选
90.94人脑的高级功能单选
100.65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水盐平衡调节  血糖调节单选
110.65体温调节  水盐平衡调节  激素分泌的反馈调节单选
120.65体温调节  水盐平衡调节单选
130.65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体温调节单选
140.65血糖调节单选
150.85体温调节单选
160.85体液免疫单选
170.64免疫调节单选
180.65免疫调节单选
190.65体液免疫  免疫学的应用及实例分析单选
200.85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以及实例分析单选
210.65其他植物激素的产生、分布和功能单选
220.65不同处理方案下植物的向性运动单选
230.65不同的植物激素对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实验单选
240.65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及运输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以及实例分析单选
250.65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单选
260.65种群数量增长曲线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单选
270.65种群的概念及特征单选
280.65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单选
290.65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单选
300.85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群落的物种组成以及丰富度的相关探究实验单选
310.85群落的物种组成以及丰富度的相关探究实验单选
320.85群落的演替及其影响因素单选
330.85种群数量增长曲线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群落中生物的种间关系单选
340.65种群数量增长曲线  群落中生物的种间关系  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  物种在群落中的生态位单选
350.85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选
360.65食物链和食物网单选
370.85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单选
380.65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综合单选
390.65能量流动的概念和过程  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单选
400.65食物链和食物网  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单选
410.65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单选
420.85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作用及传递过程单选
430.85人口增长对全球环境的影响  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及环境污染的防治  保护生物多样性及可持续发展单选
440.65保护生物多样性及可持续发展单选
二、非选择题
450.65反射与反射弧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解答题
460.64体液调节解答题
470.65种群数量增长曲线  群落的演替及其影响因素  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解答题
480.65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解答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