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四川省峨眉文旅综合高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
四川 高一 阶段练习 2022-12-19 69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与法治、哲学与文化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 习近平总书记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亲力亲为抓改革,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部署推动了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一系列重大改革任务,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法宝,指明了乡村振兴的动力源泉。材料主要说明(     
A.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
B.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C.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状况
D.上层建筑的变化会引起经济基础的变化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2. 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三个阶级社会的主要矛盾依次是(     
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②奴隶阶级与奴隶主阶级的矛盾
③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④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⑤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A.①—②—③B.③—④—⑤C.②—⑤—④D.②—③—⑤
2022-04-16更新 | 340次组卷 | 20卷引用:湘鄂冀三省七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来凤县高级中学等)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3.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述了陈望道在翻译《共产党宣言》时“蘸着墨汁吃粽子、还说味道很甜”的故事。《共产党宣言》(     
①为人民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       
②是一部洞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经典著作
③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④提出“新和谐公社”的共产主义新村实验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4.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①是贯穿于资本主义生产始终的主要矛盾②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的表现
③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矛盾的表现④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5.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该诗描写了农夫与公子王孙这两个对立阶级完全不同的心理和状态,预示着北宋王朝阶级矛盾正在日益激化。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①封建等级制度是地主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
②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对农民进行剥削的基础
③农民没有任何人身自由,劳动成果完全被地主占有
④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④
2023-09-29更新 | 654次组卷 | 31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总复习阶段测试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6. 中国的等级尊卑道德具有浓厚的宗法色彩。忠君孝亲被视为“为人之本”,是“天之经,地之义”。“孝”是“忠”的基础,而“忠”是“孝”的延伸,“孝者,所以事君也”(《礼记·大学》)。地主阶级传播封建道德(     
①从根本上缓和了封建社会的阶级矛盾       
②有利于钳制劳动人民的思想
③奠定了封建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④是为了维护封建国家的统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7. 由于生产力发展,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国家产生。其传导过程正确的是(     
A.生产力发展→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产生
B.生产力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产生→国家产生
C.生产力发展→阶级产生→私有制产生→国家产生
D.私有制产生→生产力发展→阶级产生→国家产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8. 马克思、恩格斯通过研究社会历史,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彻底摆脱了唯心主义思想的影响,创立了唯物史观。这表明(     
A.唯物史观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石
B.科学社会主义是人类一切优秀思想文化的结晶
C.唯物史观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D.唯物史观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9. 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在艰辛探索中,中共八大取得了许多重要成就,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下列属于中共八大取得的成就的是(     
①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②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
③教育医疗事业得到长足进步,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
④互联网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开始进入信息时代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0. 屈辱的岁月,艰辛的探索,反复证实了一个结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这是因为(     
①帝国主义决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
②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没有意识到封建制生产关系的弊端
③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不能参与中国人民开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运动
④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相勾结,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1. 我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通过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短暂过渡,跨越了资本主义,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在我国,这一转变的历史必然性是(        
①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已经取代了其他经济
②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
③个体农业适应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
④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12.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同志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这个声音震撼了全世界,这一瞬间成为永恒,开创了中国各民族人民的新世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①废除了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
②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实现了民族独立
③为实现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④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3. 时代不同,社会的主要矛盾也不同。请分别指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党的八大时期、我国进入新时代的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分别是(       
①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②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
③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④中华民族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的矛盾
A.④-①-③-②B.①-④-②-③C.①-④-③-②D.④-①-②-③.
2023-12-19更新 | 1649次组卷 | 99卷引用:重庆市暨华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4.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这个重大决策(     
①明确提出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
②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③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④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5.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标,新中国的历史可以分为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我们应该这样认识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     
①前者为后者做宝贵经验、理论和物质上的准备
②后者是对前者成功探索的继承、丰富和发展
③两个历史时期只是时间上的延续和前后交替
④前者以挫折和失败为主,后者则以发展为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6.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积极应对,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胜利。这场艰苦卓绝的抗疫斗争,也让世界见证了中国人民的团结与伟大。此次抗击疫情尽显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文化之自信。对抗疫斗争中呈现出来的“四个自信”理解正确的是(     
①发挥传统中医药的作用,推动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坚定理论自信
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坚定文化自信
③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建立了联防联控的机制——坚定制度自信
④中国共产党创造了人民美好生活必由之路——坚定道路自信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名校
17.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     
A.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B.什么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D.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8.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始终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这说明(       
①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②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④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的面貌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0-11-19更新 | 452次组卷 | 20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唐山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根据中国国情实行的社会主义。它既不同于传统的社会主义,又不同于资本主义。下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必由之路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强大的物质力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9-13更新 | 111次组卷 | 3卷引用: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同步练习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名校
20. 课堂上,老师要求归纳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形成历程,以下是同学们梳理的四种答案,其中正确的是(       
A.沿海港口城市→海南经济特区→四个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沿长江城市→内陆省会城市和沿边城市
B.沿海港口城市→四个经济特区→海南经济特区→上海浦东→内陆省会城市和沿边城市→沿长江城市
C.四个经济特区→沿海港口城市→海南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沿长江城市→内陆省会城市和沿边城市
D.四个经济特区→海南经济特区→沿海港口城市→上海浦东→内陆省会城市和沿边城市→沿长江城市
2023-10-22更新 | 241次组卷 | 17卷引用:专题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1. 习近平指出,中国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中国越发展,就越开放,中国开放的大门不可能关闭,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是因为(     
①解放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②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增强综合国力
③只有改革开放,才能更好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④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立国之本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22. “寻根路上,你我对话。穿越了海峡,两岸从来是一家。”央视跨年晚会的舞台上,台湾歌手萧敬腾与大陆歌手袁娅维联袂用普通话与闽南语共同演绎的“双语”歌曲《我们同唱一首歌》火遍海峡两岸。《我们同唱一首歌》唱出了两岸一家亲,唤起了岛内民众对团圆的期盼。这个期盼(       
①反映了个人梦与国家梦、民族梦的有机统一
②需要两岸人民同舟共济,汇聚起推进中国统一的强大力量
③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同心圆
④是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11-17更新 | 77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使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下列能够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原创性贡献的是
①提出要正确处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三十年的关系
②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和最大制度优势
③强调社会主义建设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4.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经过长期努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     
①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②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中国焕发出强大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世界各国走向现代化的途径
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间的矛盾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03-22更新 | 302次组卷 | 16卷引用:北京市延庆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名校
25.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也必须清醒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容不得喘气歇脚、松劲懈怠。这需要中国共产党人(     
①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②充分发挥伟大斗争的决定性作用
③牢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初心使命       
④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6.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的“十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科学社会主义迈向新阶段、当今世界经历新变局、中国共产党面临执政新考验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十个明确”是实现中国梦的“路线图”和方法论
②“十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是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的科学理论
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为核心的关键组成部分是“十四个坚持”
④“十四个坚持”侧重于实践层面、方略层面,是“十个明确”在实践中的逻辑展开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二、主观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名校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原始社会是无阶级剥削的社会,人们过着财产公有、共同劳动、共同消费的生活,因此原始社会又被称为原始的共产主义社会。在氏族制度下,没有人压迫人的现象,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的事务。氏族议事会是氏族全体成年男女享有平等表决权的民主集会。氏族长和军事首领是由氏族议事会选举产生的。氏族长负责处理氏族日常内部事务,他没有强制手段,全靠风俗习惯和自己的威望解决氏族内部的问题。


(1)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知识,分析原始社会为什么不存在剥削。
(2)原始社会是不是人类理想的社会?为什么?
主观题-辨析题 | 较难(0.4)
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真理之光,穿越历史,照亮今天。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正式发表,马克思主义横空出世,如同一道闪电,划过暗夜的长空。170年后,新的思想开启新的时代。作为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引领中华民族向着伟大复兴的目标奋进,书写人类发展史上新的奇迹。


材料二   1917年,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在世界上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又通过大规模工业化快速崛起为世界超级大国,鼎盛时期二分天下有其一;70多年后,即1991年12月26日,苏联解体,庞大的“红色帝国”土崩瓦解。



(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对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有何指导意义?
(2)从十月革命到“苏联解体”是否意味着社会主义道路走不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有何启示?
2022-12-16更新 | 184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峨眉文旅综合高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改革开放40多年,党将带领全体人民不断迈向“中国之治”的更高境界: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形成一整套卓有成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为“中国之治”奠定制度基石,从“不让一个孩子辍学”的义务教育制度,到“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的收入分配制度,再到切实兜牢民生底线的社会保障制度……蕴含着暖民心的温度;完善法制,规范管理,中国以15个名次的跃升,首次跻身全球营商环境排名前40。

材料二   2021年11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中央依法治国办主任郭声琨在会上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思想作为一项长期的重大政治任务,为续写“中国之治”新篇章提供有力保障。


(1)结合材料一分析我国能够不断迈向“中国之治”更高境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结合材料一,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十四个坚持”,分析我们为什么能够不断迈向“中国之治”更高境界?
2022-12-19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峨眉文旅综合高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与法治、哲学与文化

试卷题型(共 29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26
主观题
3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
政治与法治
3
哲学与文化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65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单题
20.85封建制生产关系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奴隶制生产关系单题
30.85空想社会主义  共产党宣言单题
40.65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单题
50.85封建制生产关系  封建社会的阶级剥削单题
60.85封建制生产关系  封建社会的阶级剥削单题
70.85私有制的确立  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单题
80.65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唯物史观  剩余价值学说单题
90.85探索时期的重大成就及其意义单题
100.4探索复兴之路的努力单题
110.65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单题
120.8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意义单题
130.65中共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探索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单题
140.85改革开放的标志  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单题
150.65社会主义改造取得胜利  探索时期的重大成就及其意义  改革开放的意义单题
160.8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单题
170.94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单题
180.65改革开放的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单题
190.6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单题
200.94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单题
210.65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原因  改革开放的意义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单题
220.65中国梦的本质  中国梦的特点单题
230.6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背景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意义单题
240.6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新时代的科学内涵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单题
250.94正确认识“四个伟大”单题
260.6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意义单题
二、主观题
270.85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  原始社会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  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氏族制度材料分析题
280.4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  共产党宣言辨析题
290.6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材料分析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