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 传统文化的继承 >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题型: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41 题号:1019066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病毒来袭,让这个春节变得不同,当前,疫情防控处于关键期,多地出现了聚集性感染疫情,各类信息也是鱼龙混杂,一些冠以“据说”“听说”之名、出处不详的信息被不断传播发酵。钟南山院士等医学专家建议大家用科学理性的方法对待种种传闻,过年期间减少走亲访友,少出门、不聚会,养成戴口罩、勤通风、勤洗手等卫生习惯。健康年才是幸福年。非常时期,情感表达方式也当应时而变。不走亲访友,不是人情淡薄,而是健康第一、生命至上。不聚会、不聚餐,有利于降低病毒传播的风险。此时不聚,是为了以后更好地相聚。即使相隔遥远,只要心在一起,这个春节依然可以过得不平凡。

滥食野生动物的陋习因新冠肺炎疫情再次引起各界的思考。“吃在中国”,这个素来“民以食为天”的东方国度,在其5000多年的文明史上,既创造了缤纷多彩的饮食文化,始终拨动着国人内心的情感认同,同时也留下了令人触目惊心的饮食陋习,让人们深恶痛绝,野味嗜好即是尤为突出的一种。一些人嗜食野味是迷信“食补”。唐朝《朝野佥载》曾谈及岭南人爱吃刚出胎的赤红鼠崽,“以箸挟取啖之,唧唧作声”。果子狸在《本草纲目》中被记载为“专上树木食百果,冬月极肥”。更有一些人的潜意识里,吃野生动物成了一种身份的象征,一种财富的炫耀性消费,一种心理上而非生理上的满足,饕餮形象的背后,是一些人内心的荒芜与空虚。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国31个省份均推迟了开学时间。近日,一段用电脑数据模拟的在疫情没有得到控制的情况下,一所学校开学导致疫情暴发的视频刷屏。网友们纷纷感慨:“很形象,所以千万等疫情过了再开学。


(1)请运用联系客观性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在疫情面前我们应如何让这个春节过得不平凡。
(2)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应如何看待我们的饮食文化。
(3)疫情终归会过去,新学期总要开始。请你从不同主体的角度就如何面对疫情之后的新学期提三条建议?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文艺工作者必须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习近平强调,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请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角度,结合材料分析说明文艺工作者怎样创作优秀的作品
材料二: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上映后得到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该剧秉承了小说现实主义的创作思想和情怀,在主题、细节、气质和风格上忠于原著,并进行了部分改编,细致地展现它所描绘的生活,真诚地讲述平凡人群的命运和精神世界,用镜头生动艺术地营造出20世纪80年代的泥土味、民族风、精气神,传递出一种温暖、励志、真诚、向善的精神力量,为艺术家今后创作更多优秀现实题材作品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启迪。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创作的过程体现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
2016-12-12更新 | 186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提起这首已经被选为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本的《二十四节气歌》,很多中国人都耳熟能详。《二十四节气》不仅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成长,也为折射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和丰富内涵的“二十四节气”增添了几分迷人的色彩。
          这一体系深刻揭示了四季轮回的客观规律,是农耕时代社会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但是随着科技发展,设施农业、大棚蔬果等不再受节气的严格制约,“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在逐渐减弱,对现代人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小。
   材料二   近日,央视以“赏二十四节气,品五千年文明”为主题,独家直播二十四节气主题公益广告。该主题首支公益广告《立秋》自8月1日以来,在央视各频道累计播出近千次,《白露》《霜降》《立冬》《冬至》也陆续登陆央视荧屏。
          该系列公益广告传统文化气息浓厚,从农业生产、简体养生和文化旅游等多元视角切入,为传统文化赋予现代诠释,展现出人与自然的亲近和谐;表现形式新颖,央视主持人以古诗词引入,将节气内涵娓娓道来,在3D水墨背景的演绎衬托下,尽显古典风韵,获网友大量点赞。        
(1)有人说,随着科技发展,“二十四节气”对现代人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小,已无存在的必要。请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分析今天“二十四节气”存在的积极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央视“赏二十四节气,品五千年文明”为主题的公益广告为什么能获网友大量点赞。
2017-04-28更新 | 90次组卷
主观题-辨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提起这首《二十四节 气歌》,很多中国人都耳熟能详。央视以“赏二十四节气,品五千年文明”为主题,独家直播二十四节气主题公益广告。从农业生产、简体养生和文化旅游等多元视角切入,为传统文化赋予现代诠释,展现出人与自然的亲近和谐。《二十四节气》不仅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成长,也折射出中华传统文化的 博大精深和丰富内涵。这一体系深刻揭示了四季轮回的客观规律,是农耕时代社会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设施农业、大棚蔬果等不再受节气的严格制约,“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在逐渐减弱,对现代人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小。
有人说,随着科技发展, “二十四节气”对现代人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小,已无存在的必要。你是否赞同,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说明理由。
2018-02-05更新 | 10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