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 探究世界的本质 > 世界的物质性 > 意识的本质 > 物质决定意识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7 题号:11443419

材料一: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到“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中国着眼于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这体现了中国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发展自由贸易的一贯立场,是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支持经济全球化的实际行动。”2019年11月10日,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落下帷幕。在6天的“进博时间”里,累计意向成交711.3亿美元……“进博成果”再度引发世界惊叹。第二届进博会交易采购成果丰硕,按一年计,累计意向成交金额比首届增长23%。

材料二:“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蜀酒浓无敌,江鱼美可求”……作为美食之邦,中国美食以其独特的魅力在海外有很高的吸引力和认知度。据调查,在品尝过中国美食的外国人中,想进一步了解中国美食文化的比例达68.1%,非常愿意和比较愿意品尝地道中国美食的比例为73.4%。中国美食已成为外国人最喜欢的中国元素和最感兴趣的中国名片。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中国美食在海外巧妙融入当地元素,努力减少中外文化差异给中国美食国际化发展带来的困扰,中国民众对中国美食文化走向世界更有信心。 


(1)结合材料一,说明我国举行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唯物论依据。
(2)结合材料二,请运用辩证法的知识,分析中国民众对中国美食文化走向世界更有信心的原因。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2023年是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十周年。阅读材料,完成相应要求。

材料一   2023年3月10日,在中国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一带一路”等理念的指引下,经过持续斡旋、多日谈判,中东地区两大中心国家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已达成北京协议,决定恢复双方外交关系。中国对中东的政策举措坚持从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出发,坚持从中东人民根本利益出发;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持推动“一带一路”理念的实践,既顺应了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又与长期饱受战乱困扰的中东人民的需求高度契合,是中国能够斡旋沙伊和解,推动中东地区关系缓和与发展的内在原因。

(1)结合材料一,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的知识,说明中国是如何促成沙伊恢复外交关系的。

材料二   共建“一带一路”这一重大倡议涉及面广、相关利益者众,在操作上要根据一带一路合作国家的距离远近,经济密切程度,海陆等特点进行具体分析;从重点合作地区来看,要坚持由近到远,突出重点。对于陆上“一带”,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是重点;对于海上“一路”,在布局和起步阶段,南亚地区国家是重点。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分析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操作上的做法所蕴含的哲学道理。

材料三   面对气候变化等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的严峻挑战,中国与合作伙伴们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各领域、全过程。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变化,经过充分调研与实践,先后制定印发了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合作等方面的政策文件:2015年,国务院授权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2017到2019年,发布了《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一带一路”生态环境保护合作规划》《对外投资合作建设项目生态环境保护指南》;2022年3月,发布了《关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意见》……由于共建“一带一路”的各国生态条件复杂多样,推动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任务依然任重道远。

(3)结合材料三,运用认识论的知识,谈谈你对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理解。

材料四   十年来,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逐渐深入人心,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共同追求。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之所以深刻影响世界,是因为其守正创新行正道,下自成蹊成大道。这条正道,符合世界人民对于和平与发展的共同追求;这条大道,不断有人加入进来,而且越走越宽广。

(4)结合材料四,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说明为什么“这条大道,不断有人加入进来,而且越走越宽广”。

材料五   “一带一路”年度汉字发布活动由中国公共关系协会联合“一带一路”和“汉字文化”研究领域的权威机构、知名专家学者共同发起,旨在用一个字概括“一带一路”建设的独特成果,为“一带一路”建设和研究留下印记,加深对丝路精神的认同。2023年5月22日,“信”字当选为2023“一带一路”年度汉字。

(5)结合材料五,运用文化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信”字的理解。
2024-01-18更新 | 98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材料: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大会首次把“美丽”写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这一战略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


从唯物论的角度,阐释中国共产党把“美丽”写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依据。
2019-11-24更新 | 51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别山区历史上由于交通不便、发展滞后,曾被看成“穷山恶水”。得益于脱贫攻坚政策,如今,大别山区旧貌换新颜。霍山县“90后”村民刘波“点石成金”,创造性的建立仿野生米斛栽培基地,把过去被抛荒的乱石林变成了宝藏地; 2014 年起,安徽省结合大别山生态规律,探索建立大别山区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对上游金寨、霍山等水源地达标护水给予补偿,截至目前,仅金寨县已累计获得大别山区水环境生态补偿资金近3亿元。大别山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通过深入践行“两山理论”,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正走出一条绿色生态振兴的新路。


结合材料,运用探索世界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大别山区实现绿色发展的哲学依据。
2022-07-16更新 | 20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