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探索认识的奥秘 >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67 题号:15346117
2020年11月10日,中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创造了10909米的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奋斗者”号的研制解决了若干钛合金基础科学问题,突破了载人舱材料关键、成形、焊接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瓶颈,推动了潜水器向全海深谱系化、功能化发展,为探索深海科学奥秘、保护和合理和利用海洋资源提供新利器,深化了人类对海洋的认识,可见(     
①认识的局限性意味着人类无法达到真理性认识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会因时因人而异
③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需要
④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是人们的不懈追求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中国有着牢固的耕地红线即18亿亩的标准,耕地关系国家粮食安全和民族永续发展,这可以说是全民共识。在“十四五”专项发展规划和面向2035农业发展蓝图中,都有以科技创新思维和技术向沙漠与盐碱区要耕地的构想,且在实践中已取得重大突破。这说明(     
①联系的普遍性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②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主动创造性
③要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5-31更新 | 242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知廉明耻,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这句古语蕴含的哲理是(       
A.联系是普遍的和无条件的
B.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C.先知后行重在知
D.有什么样的意识就有什么样的客观实在
2020-01-10更新 | 62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当年项羽在乌江边自刎而亡。唐朝诗人杜牧在《题乌江亭》时蹉叹:“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宋朝政治家王安石在《乌江亭》中则写道:“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由此可见(     
①主体对客体的认识的真理性取决于主体本身
②对同一确定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可以有多个
③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
④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受主体的知识、情感和价值观的影响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02-16更新 | 22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