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逻辑与思维 >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 > 把握辩证分合 > 辩证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97 题号:18080458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2002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正式启动,揭示文明之源。其宗旨是: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研究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与早期发展的过程。多学科,就是各个学科有机结合;多角度,就是要从环境、生产力发展状况、精神生活、社会结构等多个角度来研究文明起源;多层次,就是不仅要研究都邑遗址和贵族的状况,还要研究中小型聚落和社会中下层人们的生活;全方位,就是要研究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的发展变化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2022年,通过对石峁相关文化人群的线粒体DNA研究,发现石峁人群主要起源,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过程以及中华文化到文明发展的延续性提供了科学依据。20年青灯黄卷,学者们通过开展大规模考古调查和发掘,掀起了中华文明起源的神秘面纱,提出了判断文明社会标准的中国方案,证实中华五千年文明并非虚言,而是历史的事实。面向未来,继续推进、不断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


结合材料,运用“把握辩证分合”的知识,分析“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是如何揭示文明之源的?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解题方法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指出,在政治建设上,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栏序化全面推进。而在2021年10月13日至14日的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也强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要在党的领导下,不断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要保证人民依法行使选举权利,民主选举产生人大代表,保证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落实到人大工作各方面各环节全过程,确保党和国家在决策、执行、监督落实各个环节都能听到来自人民的声音。推进人大协商、立法协商,把各方面社情民意统一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中。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决议》通篇融汇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使命所进行的奋斗、牺牲和创造,概括了四个历史时期党带领人民实现的四次飞跃,深刻揭示了“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谈谈你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解。
(2)结合材料二,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谈谈《决议》体现的辩证思维。
2022-03-29更新 | 924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实施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初步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等技术;第三步,建造空间站,为开展载人登月等未来发展奠定基础。2022年4月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安全返回地面,标志着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完美收关。载人航天工程是一个系统的、有层级的整体,由航天员、空间应用、载人飞船、运载火箭等八大系统组成,各子系统既分工明确又相互关联,全国100多个研究院所、3000多个协作单位和数十万工作人员为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根本任务服务。


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说明我国航天梦的实践是如何体现辩证思维特征的。
2023-10-01更新 | 85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红色,是Z省最鲜亮的底色。立足抗日战争起始地、解放战争转折地、新中国国歌素材地、抗美援朝出征地、共和国工业奠基地、雷锋精神发祥地,Z省“六地”见证着革命传统、传承着红色基因、记录着中华儿女砥砺奋进的伟大征程。

Z省所处的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和农业基地,凭借特殊的地理位置,在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关乎国家发展大局。面对新时代推动地区发展的重大机遇,Z省围绕国家所需、本省所能、群众所盼,既紧密结合本省实际、突出本省特色,又充分考虑工作的系统性、连贯性,在原来“红色六地”基础上,提出打造新时代“六地”目标:将Z省打造成为国家重大战略支撑地、重大技术创新策源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新高地、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先行地、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地区开放合作枢纽地。

材料二   长期以来,Z省存在工业结构单一、传统产品占比高的结构性矛盾,需要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要紧紧扭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构建具有持续竞争力和支撑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1)结合材料一,运用“辩证思维的特征”的知识,说明Z省提出打造新时代“六地”战略目标的科学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的相关知识,说明Z省如何才能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
2024-06-09更新 | 6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