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实现人生的价值 > 价值与价值观 >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57 题号:18217096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浪费弥漫于日常生活的角角落落,浸透于我们的举手投足之间。有人算了一笔账:1度电,可使25瓦的灯泡亮约40小时;可看约10个小时的电视……这些账,好算,我们也会算。但下面的账,并非每个人会算。节约1度电,相应节约了0.4千克标准煤,同时减少了0.272公斤碳粉尘、0.997千克二氧化碳、0.03千克二氧化硫、0.015千克氮氧化物等污染物。

是的,每个人都有权消费,但所有的人都是无权浪费的。因为浪费糟蹋了属于全体社会成员的自然资源。“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水推沙”。古时如此,现在亦然;“小家”如此,“大家”亦然。打造“节约型社会”,是国家的长期选项;争做节约型市民,是个人应有的品质和责任。对浪费的鞭挞,我们不会停笔;对节约的褒扬,我们不会惜墨。因为,节约没有休止符,无论何时何地。


试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说明我们为什么要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倡导节约的意识,建设节约型社会?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改革就是一种伟大的社会实践,是民族复兴的关键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反复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着力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合理性。
2016-12-12更新 | 261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材料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国家治理既要确保公共利益和主流道德价值不受侵害,又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考虑个别,承认合法合理的个性化追求。


(1)结合材料,从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出发谈谈国家治理给你的启示。

材料二: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我们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总体上是好的,是适应我国国情和发展要求的。同时,我们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还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我们的制度还没有达到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要求,在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上我们需要花更大气力。


(2)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如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20-11-18更新 | 99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是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国.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否拥有统一,规范的语言,是关系到国家独立和民族凝聚力的具有政治意义的大事,汉族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程度不同的分化和统一,因而使汉语逐渐产生了方言。方言所体现的地方特色是普通话无法比拟的,汉语的各种方言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也是普通话健康发展的资源和保障。语言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和特定族群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民族的标志性元素之一,是人类珍贵的无形遗产;当一种语言消失后,与之对应的整个文明也会消失。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由于人口大量流动,城市语言和方言的生态环境也发生急剧变化:一是普通话的生存环境大为改善,普通话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学习和使用的语言;二是方言的使用场域日渐萎缩,使用能力也日渐衰微。如何看待这种现象,有两种针锋相对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应“推广普通话,贬抑方言”;另一种意见是“反对过分推广普通话,大力提倡保卫方言”。
结合材料中的两种分歧,请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有关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2018-05-01更新 | 9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