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 探究世界的本质 > 世界的物质性 >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2 题号:22547645
在“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贵州,落后的交通曾经是长期制约发展的突出瓶颈。而今,“万桥飞架”突破山水阻隔,覆盖于千沟万壑上的“高速平原”持续铺就,当地生产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由此可见(     
①实践能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
②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③实践能够突破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
④地理环境是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之一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在昆仑山腹地的自然保护区内,生活的野生动物已达到359种,被称为中国的“肯尼亚”。随着环境的改善,城市中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也越来越多,很多在城市化进程中逐渐消失的野生小动物都已重返家园。对于“人与自然共处”问题,我们必须懂得
①世界的物质性就在于人类思维的主观性
②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③自然生态与人类发展的矛盾具有统一性
④尊重客观规律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0-04-29更新 | 66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2017年,自然灾害频发,全球经济“伤不起”。自然界再次向人类敲响了警钟,人类必须与自然和谐相处。人应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依据是
①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②人类社会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③自然界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运动变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④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根本出发点
A.①③B.①④C.③④D.②③
2018-01-08更新 | 151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庄子·秋水》中提到,“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太平经》中也提及“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同体”。当我们面对自然、面对动物时,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和谐共处,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怀着敬畏的心找回自然的秩序,找回与大地的根脉和亲缘。之所以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因为(       
①人类的破坏性活动使自然界失去了客观性
②人与自然本应是血肉融合的整体关系
③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2023-01-02更新 | 15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