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 传统文化的继承 >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态度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0 题号:3890284
《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以它们为蓝本进行的各种艺术创作常常能够调动起人们极大的兴趣,也屡屡成为文化界议论的热点话题。
新中国成立后,由我国数位艺术家经过多年深入生活,锐意创新拍摄出的电视剧《西游记》,被反复播出、长演不衰,成了人民群众宝贵的精神食粮。
近几年,一些“文化啃老族”们频频拿古人说事,回避当前的现实生活,对经典名著信手拈来、胡编乱造,举的是文化创新的大旗,做的却是靠文化发财的梦。面对这种表面热闹却实质贫乏的“啃老”现象,在全国抵制文化庸俗、低俗、媚俗化活动中,反对“啃老”,提倡文艺创新的呼声越来越高。
(1)有人认为,艺术创新必须反映当前国内的现实生活,而非“啃老”。你认为这一观点科学吗?请说明理由。
(2)运用哲学知识,结合材料说明在艺术创新中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必要性。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辨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医是我国独有的传统医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但目前,我国的中医医院普遍存在着三低现象,中医治愈率低、危急重症就诊率低、中草药使用量低。很多中医已不大会望闻问切和辨证论治,必须借助仪器才能诊断疾病,有关中医的存废更是不绝于耳,不少人认为“实行西化是中医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辨析“实行西化是中医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
2020-08-02更新 | 33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山东省潍坊市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积极发掘地方传统文化的精华,使红木嵌银瓷器、刺绣、高密三绝、临朐红丝砚等实现了规模生产,成为民间工艺的上乘佳品。同时,打造潍坊风筝与杨家埠木板年画成为两张靓丽的城市文化名片。传统文化的发展,不仅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衍生了大舜文化、佛教文化等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

材料二   一股传统文化的热潮正在中国涌流。从《百家讲坛》吸引数亿观众到《于丹〈论语〉心得》狂销300多万册,从古装影视剧热播到历史题材图书畅销,从人大成立国学院到北大、清华等开设“国学班”,从各地恢复祭孔到海外孔子学院遍地开花,从私塾重现到儿童读经……这一切都表明,曾经渐行渐远的传统文化正在回归。


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潍坊市对待传统文化的举措给我们哪些启示。
2019-09-25更新 | 118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九大以来,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乡村振兴,全面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各地农村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经济运行机制。同时,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普及科学知识,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推动形成文明乡风淳朴民风,为乡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A地文化部门以民间节庆活动为抓手,盘活了舞龙灯、硬头狮子、走马灯等传统文化载体,介绍推广制蓑衣、蒸发糕、打糍粑等民间技艺。同时,让乡村文化充盈时代内涵,当地所有行政村都修编有现代版的村规民约,充分利用农村文化礼堂,隔三差五开展庭院绿化、卫生保洁、创业致富“示范户”系列评议活动,努力实现村庄的“人和、心齐、风正、气顺”。从“衣、食、住、行”到“乐、净、富、美”,村民有了更高的追求。

在文明乡风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地区差异,充分运用现代治理理念和方法,充分融合乡村美景和文化传统,充分尊重村民习惯和接受程度,才能有效遏制农村陈规陋习,有力推进文明传承和治理升级。


(1)用好改革“法宝”,推进乡村振兴。运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结合材料加以说明。
(2)有人认为,培育文明乡风、淳朴民风,就要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对上述观点加以评析。
(3)结合材料,就更好地建设乡村精神文明提出三条方法论建议。
2021-05-28更新 | 13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