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寻觅社会的真谛 > 社会历史的本质 >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96 题号:536859
我国原有选举法规定:每96万农村人口选举1名全国人大代表,每24万城市人口选举1名全国人大代表。随着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条件已经具备。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选举法修正案,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这蕴含的哲理是
①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而发展变化 ②广大人民群众是政治文明的创造者
③上层建筑随经济基础而发展变化 ④价值判断与选择应符合所有人利益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2010·安徽宣城·二模 查看更多[1]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必须紧密联系我国发展面临的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深刻认识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各项目标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这表明,学习二十大精神要(       )
①坚持主观与客观的辩证统一
②坚持发展的渐进性与飞跃性的统一
③正确把握社会发展的趋势
④正确把握社会发展的原因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23-04-17更新 | 586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2023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施行。这部江河流域保护标志性法律的出台,体现了党中央“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有利于加强黄河流域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推进重点河湖环境综合整治,为在法治轨道上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就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②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离不开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
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④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2-28更新 | 96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恩格斯在阐述其“历史合力论”思想时这样写道,“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历史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历史总是像一种自然过程一样地进行,而且实质上也是服从于同一运动规律的。”这表明(     
①人民群众合力创造社会历史,具有能动性、偶然性以及必然性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个体意志都或大或小决定历史发展
③社会历史是多因素合力的结果,而经济因素则具有唯一根源性
④社会历史发展受一定客观规律支配,是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05-05更新 | 9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