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 探究世界的本质 > 世界的物质性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16 题号:7063000

塞罕坝是蒙汉合璧语,意为“美丽的高岭”,位于河北省最北部的围场县境内。历史上,塞罕坝曾是“林苍苍,树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皇家猎苑,但由于上个世纪初日本侵略者掠夺性的采伐和过度放牧,塞罕坝蜕变成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沙起好荒凉”的沙地荒原。

新中国成立后,林业部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和科学的规划设计,1962年2月,决定建立林业部直属的塞罕坝机械林场。通过塞罕坝两代人近50年的艰苦奋斗,在极端困难的立地条件下,在140万亩的总经营面积上,成功营造了112万亩人工林,创造了一个变荒原为林海、让沙漠成绿洲的绿色奇迹。森林覆盖率由建场初期的11.4%提高到现在的80%,林木总蓄积量达到1012万立方米,塞罕坝人在茫茫的塞北荒原上成功营造起了全国面积最大的集中连片的人工林林海,谱写了不朽的绿色篇章。

如今,建场时营造的树苗,已经变成了浩瀚林海,正发挥着无可替代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造福着当地,泽被着京津,恩及着后世。2017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塞罕坝时指出,“全党全社会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1)结合材料,运用“自然界的物质性”的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后塞罕坝人是如何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持之以恒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结合材料,运用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分析说明塞罕坝是怎样从皇家猎苑到沙地荒原再到生态文明建设范例的?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作出了关键性贡献。要巩固脱贫成果,用孺子牛、拓荒牛和老黄牛的“三牛精神”破解乡村振兴中的矛盾和难题。乡村振兴要发扬孺子牛精神,正确处理“远与近”的关系,破解乡村振兴中各种利益冲突和难题。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意识,既要维护农民的眼前利益,还要发展长远利益。乡村振兴要发扬拓荒牛精神,正确处理“新与旧”的关系,破解乡村振兴中创新发展与因循守旧的矛盾和难题。乡村振兴是创新发展的过程,这种创新离不开一往无前的拓荒牛精神。乡村振兴要发扬老黄牛精神,正确处理“快与慢”的关系,破解乡村振兴中的“隐功”与“显绩”的矛盾和难题。乡村振兴是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历史进程,必须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人接着一代人干,克服一切消极等待和急躁冒进情绪,用老黄牛的韧劲,一步一个脚印推动乡村振兴行稳致远。


(1)结合材料,从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角度,分析如何破解乡村振兴中的矛盾和难题。
(2)为激励中国青年争当新时代“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某班拟举办一次演讲活动,请你写出两个演讲标题。
2021-12-27更新 | 195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2019年4月12日,是人类载人航天活动57周年纪念日。载人航天工程是当今世界高新技术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材料一当今世界,许多国家都在激烈争夺太空资源。我国根据现实发展的需要,实施了载人航天工程,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经过几个阶段的努力终于成功,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和重大科技工程的科学管理模式和方法,积累了新形势下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工程的重要经验;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

材料二航天探索向来伴随着高风险,任何一点疏漏都可能造成灾难。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是包括航天员、空间应用、飞船、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通信、着陆场和空间实验室八大系统的宏大系统工程,涉及众多高新技术领域。“零瑕疵”“零失误”“万无一失”是各单位的一贯要求,不放过任何细节。全国数千个单位、十几万科技大军自觉服从大局,坚持统一指挥和调度。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

材料三1992年9月21日,中央正式批准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我国开启了载人航天的伟大征程。经过二十几年的探索研究,无数次航天实验成功的积累,2018年4月,天宫2号与天舟1号完成自动交会对接,由此我国完成了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步,为2020年完成空间站做好准备。


(1)结合材料一,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角度分析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
(2)结合材料二,运用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知识,说明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为什么能够成功?
(3)结合材料三,运用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天宫2号与天舟1号的成功对接。
2019-12-31更新 | 81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名校
解题方法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一现代化模式扎根中国大地、切合中国实际,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中国式现代化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行动指南,将带动中国取得新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同时为发展中国家带来更多新的合作发展机遇,为人类现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提供了新的选择。


(1)结合材料一,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谈谈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100多年的历史就是一部为实现现代化强国而奋斗的历史。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就致力于探索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现代化,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坚持不懈地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明的伟大国家而奋斗,改革开放之初,党结合这一时期的新特点新要求,在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持续探索中,正式提出了“中国式的现代化”这一概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聚焦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如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重大问题,提出一系列新理论新理念新战略,极大丰富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内涵。


(2)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不断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结合材料,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材料三   围绕我国对“现代化”的探索,某班开展议题式教学,绘制了如表展板。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时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我国提出中国工业化问题、“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意识到苏联模式弊端,提出“以苏为鉴”走自己的路。我国确立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根本方针、实现途径,明确提出“要走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我国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和本质要求,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现代化理论,总结建设经验,规划未来发展。
(3)结合材料三,围绕我国对“现代化”的探索,以“一脉相承与时俱进”为主题,撰写两条时事评论。
2023-08-02更新 | 13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