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06 题号:7393223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好新时代“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也是解决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重大举措。乡村是农耕经济的载体,也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是中华五千年文明之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大力推进乡村文化建设。但如何留住独特的田园牧歌,防止乡村景观“城市化”、乡村建筑“西洋化”、,乡村生活“空心化”呢?有专家建议,在风貌塑造上留住乡村的“形”,在文化传承上留住乡村的“魂”,在宜居宜业上留住乡村的“人”,才能使城镇化成为记得住乡愁的城镇化,现代化成为有根的现代化。


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请你就落实专家建议提出具体措施。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生态环境攸关地球万物生灵的命运,生态文明攸关人类文明未来。

材料一   当前,全球物种灭绝速度不断加快,生物多样性流失和生态系统退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重大威胁。中国是生态文明理念的积极倡导者和践行者。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中国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生物多样性治理新格局基本形成。生物多样性保护进入新的历史时期。近10年来。中国年均发现植物新种占全球植物年增新种数十分之一;2000~2017年全球新增绿化面积中约25%来自中国。贡献比例居世界首位·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显著成效,诠释着"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的东方智慧,印证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中国在生态文明领域的探索与实践,不仅为应对全球生物多样性挑战作出重要贡献,也为人类开辟了一条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的有效路径。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今天,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与环境协同共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地球家园势在必行。

材料二   2021年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就如何携手同行,开启人类高质量发展新征程,提出四点倡议;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以绿色转型为驱动,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以人民福祉为中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以国际法为基础,维护公平合理的国际治理体系。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共建地球家园为什么需要秉持生态文明理念。
(2)结合材料二,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分析国家主席习近平为什么要提出这四点倡议。
2022-05-25更新 | 629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文化遗产活化路径

文化黄河文化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所以应立足于纷繁复杂的文化景观中发掘黄河文化的核心价值,凝练出具有流域特色、区域特色的文化元素,并加以保护、传承、利用,才能塑造好黄河灵魂,讲好“黄河故事”。

黄河流域自然地理环境复杂多样,黄河文化具有沿河流线性分布和空间分散的特点。因此多源梳理、空间整合黄河文化资源,通过开放融合创新,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黄河文化组团,并通过特色旅游线路进行空间串联和区域联动,实现整体一张图式的发展,才能讲活“黄河故事”。

黄河流域地域面积广大,区域资源条件、社会文化特征、经济基础差异性较大。因此黄河流域的环境保育、文化保护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间存在着诸多博弈。只有处理好三者关系,才能促进黄河流域“生态、形态、文态、业态”协同发展,讲精“黄河故事”。


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你对讲好、讲活、讲精“黄河故事”的认识。
2021-04-15更新 | 109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22年7月12日至15日,国家领导人在新疆考察调研。他强调,要以增强认同为目标,深入开展文化润疆。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要端正历史文化认知,突出中华文化特征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要多角度全方位构建展现中华文化共同性、新疆同内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事实的话语体系和有效载体,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我们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确立了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为主要内容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各民族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团结进步。


运用“文化的功能”相关知识,分析我国深入开展文化润疆的理论依据。
2023-03-15更新 | 5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