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四川省重点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四川 高三 阶段练习 2021-08-21 16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政治史(旧)、中国古代史 、经济史(旧)、文化史(旧)、中国近现代史 、世界史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 《(安徽太平)仙源东溪项氏族谱》祠规载:“家之有规,犹国之有典也。国有典,则赏罚以饬臣民;家有规,寓劝惩以训子弟。其事殊,其理一也。”上述祠规主要说明了
A.该地祠堂文化盛行B.家规对宗族发展至关重要
C.宗法制在当地影响深远D.家规与国典作用一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 以隋朝开国的581年到12世纪的宋朝晚期,中国最普遍的政治发展之一是“家族政府的逆转,中央集权得以复原到前汉的经典官僚机构。”造成该时期“家族政府的逆转”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政治统一的实现B.三省六部制的实施
C.官员选拔制度的变化D.豪门望族势力壮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3. 下图东汉画像砖反映了集市场景,集市外围四面建门墙, 十字形的市道划分出4大交易区,各区内有长廊式建筑(称为列肆)。对此,下列分析或推测符合史实的有( )

①当时对商业管理相当严格
②远方富商衣丝乘车来此交易
③集市与住宅区严格分离
④城郊的集市设有“草市尉”管理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4. 王夫之称唐朝后期出现了“立国于西北而植根本于东南”的局面,其含义为
A.经济重心南移改变政治格局B.大运河改变南北经济格局
C.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D.西北边防与东南海防的并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5. “熹平石经”是东汉熹平年间,为正定六经文字而镌刻的,因用一种字体书写,又称“一体石经”。下图为石经部分残石的拓文。下列围绕石经的说法,有误的是
A.残石上文字的字体应为隶书B.反映了东汉思想的繁荣活跃
C.有助于研究儒学文献的演变D.是研究汉代儒学第一手资料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6. 台湾学者王尔敏在《明清时期庶民文化生活》中提到:民间文化是庶民生活最直接创造的产物,自不同于官绅生活的文化内涵。中国民间世俗文化以明清以来资料最丰富,问题最繁多,最值得投入心智,探索研究。下列关于明清庶民文化的相关阐述正确的是
A.明清民间文化的发展与工商业的繁荣密切相关
B.“资料最丰富,问题最繁多”反映了明清时期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C.庶民文化作为下层民众文化,不能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与广度
D.明清时期的小说、京剧和文人画等都是这种文化的典型代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7. 读下图,对地图中四个地点所发生的历史事件解释准确的是
A.成立军政府B.颁布《临时约法》
C.袁世凯就任总统D.成立中国同盟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8. 冈村宁次曾感慨:“日军有被城市吸引的恶癖……作战目标,计有运动的敌军及不动的土地(城市及河山要线),而在中国战线上以城市为目标者最多。在鼓舞士气上这是最合适的……部队虽奉命负有离开城市而经旷野压迫敌军的任务,但终为城市所吸引。”这侧面反映出
A.中国战场的抗战使日军陷入艰难困境
B.日军战败的根源是城市中心战略的失误
C.中共的游击战术迫使日军处于防御
D.国共两党联合抗战使日军顾此失彼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9. 鸦片战争后,英国提出了“协定关税”,甲午战后,日本要求允许“在华设厂”。其相同经济影响是
A.客观上促成了列强宰割中国同盟形成
B.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C.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D.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0. “一双皮鞋美国货,二块洋钿买来个;三日穿过贼贼破,四穿凉棚洞眼多;五(嗯)看罪过勿罪过,六(落)去还要重买过;七(切)记勿买外国货,八(百)样东西拆烂屙;九(究)竟要买啥个货,十(实)实在在中国货。”这首宁波话数字民谣直接反映出
①美国商品价廉物美 ②外国商品充斥宁波市场 ③宁波民众提倡国货 ④我国民族工业发展情况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1. 最近香港部分居民和学生发起了一个“占中”的运动,对2017年后特首的产生提出了“公民提名”、“公民推荐”和“政党提名”等方案,目前均被特区政府拒绝。这些方案被拒绝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不符合广大香港公民的利益B.不符合“一国两制”的原则
C.违背了中央人民政府的意愿D.不符合《基本法》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有关决定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2.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关系出现重大突破,中日、中美分别于1972年、1979年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日本早于美国与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表明
A.日本已经成为政治大国
B.中国积极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C.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
D.日本已经完全摆脱美国控制

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中日关系概况

时期政治经济文化
东汉日本倭奴国王遣使来汉,光武帝赐赠“汉委奴国王”金印中国的铁器、铜器、丝帛传往日本
隋唐互遣使节、仿照唐制
日本效仿中国隋唐的封建制度实行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贸易往来频繁学习建筑
教授儒学
宋元忽必烈大军两次征日失败后,放弃
征服计划,两国终无国家往来
南宋和日本交往频繁
元代海船直通日本
明清明朝倭寇侵犯我国东南沿海,涌现抗倭英雄:戚继光、俞大猷
清朝前期,闭关锁国,中日交往基本断绝
中日贸易往来成为双方关系重要纽带

——以上史料摘编自论文《中日两国古代关系的性质与特征》,2011年《史学月刊》

材料二   近代中日关系概况

清政府统治时期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
19001901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
19041905年,日俄战争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扶植地方军阀势力、大力对中国进行资本、商品输出、
1915年,提出“二十一条”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
1932年,建立伪满州国
1935年,制造“华北事变”
1937年,全面侵华

——以上史料摘编自论文《中日两国古代关系的性质与特征》,2011年《史学月刊》

材料三   近年来国内影视界,粗制滥造、情节荒唐、内容离奇的各类“抗日神剧”,让人们对抗战历史认识模糊。令人意外的是拍摄于抗战时期的美国抗日剧《dragon seed》(龙种)一度在网络爆红。该片在美国政府的影响下,对中国军民的抗战进行了大量正面描述。电影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电影制片人伯尔曼将所有抗战场景中使用的军服、帽徽等道具都做了模糊的处理,看不出国共两党任何一方的标志痕迹。


(1)根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归纳古代中日关系的基本特征?分析出现以上特征的原因?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谈谈你对历史上中日关系有何规律性认识,并阐述你的理由。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美国政府正面宣传中国抗战、伯尔曼在电影中做模糊化处理的原因做简要分析,并概括该电影的历史意义。(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朱德润在《飞洪桥诗》中描述了运河两岸的景象:“日中市贸群物聚,红毡碧碗堆如山,商人嗜利暮不散,酒楼歌馆相喧阗。”明清时期北上的漕船为运河两岸带来了大量原料,丰富的原料促成了加工业的繁荣。烧造业、酿造业、皮革加工业、丝织业等也在发达的市场网络中兴盛发展,并随着运河地位的下降而趋于萧条。

材料二 成书于明万历年间的“世情小说”《金瓶梅》,描写了北宋运河沿岸的市井风情:潘金莲下棋赢了五钱银子,用三钱买酒、两钱买了一个猪头、四只蹄子……吴月娘出了三钱银子请大家吃螃蟹……卖炊饼的武大,凑了十数两银子,典得县门前楼上下二层房屋居住……

材料三 中国出现的最早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新式银行机构是由外国人建立的。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英国丽如银行在香港和广州同时开设了分行,这是中国最早出现的外国银行。此后外国银行逐渐增多,并多集中在上海。

18975月,清政府在上海成立中国通商银行,这是一家仿效西方银行成立的有限股份制银行,也是中国银行业第一家以“银行”命名的银行。从此,结束了我国银行业只有牌号(如票号“日升昌”、钱庄“福康”等)而没有“银行”字样的历史。

以金融业为例,晚清改革后期,帝国沿海城市的金融业已经建立起了严格的信审、银监机构以及相关流程。

——摘编自邵娜、李婧《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对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材料四 民国初年,金融业是发展最快的行业。在金融业中,最为主要的是银行业。

19121919年全国银行发展状况表

年度新设数停业数实存数资本总数(万元)
1912232372714
1913116422890
191483473842
1915104534522
1916104595198
1917115655557
191816221038808
191816221038808
191922

——摘自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


(1)据材料一,概括该时期运河两岸经济发展的状况。
(2)有学者依据上述材料,认为北宋时期白银已经广泛流通。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他的观点。你认为应该如何利用文学作品研究历史?
(3)结合所学,从银行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角度对材料三、四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政治史(旧)、中国古代史 、经济史(旧)、文化史(旧)、中国近现代史 、世界史

试卷题型(共 14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12
材料分析题
2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政治史(旧)
2
中国古代史
1,2,4
3
经济史(旧)
4
文化史(旧)
5
中国近现代史
6
世界史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65宗法制实行的目的、含义和内容  宗法制单题
20.65科举制  选官制度(汉-唐) 单题
30.65秦汉的商业单题
40.85经济重心南移(宋元)单题
50.65儒学成为正统单题
60.85明清的商业 单题
70.85武昌起义单题
80.65全民族英勇抗战单题
90.4鸦片战争的影响  《马关条约》和甲午战争的影响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单题
100.65短暂的春天单题
110.65香港、澳门的回归单题
120.4中日关系正常化  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70年代)单题
二、材料分析题
130.4甲午战争的背景和经过  日军的滔天罪行  抗日战争胜利的进程  日军的侵华暴行  中古时期的印度、日本、朝鲜
140.4明清的商业   短暂的春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