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四川 高二 阶段练习 2021-10-11 1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文化史(旧)、中国古代史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文化交流与传播、政治史(旧)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 西周强调“统治者应以德裕民,明智驭民,才能据有天命,受享国祚。”孔子提出“以人为本”,建立了仁学或儒学。孟子在此基础上提出“民贵君轻”。这说明
A.民本思想源于西周B.民本思想内涵随时代不断丰富
C.孔子否定周代民本D.儒学思想根源于周代民主政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 在先秦儒家的相关文献里,“义”字被反复提及。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说:“无礼义,则天下乱。”荀子称:“故用国者,义立而王。”这表明先秦儒家
A.反对百姓追求物质利益B.认为“义”是最高道德
C.主张明辨社会等级界限D.重视社会道德的构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 战国著名思想家韩非子说:“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此天下之常道也。”他还提倡“孝子不非其亲”。这反映了当时
A.法家力主推行教化B.儒法思想逐渐融合
C.儒学正统地位动摇D.三纲五常深入人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4. 荀子提出,“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西汉初年,贾谊提出,国以民为安危,君以民为威侮,吏以民为贵贱,此之谓民无不为本也。”据此可知,二人
A.坚持以民为本B.具有民主思想C.维护礼乐制度D.反对君主权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5. 汉景帝时期,蜀郡太守文翁设立汉代第一所地方官学。汉武帝时期,地方官学逐步推广到全国范围。东汉时期,地方官学与地方私学蓬勃发展,出现“四海之内,学校如林”的现象。 汉代地方学校的发展
A.延续了百家争鸣的局面B.促成了察举制度的实施
C.有利于国家教化的下移D.反映了教育体系的定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6. 新莽末年,刘秀雄踞一方却退迟不愿称帝,后假借《河图赤伏符》,“发兵捕不道,卯金修德为天子”,登基于“千秋亭”,建立东汉政权。刘秀假借《河图赤伏符》登基,表明他
A.旨在为“受命于天”制造舆论B.倡导阴阳家的思想学说
C.意识到儒学独尊地位遭到动摇D.试图不断强化君主专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7. 历史学家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写道:“当战国时代,百家并起,而秦是用商鞅而强国,用李斯而得天下的。汉初,最急切的要求,便是休养生息,黄老清静无为之学,当然要重见于时。”该论述意在说明
A.秦国利用法家思想统一天下B.汉代利用黄老之学恢复经济
C.儒家思想不能适应时代需要D.治国方略应与国情有机结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8. 首先是魏晋时期文人向往清静无为、回归自然;另一方面是汉末形成的“处士横议”之风,在魏晋之际演变为清议,并内化为文士的一种生活方式。影响魏晋士人言行的主要因素是
A.儒家思想的重陶B.佛教思想的传入
C.社会动荡的刺激D.统治者的提倡
2021-06-19更新 | 1758次组卷 | 22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9. 据北魏农书《齐民要术》记载:“耕田的时机必须干湿得当,既不能太干燥,也不能太潮湿:耕田的深度也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良田宜种晚,薄田宜种早;山田种强苗,以避风霜;泽田种弱苗,以求华实。”这一记载体现
A.重农抑商思想B.辩证法思想
C.工商皆本思想D.经世致用思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