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山东 高二 阶段练习 2021-12-26 28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中国古代史 、政治史(旧)、经济史(旧)、中国近现代史 、世界史 、文化史(旧)、史学热点、经济与社会生活、文化交流与传播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 1724—1851年,江南三省(江苏、安徽、浙江)通过扩大耕地面积所生产的粮食约占整个粮食增产的20%,而剩余的80%是通过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来获得。这反映了,清代江南三省
A.精耕细作在农业生产中作用减弱B.人地矛盾开始突出
C.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助推粮食安全D.外来高产作物引进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2. 粮食问题是雅典公民大会上主席团提出的固定议案之一。监粮官依法全面监管市场上大麦、小麦等粮食的销售,控制面粉的价格,按照规定的重量销售面包。这反映了雅典
A.工商业是民主政治重要基础B.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
C.采用行政手段维护城邦利益D.土地贫瘠限制了粮食生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4. 《管子·海王》记载:“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行服连轺輂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最能说明这一时期(     
A.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产生B.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
C.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D.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广泛使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5. 某学者指出,18世纪晚期工厂制度出现了,到19世纪中叶,英国所有棉布都已经在工厂里生产,工厂制度代替了分包制和原工业的工场,成为工业经济特有的生产方式。对“特有”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A.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完成
B.产生了比蒸汽机更大的影响
C.全新的生产组织形式
D.促进了工业革命深入发展
2019-03-18更新 | 862次组卷 | 35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新疆昌吉市教育共同体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9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6. 1957年,苏联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为第一个遨游太空的人;美国随即提出了阿波罗登月计划,1962年,在西雅图举办了“太空时代的人类生活”主题博览会。上述信息表明
A.人类开始了探索太空的梦想B.美苏冷战推动空间技术发展
C.苏联在美苏争霸中占有优势D.美国航天技术全面反超苏联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7.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1600年运入欧洲的部分商品数据表
经好望角经地中海
胡椒100-200磅300-400万磅
丁香、靛蓝、肉豆等35-65万磅70-100万磅
——据布罗代尔《菲利普二世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

A.传统商路受阻引发欧洲的商业危机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C.亚洲各国成为欧洲列强的原料产地D.欧亚贸易格局处于转型之中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8. 17世纪,印度棉织品的大量流入引发英国毛纺织业者不满,英国议会颁布多项禁止进口和使用印花棉布的法令,但无法阻止人们对棉织品的偏爱,兰开夏的技术工人首先仿造印度棉织品。1735年,议会将棉麻混合织物排除在禁令外,兰开夏棉纺织业迅速发展起来。据此可知
A.贸易保护利于技术进步B.工业革命推动经济繁荣
C.市场需要推动产业发展D.殖民扩张推动市场扩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9.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认为,鸦片战争以后,由通商口岸发展壮大的城市,不仅没有承担起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的责任,相反“它们是外国商品进入中国的大门,也是中国财富外流的老鼠洞”。这种情况表明
A.中国日益卷入世界市场B.列强侵略阻碍城市化进程
C.近代城乡差距不断扩大D.通商口岸被欧美列强控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0. 1949年,美国制定《出口管制法》,对中国实施“贸易管制”,禁止向中国输送包括军火、钢铁、车船在内的战略物资。1996年,美国操纵签署《瓦森纳协定》,主要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实行技术出口的禁令。这主要反映了美国
A.固守对华外交孤立政策B.利用技术优势推行单边主义
C.打压中国图谋由来已久D.极力阻挠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真题 名校
11. 20世纪初,武汉三镇“占长江沿岸最枢要之地,商况之殷盛,亦冠于沿岸之诸港”,汉口更是“舟楫之辐辏,货物之聚散,其盛不亚于上海,其余则尚未能比类也”。武汉的这一状况
A.表明其航运发展水平超过上海
B.说明商业贸易中心向腹地转移
C.为长江沿岸工业重新布局奠定基础
D.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生创造条件
2021-06-08更新 | 6112次组卷 | 67卷引用:湖南省2021年新高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2. 近代以来,英国村庄的聚落形态发生了变化,中心聚集型村庄越来越少,呈手指状或章鱼须状向外放射型的村庄越来越多,“指尖”则是农田,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工业革命推动了农村城市化的进程
B.自由主义思想的盛行加剧农村的分散
C.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新型交通工具的兴起
D.工业化严重破坏了乡村的生态环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13. 秦汉两代朝廷非常重视道路的建设。秦兼并六国之后,建立了以咸阳为中心的道路交通网;西汉武帝时,在秦成果的基础上,开辟了通向西南、西域、夜郎等地的交通道路;东汉的都城洛阳则是“处于中土,平夷洞达,万方幅凑”的交通枢纽。这些成就的取得
A.保证了秦汉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B.说明交通是秦汉地方治理的核心
C.得益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D.确保了中央对地方的绝对领导权
2021-05-20更新 | 858次组卷

二、论述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名校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世纪教会统治时代,人们认为夜里魔鬼出没,异端活跃,它们都是上帝的敌人。每当夜幕降临,城门关闭后,宵禁和治安巡夜就开始了。此时,街面上空空荡荡,室内停工歇业。

15世纪初,欧洲一些城市要求临街住户在一些指定的夜晚挂出油灯、蜡烛等灯具,其目的不是考虑市民夜行,而是改善治安条件。

17世纪,夜生活开始出现,但大多数市民还没有介入夜生活,普通商店仍然是蜡烛一亮就关门。到18世纪初,一些曾属贵族圈子的娱乐活动开始扩及民间。例如化妆舞会,普通民众只要买一张票就可参加,舞场上点起的蜡烛多达500支,舞会一直持续到半夜。

18世纪中后期到19世纪上半期,剧院、俱乐部、赌场、酒馆成为欧洲人夜生活的主要场所。汽灯很快普及,灯光的使用已超越了实用照明的范围,成了一种炫耀和吸引眼球的手段,强烈地刺激了人们的购买欲。与此同时,夜晚劳动的行业比比皆是,劳动时间向夜晚不断延伸,夜班工作制形成。

19世纪90年代,英法等国相继实行8小时工作制,采用两班制或三班制劳动。三班工作制把整个夜晚都纳入劳动时间,夜以继日终于成为现实。

20世纪下半叶以来,夜班劳作没有减少,电讯、交通、能源供应、新闻媒体、医疗健康,以及一些商店和休闲场所,都提供24小时服务,更多的劳动者在夜间忙碌。

——摘编自俞金尧《资本扩张与近代欧洲的黑夜史》


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欧洲黑夜史”,拟定一个主题,并加以说明。(要求:主题明确,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三、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17. 鸦片战争前,中国对外茶叶贸易长期处于优势地位;鸦片战争后;中国对外茶叶贸易日渐衰落。某历史研究小组要探讨"近代中国茶叶对外贸易衰落的原因"这一问题,搜集了以下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至于武夷北苑,夙著茶名,饥不可食,寒不可衣,末业所存,易荒本务。自各国通商之初,番舶云集,商民偶沾其利,遂至争相慕效,满山遍野,愈种愈多……蚓近年以来,外洋印度等处产茶日多,行销日滞,富商大贾,历次亏折;裹足不前。在山茶有经年未曾开采者,而乡僻愚民,犹复剔壤搜崖,种植不已,等良田于桡确,置耕织为缓图,逆料数年后,工本徒抛,衣食无出,势将坐困……现在种茶之区,市疲山败,民心颇知改悔,乘势利导,董劝并施,尤属刻不容缓。

——摘编自卞宝第(晚清官员)《札福建藩司延建邵道》

材料三   中国茶叶完全以手工制造,数百年后,茶叶栽制方法传至瓜哇、印度、锡兰等地,中国之制造方法,即为各该处最先采用者。但西方人与墨守旧法之中国人之素性不同,故最初由中国传入之手揉、锅炒等方法已改为今日用萎凋机、揉捻机、解块机、水门汀发酵地板、玻璃发酵台、烘茶机、切茶机、拣选机、筛分机及装箱机之现代化茶厂矣。

——摘编自【美】威廉·乌克斯《茶叶全书》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近代中国茶叶出口出现的问题?
(2)材料二、三从哪些方面深化了对该问题的认识?
(3)要研究这一问题还需要从哪些角度补充材料?
(4)综上所述,近代中国茶叶贸易兴衰带来哪些启示?
2021-12-25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名校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隋代大运河是在春秋至三国近1200年间历代修筑的地区性运河的基础上,由隋炀帝指派工程专家宇文恺总负责,勾连贯通,清淤筑坝,历时五年修筑而成。2014年,包括隋朝大运河在内的我国古代十段河道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1)比较图1、2指出隋元两代大运河路线的主要差异.并据此分析中国古代交通建设与政治中心移动的关系。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大运河修建的历史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规模宏大的莫高窟石窟中保存得精美壁画、雕塑,融汇了中国、印度、中亚乃至希腊文明等多种元素。1899年,在敦煌石窟中发现了大批写本残卷。这批珍贵文书被闻讯而来的英、法、俄、日等国的所谓“探险家”劫走,仅有小部分留存于国内。文献时间跨度从晋到宋,唐朝的最多,总数在四万件以上,被称为敦煌文书。其内容以佛经为主,也有大量的儒家经典、官私文书以及道教、摩尼教、基督教的经典。除了汉文文献外,还有丝绸之路上许多民族所使用语言文字写成的文献,如藏文、梵文、于阗文、粟特文等文献。敦煌文书、敦煌石窟以及相关考古发现,吸引了世界各国的学者,在20世纪形成了一门世界性的学问———敦煌学。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敦煌学所依靠的史料有哪些?为什么敦煌学在20世纪成为一门世界性学问?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中国古代史 、政治史(旧)、经济史(旧)、中国近现代史 、世界史 、文化史(旧)、史学热点、经济与社会生活、文化交流与传播

试卷题型(共 19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15
论述题
1
材料分析题
3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中国古代史
2
政治史(旧)
3
经济史(旧)
4
中国近现代史
5
世界史
6
文化史(旧)
7
史学热点
8
经济与社会生活
9
文化交流与传播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65明清经济的发展与局限单题
20.4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单题
30.4十一届三中全会  戈尔巴乔夫改革  伟大的历史转折  戈尔巴乔夫改革单题
40.4小农经济单题
50.85工业革命的进程及其发明  两次工业革命的进程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单题
60.65冷战的评价单题
70.65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单题
80.4工业革命兴起的背景和条件  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单题
90.65鸦片战争的影响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单题
100.4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过程和表现  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单题
110.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单题
120.65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单题
130.4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单题
140.65忽必烈改革及元朝的统一单题
150.4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单题
二、论述题
160.4文艺复兴的影响  启蒙运动的核心、内容和意义  社会转型与文明演进
三、材料分析题
170.65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180.65宋元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水陆交通的变迁
190.65古代的商路、 贸易与文化交流  北击匈奴、丝绸之路、西域管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