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单元复习过过过(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6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过关测试】
全国 高一 单元测试 2022-01-10 2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政治史(旧)、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文化史(旧)、经济史(旧)、中国近现代史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 1906年9月,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作为制定“宪法”的准备。1910年,立宪派掀起三次规模巨大的速开国会的请愿运动,均未成功。1911年5月,清政府组织“皇族内阁”,不少立宪派转而支持革命。下列关于清政府预备立宪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实际是一场清政府的“自救”运动B.缓和了矛盾,巩固了清政府的统治
C.立宪派离心,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D.客观上启发了广大民众的民主觉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 新文化运动源于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痛苦反思。人们认识到共和制度之所以不能真正得到巩固,中国的状况依然黑暗,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大多数国民的头脑仍被专制和愚昧牢牢地束缚着。所以,新文化运动提出的核心主张是( )
A.提倡白话文B.民主法制C.民主共和D.民主科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 据《欧战前后农商部注册工业公司年别表》,战前(1914年8月前)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41148205元:而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资本额为117434500元。所涉及的行业众多,其中发展得最快的两个行业是(     
A.纺织业面粉业B.军工业钢铁业C.交通业报刊业D.火柴业面粉业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4. 1919年,我国知识界兴起了整理国故运动,认为国故(我国固有的文化)中有“国粹”,也有“国渣”,要“博采参考比较的资料”,把这两者分清楚;治史的目的是“明变、求因与批判”。这一运动
A.声讨了袁世凯复辟帝制B.弘扬了传统的史学价值
C.带有绝对化的思想倾向D.适应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5. 辛亥革命后,宋教仁认为今革命之事毕矣,而革命之目的则尚未全达。不良之政府虽倒,而良政治之建设,则未尝有也。这反映出的根本原因是(     
A.近代中国经济结构不合理B.资本主义制度存在弊端
C.北洋军阀的腐朽黑暗统治D.民主法治政治亟待完善
2021-12-31更新 | 145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6. 1910年1月,各省请愿代表向清廷提交请愿书,要求“速开国会”,清廷发布上谕委婉拒绝。同年5月和10月,地方代表再次请愿表达同样诉求,遭清廷遣散。请愿活动的失败
A.反映了清政府拒绝改革B.加速了革命形势到来
C.表明了立宪派力量削弱D.增强了清政府的权威
2021-12-29更新 | 394次组卷 | 6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2022届高三12月调研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7. 1915年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所发《敬告青年》一文,他提出六条倡议;“--、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这份发刊词的内容说明(     
A.新文化运动解放了年轻人的思想B.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条件成熟
C.观念革命表现为破坏与重建的统一D.“中学”与“西学”的冲突不可避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8. 孙中山指出:“中国实业之开发”,“凡夫事物之可委诸个人,或者较国家经营为适宜者,应任个人为之,由国家奖励,而以法律保护之”,“不能委诸个人及独占性质者,应由国家经营之”。这说明孙中山
A.不以发展资本主义为目标B.重视发挥国家经济组织职能
C.以经济发展巩固政治独立D.认为国家垄断优于个人经营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9. 1916年2月,陈独秀发表《吾人最后之觉悟》一文,指出中国传统的纲常礼教拥护“别尊卑、明贵贱”的封建专制制度,认为“吾人果欲于政治上采用共和立宪制,复欲于伦理上保守纲常阶级制……此绝对不可能之事”,并断言“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他意在强调
A.以西方的自由平等取代传统纲常礼教B.中国的共和制度缺乏深厚的社会基础
C.传统的纲常礼教与封建制度相辅相成D.伦理的改造是对中国社会的根本改造
2021-12-29更新 | 224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2022届高三上学期备考诊断联考(一)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0. 1913年底,袁世凯改革县官选任制度。规定科举出身、获得学堂文凭或具备实际行政经验者有资格入选,笔试内容为现行法令、国际条约、策问、文牍等,面试重经验及应对表现。考试合格者在分发各省前须被大总统接见,分发应回避本籍。这一改革
A.旨在改革传统的选官制度B.顺应了地方自治需求
C.避免了各省长官徇私任亲D.致力于恢复统治秩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11. 胡适在《白话文学史》指出:“一切新文学的来源都在民间。民间的村夫农妇、痴男怨女、歌童舞妓,弹唱的、说书的,都是文学上新风格的创造者”;“《国风》《九歌》、乐府诗等都来自民间……词起于歌妓舞女,小说起于街上说书谈史之人。”据此可知,胡适强调
A.新文学具有平民化特点B.新文学应与工农相结合
C.新文学是旧文学的异化D.新文学利于文化的下移
2021-12-29更新 | 371次组卷 | 3卷引用:广西贵港市2022届高三12月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2. 近代中国某思想家说“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这位思想家
A.是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B.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维新变法的理论
C.领导中国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制D.是近代中国激进民主主义者的杰出代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3. 学者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它是一条分界线。”作者认为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主要理由是
A.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C.辛亥革命实现了生活上的移风易俗
D.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4. 如图为1906年《北京画报》刊出的《恭贺立宪》,再现了当时学生队伍举着大清龙旗和“日新学堂”“恭贺立宪”的旗子,途经《中华报》等新式报馆时喜气洋洋的场景。半个月后,赞成立宪的《中华报》因涉嫌质疑立宪虚实被清廷查封。由此可知
A.清廷统治基础正在萎缩B.晚清新学主导社会发展
C.改良主义顺应时代潮流D.民众参政意识不断高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