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必刷题】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练习(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5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全国 高一 课后作业 2022-01-10 2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政治史(旧)、经济史(旧)、中国近现代史 、选修(旧)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历史的证明,概括来说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做了两件大事:建立新中国、开创社会主义道路。这两件大事开始的标志分别是
A.开国大典和三大改造的完成
B.“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C.开国大典和土地改革的完成
D.“一五”计划开始实行和改革开放的实践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2. 1949年8月,董必武在《关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及团结民主人士问题》中说:“政协代表人数如此之多,质量又相当整齐,而革命发展,人民需要它担负的任务更大。”这表明
A.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完成B.“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正式确立
C.社会主义制度已正式建立D.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得到落实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3. 1950年3月,第一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专门研究了党与非党民主人士的合作问题。在会议期间,毛泽东提出了“团结、建设、进步”的口号。这一口号的提出
A.标志着政治协商制度的初步形成
B.表明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提出
C.是基于建国初期的客观实际情况
D.反映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成就
2021-11-21更新 | 390次组卷 | 7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4.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曾经说过: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这是形成稳定的关键。“中国没有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的原因是中国实行了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基础群众自治制度D.人民政治协商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5. 1950年3月,毛泽东在谈到对富农策略问题的意见时说:“不但不动资本主义富农,而且不动半封建富农,待到几年之后再去解决半封建富农问题。”毛泽东的意见主要是基于
A.恢复发展国民经济的需要B.为抗美援朝提供物质基础
C.循序渐进地推动土地改革D.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6. “米棉之战”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打击国内米棉投机的一场斗争。这一场平抑物价的“歼灭战”最终取得胜利的重要表现是
A.大批的粮食、棉纱和煤炭紧急调往上海B.以强大的经济实力压垮投机的不法分子
C.暴涨的物价在市场规律作用下迅速下跌D.采取政治手段收取税收和收取公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7. 彭德怀在自述中回忆:“一九五〇年十月一日国庆节后,四日午,北京突然派来飞机,令我立即上飞机去北京开会,一分钟也不准停留。当日午后四点左右到达北京中南海,中央正在开会,讨论出兵问题。”此次出兵
A.为国内建设创造了有利环境B.标志美国亚洲霸权的失败
C.肃清了国民党残余武装力量D.造成了朝鲜半岛分裂局面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8. 1951年3月,中央人民政府以1:9.5的比价,用人民币收兑东北流通券和内蒙古流通券。同年11月,在新疆发行印有维吾尔文的人民币,按比价350:1收兑新疆银元票。这是为了
A.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B.规范人民币的流通渠道
C.巩固国家政权统一D.适应社会主义改造需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9. 1950年年初,《华盛顿邮报》评论某一事件时,称“这是中国一个“惊人的胜利”,此举不但解决了新中国来自北方的可能威胁,而且解决了来自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可能的军事威胁。据此推知,该事件
A.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抗侵略的信心B.为中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创造了条件
C.改善了中国与欧美国家的关系D.表明新中国外交政策淡化意识形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0. 有学者对《人民日报》上相关词汇使用频率进行过计量分析,“一边倒”在1949年的使用频率最高,1950年至1952年“帝国主义”一词呈下降趋势,□和□的使用频率从1953年到1956年出现了迅速增长的趋势。□处高频的关键词应是
A.“独立自主”和“和平共处”B.“互利共赢”和“不结盟”
C.“独立自主”和“另起炉灶”D.“求同存异”和“全方位外交”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1. 新中国的1950年版、1953年版、1958年版护照均为中俄文对照;1971年版、1975年版改为中法、英文对照,这一时期因私护照几乎为零;1980版将1975年版的“本护照前往下列国家和地区有效”改为“本护照前往世界各国有效”;2005年签发的400万本护照中,80%是因私护照。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20世纪70年代的中法、英文护照表明中美建交的实现
B.20世纪50年代护照版本体现了我国“一边倒”外交政策
C.为扩大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合作,不再注明护照限定范围
D.2005年因私护照数量大量增加,推动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2021-12-03更新 | 566次组卷 | 31卷引用:2016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