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1-2022学年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同步点对点专项训练-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
全国 高一 课后作业 2022-01-14 19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中国近现代史 、政治史(旧)、经济史(旧)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 下图是1940—1947年中国报刊上“民主”出现频率统计图。其中1946年“民主”出现频率较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A.抗战胜利,民众渴望和平民主B.国共重庆谈判,确立了和平民主的建国方针
C.重庆政协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协议D.实现了国内和平,限制了国民党专制独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2. 1945 年9月,中共中央成立了东北局,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我党还从各解放区和延安调往东北2万名党政于部和11万部队。同时,国民党军队也相继攻占山海关、营口、本溪,接收了长春、沈阳、哈尔滨3个大城市。这反映出
A.国共两党联合接受东北日军投降B.东北成为解放战争主战场
C.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转移到东北D.和平建国面临严峻的形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4. 下表是某次会议的各党派参会代表的人数统计。这次会议是
政党国民党代表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无党派人士合计
代表人数8795938
A.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B.重庆政治协商会议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D.国共两党重庆谈判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5. 抗日战争刚结束时,中国共产党就提出了保护民族工商业的城市政策,要求我军进入城市后要“保护城市工商业”,并帮助他们恢复与发展生产。1946年4月,中共中央又制定了《关于工业政策的决定(草案)》,详细阐述了党的保护民族工商业、提倡发展私入资本主义的政策。中国共产党此举的政治目的是
A.分化国民党阵营B.争取和团结中间力量
C.促进经济的恢复D.扩大自身的阶级基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6. 19459月,蒋介石密令各战区“围剿长江南岸、鄂浙皖东及桐柏山区奸匪。……警备阜阳、沈邱、商城、霍邱间地区,清剿各该地区奸匪。……除警备交通及剿匪外,并注意防范邻近战区之奸匪流窜。”该密令发出的背景是
A.抗日战争进入决胜阶段B.蒋介石正积极筹备内战
C.国共已经达成和平协定D.国共两党全面内战爆发
2017-10-08更新 | 732次组卷 | 16卷引用:江苏省如皋市搬经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第一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7. “胜利到来的当时,我们喘一口气,情不自禁的在心头描画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时代。……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去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这个变化太快了,幻灭得太快了。”在朱自清的描述中,“幻灭得太快了”的原因在于
A.美国取得了在华特权B.日本发动了卢沟桥事变
C.蒋介石悍然发动内战D.重庆谈判未能达成协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8. 下列关于人民解放战争的时间轴中空白处应填写
A.重庆谈判B.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C.南京解放D.国民党发动重点进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9. 针对辽东地区消灭封建土地制度的改革,陈云评价道:“总的来说,工作是有成绩的。……发动了农民,十万农民踊跃参军,并在基本地区内肃清了土匪。”该运动
A.使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B.调动了农民参加红军的积极性
C.巩固并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有利于解放战争的迅速推进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0. 如图是创作于1946年10月的一幅漫画《半斤八两》,漫画中左边人物的长裤上写有“日军”两字,右边人物写有“美军”两字,该漫画意在反映当时
A.人们要求各国间应平等互利B.太平洋战场上美日势均力敌
C.美国欲独霸中国的侵略野心D.美国的霸主地位受日本冲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2. 如图是进步画家华君武1946年所作的漫画《远水救不了近火》。对该作品的解读,最恰当的是

A.揭露了美国的霸权主义阴谋
B.批判了国民党出卖国家主权的行径
C.表明了战争形势已发生逆转
D.宣扬了民主进步的潮流不可阻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3. 1947年,中共将“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变为“没收地主土地”“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其主要原因是
A.抗战胜利后,不再需要与地主合作
B.广大农民迫切希望获得土地
C.为解放战争胜利提供可靠保证
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4.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一再声称实行“宪政”,但与各党派平等协商有先决条件,即“国民政府法统不致紊乱,根本大法不容变更,政府基础不容动摇,军令政令必须统一”。其条件的实质是
A.诱迫共产党妥协投降B.确保实行民主政治
C.维护国民党专制独裁D.欺骗国内国际舆论
2021-12-18更新 | 323次组卷 | 6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新高考版)-课时16人民解放战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5. 下图是1946年廖冰兄创作的漫画《教授之餐》,以教授家庭吃书来表现国统区人民的饥饿状态,夸张的笔调让读者感到寒心。这反映了当时
A.国民党尚未接收日本在华企业B.国民党发动内战造成经济混乱
C.国民政府滥发纸币使物价飞涨D.国统区知识分子社会地位低下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16. 下面两幅照片是1947年上海街头的奇怪景象:一边是民众在这条街抢兑黄金,另一边是民众在那条街抢购大米。这反映了当时(  )
A.国民政府经济形势恶化B.民众热衷囤积金银米粮
C.美援断绝引发抢购风潮D.社会不同阶层贫富悬殊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7. 1946年初,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晋冀鲁豫太行区,地主人均土地为13.7亩,中农为3.1亩,贫农为2.1亩;苏北解放区的阜宁县钱庄乡,地主人均占有土地87.6亩,富农人均6.3亩,贫农人均1.83亩这种现象反映出
A.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成效显著B.农村的社会矛盾相对缓和
C.南北经济的发展存在不平衡D.彻底的土地改革势在必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8. 如图为1948年米谷创作的漫画《伪金圆券:这难道是我昨晚脱下的鞋子吗?》。漫画中,画家把金圆券画成人形,一夜之间身体缩小了几十倍。昨晚穿的一双鞋比它的身体还要大,如同两条船。该漫画反映的现象
A.出现在抗日战争时期B.加速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C.源于外国商品的大量涌入D.受到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9. 收复区人民群众讥称那些“接收”大员是“五子登科”(即房子、车子、金子、票子、妹子)、“三迷成风”(财迷、色迷、官迷)、“三阳开泰”(捧西洋、爱东洋、要现洋)。当时,北平流传着这样的民谣:“盼中央、望中央,中央来了更遭殃”,“想老蒋,盼老蒋,老蒋来了米面涨”。材料反映了
A.人民对国民党政府的失望B.国民党破坏和平
C.国共合作关系破裂D.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0. 毛泽东诗词反映了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也是解读革命文化的独特文本。下列毛泽东诗词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红旗越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②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国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
③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④浴血冬瓜守,驱倭某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冬瓜、棠吉为缅甸地名)
A.①②④③B.③①②④C.②①④③D.②④①③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21. 1948年,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提出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就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当前历史阶段的总路线和总政策。据此,当时中国共产党土改政策可能是
A.在全国彻底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B.地主农民双减双交的土地政策
C.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D.革命根据地里废除封建剥削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22. 1948年1月至5月,河北平山县连续召开五次县人民代表大会,选出政府委员会主持和推动平分土地、发展生产、保障妇女权利、解决工人工资问题、保护工商业等工作,保障了中共中央和解放战争前线物资的充足供应。这反映出
A.民主政治建设助推革命形势发展B.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
C.解放战争战略决战时机已经成熟D.土地革命取得了显著成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3. 在革命和建设道路上,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着不懈探索的精神。在某次会议上,毛泽东指出: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到如今,由于敌强我弱,党的工作重心一直在乡村。历史已经证明这个方针是完全必要和完全正确的,并且是完全成功的。……(但是当前)敌我力量发生了根本变化,党的工作重心应该由乡村转向城市,实行由城市领导乡村的工作方式。该会议是
A.八七会议B.中共七大C.七届二中全会D.一届政协会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24. 解放战争时期,山东沂蒙老区有这么一首支前民谣:“最后一把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亲骨肉含泪送他上战场”。这首民谣从侧面反映了
A.国民党统治下人民水深火热B.人民解放军与人民的鱼水情
C.战争导致沂蒙山区经济落后D.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25. 1948年4月30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中呼吁“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这一呼吁旨在
A.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B.实现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C.扩大人民民主统一战线D.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26. 1949年6月,毛泽东指出:剩下一个民族资产阶级,在现阶段就可以向他们中间的许多人进行适当的教育工作,等到人民手里有强大的国家机器,就不怕民族资产阶级造反。当时,毛泽东的这一主张
A.适应了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需要B.旨在维护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权
C.实现了对民族工商业的和平改造D.推动了民主革命向发展经济转变

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27. 解放战争对中国的独立、自由和领土完整的意义巨大。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抗日战争结束后,美国派出赫尔利促成国共两党的重庆谈判,马歇尔来华“调停”, 以便“敌对的两党将共同参加一个以蒋介石为首的、经过改组的联合政府”。可是,美国的估计遭到挫败。于是美国政府放弃了调处的立场,走上了由美国出钱出枪支持蒋介石打内战的道路。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材料二 1947 年 12 月,毛泽东饱含激情地说:“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已经打到国民党统治区域里去了。……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学者陈旭麓认为,毛泽东的话“富有历史感地把新民主主义的胜利,看成整个民主革命的胜利。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但它的事业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最后的胜利。”

——摘自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美国二战后最终选择的对华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实行的国际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列举并说明 1947 年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军事上所采取的重要举措及其意义。
(3)材料二所说的“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最后的胜利”的“辛亥革命事业”指的是什么?充分利用材料提供的信息并结合所学,概括说明中国共产党人是以何种方式实现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并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胜利”。
(4)结合所学,指出从世界政治角度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名校
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辛亥革命是一场“共和”革命。它焕发了国人用民族民主革命挽救民族危亡的新理念,提出了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课题,以及建设新中国的民族复兴目标。……1901年建设新中国一语在中国革命书刊上频繁出现,并与推翻旧政府话语相连。它的宗旨在于使将来的共和民国成为中华民族的“民族的国家,国民的国家,社会的国家”。辛亥革命创立共和国是20世纪新中国运动的巨大胜利,而20世纪中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以及20世纪后期以来走上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都是辛亥革命所开创的新中国运动的发展和继续。

——选自刘学照《辛亥革命研究略议》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情况》

时间1921年
7月
1927年
4月
1927年
8月
1934年
9月
1937年
1月
1945年
4月
1949年
10月
人数575.7万1万多30多万4万多121万448万

——摘编自孙卫明《中国共产党各个时期的党员人数》等


(1)概括指出材料一的核心观点。结合所学,分析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变革所起的重大推动作用。
(2)阅读表格,提取其中一个历史阶段党员人数变化的信息,确定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释。(要求:主题明确,阐释充分,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名校
29. 中共中央所在地变迁史

材料   1921年7月,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上海因其特殊的历史机缘,中共中央曾较长时间驻扎于此。

1927年初,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由广州迁至武汉,中共中央领导也相继来到武汉,武汉成为中共中央的第二个驻扎地。7月,鉴于武汉地区形势的险峻,中共中央被迫再次搬迁回上海。

在上海,以博古为首的临时中央政治局推行“左”倾冒险主义政策,再加上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使得党在组织上和工作中都遭到严重损失,党中央已经无法在上海立足。从1933年初开始,临时中央的领导人相继离开上海来到瑞金。瑞金成为临时党中央的所在地。临时中央的到来,使“左”倾错误思想在中央革命根据地严重泛滥。

1935年1月,在贵州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1935年10月,中共中央随中央红军抵达陕甘根据地的吴起镇。1937年1月,中共中央领导机关由保安迁至延安。此后的十年间,延安作为中国革命的指导中心和战略总后方,领导了敌后军民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初期的斗争。

1948年,中共中央迁至西柏坡。至此,西柏坡成了中国革命的领导中心。

1949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后,中共中央及其所属机构陆续离开西柏坡,至3月25日全部迁往北平(北京)。

——摘编自《党史文苑》


依据材料,结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解读中共中央驻地的变迁。(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中国近现代史 、政治史(旧)、经济史(旧)

试卷题型(共 29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26
材料分析题
3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中国近现代史
2
政治史(旧)
3
经济史(旧)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65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单题
20.4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单题
30.94重庆谈判  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单题
40.65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单题
50.4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单题
60.65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单题
70.4中共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全面内战的爆发单题
80.65中共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全面内战的爆发单题
90.4全面内战的爆发单题
100.4全面内战的爆发单题
110.65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  全面内战的爆发单题
120.4中共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全面内战的爆发单题
130.65全面内战的爆发单题
140.65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单题
150.65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单题
160.85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单题
170.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及意义  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单题
180.4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  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单题
190.65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单题
200.65北平谈判、渡江战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单题
210.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单题
220.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单题
230.6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单题
240.6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及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单题
250.6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单题
260.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及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单题
二、材料分析题
270.65中共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及意义  全面内战的爆发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280.4辛亥革命的评价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290.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及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