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江苏省南京市第十二中学2022届高三二模热身卷历史试题
江苏 高三 二模 2022-03-22 180次 整体难度: 较难 考查范围: 文化史(旧)、中国古代史 、经济史(旧)、政治史(旧)、中国近现代史 、世界史 、史学热点、选修(旧)、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 韩非子说:“臣尽全力以与君市,君垂爵禄以与臣市。君臣之际,计数之所出也。”指出君臣之间不过是买卖、交易、互相算计的关系。这一现象反映出
A.法家思想成为当时社会潮流
B.君臣之间的关系毫无诚信可言
C.宗法血缘选官制度渐趋瓦解
D.儒家伦理道德正统地位的确立
2019-04-17更新 | 454次组卷 | 27卷引用:2016届四川广安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里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 考古发现汉代铜洗有“蜀郡严氏造作”“蜀郡董氏造”等字样;铜镜有“王氏作镜真大好”“杜氏作竞(镜)四夷服”的铭文。据此可知当时
A.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B.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C.手工业者的品牌意识增强D.家庭手工业产品进入市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3. 唐代公议、公论使用频率大大超过前代。唐代各类文献中,公议一词共有约106处、114例,该词大量的用例常常出现于授官、贬黜的文书中,显示出朝廷对某位官员公共意见的重视。这一现象反映出唐代
A.专制皇权受到制约B.实现决策民主化
C.监察体制日益成熟D.政府行政理性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4. 被称为“宋初三先生”的胡瑗、孙复、石介,他们或以废弃“汉学”专事章句训诂,而“疑经”、撰著“新义”;或发扬儒家“内圣外王”之道,“救时行道”;或吸纳佛、道等诸家学说、思想。这些举措
A.挽救了魏晋以来的儒学危机B.推动了儒学复兴运动的兴起
C.使儒学走向了思辨化体系化D.积极探索儒学发展的新方向
2021-11-18更新 | 518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东省大联考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5. 明朝中期开始,人们逐渐突破了原有的服饰制度,富裕人家竞尚奢华;房舍等第之分不断被突破,在江南又兴起了“园林热”,由士人带动、富商跟进,私家园林被大量修建。这说明当时
A.经济供给总量富裕充足B.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明显
C.受到世界经济变革影响D.“工商皆本”思想盛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6. 当自然经济的一部分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破产的时候,总会有一批生产者被抛出生产之外,成为多余的人。据一位西方人的观察,“中国工人颇多,有用之不竭之势。所得区区工价,实非美国工人所能自给”。据此可知
A.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B.民族资本主义已经产生
C.列强抢夺我国的劳动力D.资本主义生产因素出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7. 据记载,阅报社兴起于20世纪初的南方诸省。1905年以后,京师、北方诸省出现兴办阅报社的高潮,推动白话报和白话文走向街头、茶馆和寺庙,进入底层民众的日常生活,有人甚至称阅报社“在纵向上一直触及文盲这一最低层次”。据此可知,阅报社在当时(  )
A.推动了维新思想的普及B.促进了民主科学的传播
C.消弭了社会阶层的隔阂D.提高了民众的认知水平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8. 下表是1934~1936年中共颁布的民族工作政策文件。这些文件的发布表明这一时期
时间文件名称
1934年11月红军总政治部发布《关于瑶、苗民族工作的原则指示》
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发布《告川西北藏彝民族书X回民斗争纲领》
1935年5月朱德在凉山颁发《中国工农红军布告》
1935年11月李富春在贵州颁发《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布告》
1936年5月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发表《对回族人民的宣言》
A.中共团结各阶层建立爱国统一战线
B.中共的政策调整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C.“农村包围城市”已经成为全党共识
D.正确的民族政策利于红军战略转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9. 1940年8月26日,中国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致电朱德:“顽寇陆续增兵,企图扫荡华北,截断我西北国际交通,兄等抽调劲旅,事以迎头袭击,粉碎其阴谋毒计,至深佩慰。”该电文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战
A.策应了远征军赴缅作战的行动
B.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C.已成为进行抗战的主要力量
D.配合了国民党太原会战的进行
2017-03-01更新 | 476次组卷 | 23卷引用: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0. 早在二战期间,美国就开始了在华的大规模宣传活动,并在战后保留了战时在华宣传机构,但随着新中国的成立,美国政府却几乎无法对中国大陆展开有效的宣传战,于是华人众多的东南亚便开始成为美国对华宣传的主要阵地。造成美国对华宣传阵地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对新中国外交方针的调整B.国民党已经丧失了大陆的政权
C.西方奉行孤立中国的外交政策D.新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外交方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