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河南省2022届高三仿真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河南 高三 模拟预测 2022-05-24 21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中国古代史 、经济史(旧)、文化史(旧)、中国近现代史 、政治史(旧)、世界史 、选修(旧)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 《春秋·公羊传)记载:(鲁)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民不背尽力于公田”,陈国也出现了“道路不可知,田在草间“的问题。民“解(懈)于公团°和“公田不治”成为当时普遍的现象。这反映出当时
A.周王室的权威丧失殆尽B.战乱颗繁导致民不聊生
C.农民赋税负担异常沉重D.社会转型趋势较为明显
2022-05-21更新 | 784次组卷 | 8卷引用: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协作体2022届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2. 在禁止私学的同时,秦始皇还采纳李斯等人的建议,“以吏为师,以法为教”。汉武帝不仅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兴办太学,还下令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以推广儒学。由此可见,两位帝王都注重
A.以思想统一维护统治秩序B.垄断教育和教化百姓
C.在思想文化领域涤荡旧制D.引导民间舆论的方向
2022-05-23更新 | 479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南省2022届高三仿真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 尽管以唐朝初期到唐朝后期科举入仕者的比重不断增加,但是大士族一方面通过科举延续其政治;另一方面则通过恩荫等途径进入仕途,恩荫入仕的数量叫科举入仕者数量更多。这表明唐代
A.中央统治力量有限B.贵族政治色彩较浓
C.权贵升迁途径多元D.士族依然垄断政权
2022-05-21更新 | 574次组卷 | 9卷引用: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协作体2022届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4. 某学者在研究明清时期的对外贸易时提出了以下几个观点。由此可知,该学者意在说明明清时期
一、缺乏进行工业革命所必须的煤炭、铁等原材料
二、进口商品大多与民生无关
三、封建政府未给予足够重视,认为能够自给自足,对海外贸易依赖性较小
A.新的经济因素艰难发展的原因B.对外贸易入超的原因
C.科学技术发展严重滞后的原因D.海禁政策出台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5. 维新变法运动时期,《时务报》经理汪康年认为:“礼教本也,富强末也,吾固知也。然医之疗疾,急则治标,且伸民权,亦非得己(已)”由此可见,他
A.与洋务派政见相同B.赞同维新变法思想
C.借助儒学宣传变法D.竭力维护社会现状
2022-05-21更新 | 286次组卷 | 6卷引用: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协作体2022届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6. 如图信息可用来说明
A.清朝统治危机严重B.武装起义势如破竹
C.共和观念深入民心D.同盟会的凝聚力强
2022-05-23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2022届高三仿真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7. 1928年至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除接管了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时期的官办矿业和官僚投资的工矿业外,还创办了新的重工业企业和能源企业。同时,政府对经济直接或间接的介人,还深入到轻工业、销售业和投机业等各个领域。这些做法旨在
A.积极应对日寇全面进攻B.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
C.巩固国民党统治的基础D.“围剿”农村革命根据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8. 1954年2月,中国政府收到一份道邀请:美、苏、英、法四国准备于(1954年)4月在瑞士日内瓦举行讨论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国际会议,邀请中国一同参加。西方三大国同意邀请新中国参加这次会议主要是基于
A.亚非拉新兴民族国家的崛起B.同社会主义国家冷战的需要
C.新中国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D.新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9.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其若作中对神谕、朕兆(征兆)等神明启示进行大量记载,但是在他的笔下,这种作用是受到严格限制的,即使表现了神的旨意,它也只是作为支持人类意志的一种意志。这表明他
A.力求揭示历史发展全貌B.将宗教观引入历史
C.对神的存在持怀疑态度D.具有人文主义精神
2022-05-22更新 | 312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协作体2022届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11. 1930年,美国作家创作漫画《胡佛应对危机》(如图所示)。画面中,胡佛化身为一位母亲。正手忙脚乱地照顾着一群哭闹不休的孩子("干旱"商业萧条”“关税问题")。胡佛边忙碌边抱怨:“多么糟糕的工作!要安静下来实在太困难了!”该漫画旨在
A.剖析经济危机的社会根源B.批评胡佛的经济干预政策
C.表达改革经济政策的诉求D.表明对罗斯福新政的支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12. 1944~1985年,世界上共有96个国家获得了独立。“欧洲人在海外取得了那么多非凡的胜利和成就之后.到20世纪中叶似乎又退回到500年前他们曾从那里向外扩张的欧亚半岛上去了。”由此可见,这一时期
A.欧洲国家调整对外政策B.冷战影响欧洲政治形势
C.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变化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瓦解

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发展,特别是1648年宗教战争的结束,西欧社会涌现了一大批诸如达·芬奇、哥白尼、培根、开普勒、伽利略、哈维、牛顿等在科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人物。自然科学的兴起推动了科学教育的发展和一批新型中等学校的创办。同时,一批富有远见卓识的思想家,如拉伯雷、培根、弥尔顿、配第、夸美纽斯、康帕内拉、安德里亚、洛克等,在他们的著作中也积极倡导科学教育,要求学校扩充实用知识,改进教育和教学方法。这种思想无疑反映了近代西方教育科学化的发展趋势。

——摘编自易红郡《近代早期西方教育演进的逻辑》

材料二   1982年颁布的《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首次将教育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重点写入执政党的大会决议,这标志着“教育现代化”被正式提出。1983年,“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提出将教育现代化推升至新高度。《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5)系统地闽明了改革的两大主题,即管理体制变革与教育结构调整,这为教育现代化的推进提供了体制和结构层面的支撑。1993年出台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加大教育的开放力度、要敢于创新”,为21世纪初我国教育发展做出了总体谋划。《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1999)开宗明义地规划了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一流大学的建设并且吹响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号角。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发布,其中素质教育的提出是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又一有力抓手。

——摘编自张伊桐《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教育现代化:演进、特征与路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7世纪西方科学教育兴起的原因,并说明其对欧洲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中国教育的演进趋势,并简析其原因。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中西教育发展进程对当代中国深化教育改革的启示。
2022-05-24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2022届高三仿真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三、论述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名校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李振宏《民族历史与现代观念: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四、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1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7936月初,雅各宾派上台之时,国内面临严峻形势:物价飞涨且保王党叛乱,外来势力干涉压境。为了摆脱困境,雅各宾派着手解决土地问题。同年63日,雅各宾派促使国民公会通过法令,规定将没收的大量逃亡贵族.王室和僧侣的土地分成小块出卖给农民,购买者可以分期付款,10年还清。同年610日,国民公会又颁布了第二个土地法令,规定把近两百年来被地主、贵族夺去的农村公有土地以及牧场和森林归还给农村公社。如果农村公社中有三分之一(及以上)的居民赞成,就可以把公有土地按人口进行分配,不论男女、老幼,也不分新户、老户,在家或外出,凡在农村公社中居住满一年者,每人都能分到同等的一份土地。同年717日,国民公会颁布了第三个土地法今,无偿地废除了一切封建权利和义务,以及各种苛捐杂税,烧毁全部地契、文据。至此,法国大革命中的中心问题——土地问题,基本得以解决。

——摘编自吕桂霞《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土地问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雅各宾派颁布土地法令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雅各宾派颁布土地法令的影响。
2022-05-24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2022届高三仿真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37825日,陕甘宁边区党委员会决定把原边区赤卫军改名为抗日自卫军,它是半军事性质的群众武装组织。1937101日,陕甘宁边区政府、边区保安司令部公布《陕甘宁边区抗日自卫军组织条例》,动员年龄在18岁以上至45岁以下身体强健的边区劳动公民,自愿加入抗日自卫军。其中规定了抗日自卫军性质、任务、编制、武器、干部选任等方面的内容。边区抗日自卫军的编制以地理接近的各村庄为基础,编为班、排、连、营建制。

到了1945年,基干自卫军扩大到3万人,普通自卫军发展到25万人。抗日自卫军积极配合八路军留守军团、边区保安部队消灭土匪、汉奸,严密监视不良分子;从事警戒工作,检查行人,严防汉奸、敌特的阴谋活动;配合主力部队保护边区河防,抵抗日军等。同时,边区的抗日自卫军也参加生产,自给自足,并时常打击从事不法经济活动的分子。

——摘编自盛开放、张雪梅《刍议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抗日自卫军》.


(1)根据材料,概述陕甘宁边区抗日自卫军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陕甘宁边区抗日自卫军的作用。
2022-05-23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2022届高三仿真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南宋乾道四年(1168)春夏之交时,闽北灾情十分严重,崇安知县邀请朱熹等人商议救灾赈粜之策。朱熹积极出谋划策,在动员豪绅富户拿出家中存粮以平价赈济灾民的同时,还向官府借了600石米来赈济饥民,这一措施使百姓暂时度过了大灾之年。第二年,朱熹在官府的支持下,建立五夫仓用于储藏粮食,仓中粮食是劝捐或募捐得来的,存丰补欠。五夫仓竣工之后,朱熹举荐里中德高望重的四位老乡共同管理,制定了《五夫仓规》,家乡百姓深受其益。邑人为了纪念朱熹这个惠民善政,遂改称“五夫礼仓”为“朱子社仓”。后来,朱熹在浙东常平茶盐公事任上之时,因浙东逢荒年,饥民遍野,宋孝宗派他回浙东赶办救荒大事。朱熹不负上(圣)望,当年尽缓灾情,使饥民无断炊之忧。为了进一步办好社仓,朱熹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一个《社仓事目》,并呈请皇上批准推广各地。后来人们把《社仓事目》连同“五夫社仓”的经营管理办法统称为“朱子社仓法”。朱子社仓历代重修不辍,至今仍保存完好。

——摘编自刘永加《宋代名臣的社会救助事业》


(1)根据材料,概述朱熹在宋代社会救助领域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朱熹在社会救助领域能够做出贡献的原因。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中国古代史 、经济史(旧)、文化史(旧)、中国近现代史 、政治史(旧)、世界史 、选修(旧)

试卷题型(共 17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12
材料分析题
4
论述题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中国古代史
1,2,3,6,14
2
经济史(旧)
3
文化史(旧)
4
中国近现代史
5
政治史(旧)
6
世界史
7
选修(旧)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65春秋战国的农业、水利、工商业单题
20.4汉武帝时期统治思想的转变单题
30.65隋唐科举制单题
40.65明中叶以来的资本主义萌芽单题
50.65康梁维新思想单题
60.4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单题
70.65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单题
80.4日内瓦会议  日内瓦会议单题
90.4从泰勒斯到智者学派单题
100.65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单题
110.4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和内容单题
120.4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单题
二、材料分析题
130.4教育的复兴
150.4其他改革
160.4全民族英勇抗战
170.65其他人物
三、论述题
140.4秦的统一  秦朝的统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