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山东省济宁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山东 高二 期末 2022-07-16 21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中国古代史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文化史(旧)、经济史(旧)、文化交流与传播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 在《尚书·牧誓》中,武王不仅多次自称“西土之人”,也不避讳周人与“西戎”的民族渊源,而且还特别强调伐纣也得到了“庸、蜀、羌”等少数民族的有力支持。武王的这一做法旨在(     
A.塑造天下共拥的新政治形象B.宣扬民族平等的政治理念
C.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D.营造武力伐纣的舆论氛围
2022-07-15更新 | 193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2. 孟子对井田制曾这样描述:“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所以别野人也。”孟子对井田制的这一描述(     
A.顺应土地私有的潮流B.旨在明确井田的性质
C.意在抵制私田的扩张D.带有理想主义的色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研究“曲沃代翼”的过程中,梳理了曲沃一脉与晋国翼城一脉的国君对比(如图)。
   
由图信息可知当时(     
A.礼崩乐坏局面拉开序幕B.传统政治秩序受到冲击
C.分封宗法体制趋于崩溃D.周王共主地位发生动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4. 据史料记载,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东巡刻石提出了“义”的规范:“有子而嫁,倍死不贞。防隔内外,禁止淫泆,男女絜诚。夫为寄豭,杀之无罪,男秉义程。妻为逃嫁,子不得母,咸化廉清”。这种“义”的规范本质意图在于(     
A.凸显专制皇权的政治功绩B.巩固儒家倡导的等级秩序
C.践行天下一家的文化认同D.落实家庭伦理的具有要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5. 汉代遣使循行制度
时间遣使循行事例史料来源
武帝时期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黯)往视之《汉书·汲黯传》
元狩三年遣谒者劝有水灾郡种宿麦,举吏民能假贷贫民者以名闻《汉书·武帝纪》
元鼎四年博士徐偃使行风俗,偃矫制,使胶东、鲁国鼓铸盐铁《汉书·终军传》
鸿嘉元年方春生长时,临遣谏大夫理等举三辅、三河、弘农冤狱《汉书·成帝纪》
汉代这一制度的实施(     
A.弥补了政府监察体系的不足B.促进了国家治理效能的提升
C.保障了基层管理的有序运转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有效控制
2022-07-15更新 | 287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6. “出塞”是汉唐诗书中常见的字句,是指向中原以西、以北的少数民族地区的相关交通活动,如“张骞出塞”是从关中出发,一路至于西域。而战国时期秦国的“出塞”多为东行,由关中平原而东进。汉唐与战国时期“出塞”指意不同源于(     
A.政治形态的变迁B.交通路线的开拓C.统一市场的形成D.华夏认同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7. 六朝时期,南朝士人对山水的诠释与前人有很大不同,他们将纵情山水作为全身避祸的最佳途径,从而促成了以“朝隐”为核心的隐逸文化与宣扬自然无为的玄学和鼓吹出世思想的佛教的有机结合。这一文化现象反映出(     
A.三教合一理论体系的形成B.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动摇
C.南朝土人自我意识的觉醒D.南北民族文化的交流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8. 图是《魏书》中记载的有关北魏孝文帝的两则言论。
言论一: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
言论二:联欲从此通渠于洛,南伐之日,何容不从此入洛,从洛入河,从河入汴,从汴入清,以至于淮?下船而战,犹开户而斗,此乃军国之大计。
据此推知,上述言论旨在(     
A.发挥中原的漕运优越B.加速政权封建化进程
C.减轻迁都洛阳的压力D.为统一南方创造条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