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2023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山东 高三 阶段练习 2022-09-16 21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政治史(旧)、文化交流与传播、中国古代史 、经济史(旧)、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中国近现代史 、史学热点、世界史 、文化史(旧)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 据《竹书纪年》记载,西周末年,幽王宠幸褒姒,废太子宜臼及其母申后,立褒姒为后,以褒姒子伯服为太子。申后之父西申侯联合缯国等诸侯和犬戎,与王军战,幽王和伯服均被杀,西周灭亡。西申侯等诸侯共尊宜白为周王,即周平王。该事件表明当时(     
A.贵族等级秩序败坏B.宗法制已不被认可
C.诸侯竞争愈演愈烈D.中央集权遭到破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2. 敦煌悬泉置遗址(驿站)出土的汉简记载,该驿站有官卒徒御37人、传马40匹和传车10多辆。在当时敦煌郡东西300千米的地面上有9座类似的机构。简文中有“郡当西域空道,案厩置九所……”的记录。这反映了(     
A.亭传邮驿是古代官方的交通机构B.丝绸之路是中外交往的主要通道
C.边疆稳定是基层治理的有效成果D.道路畅通是政令统一的重要基础
2022-09-11更新 | 3012次组卷 | 26卷引用:海南省2022年9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3.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提出,“仁之美者在于天。天,仁也”“人之主大,天地之参也”“人之超然万物之上,而最为天下贵也”,君子(一般指高层)是社会民族的栋梁,可以驾驭万物,自然也就是人民的父母。由此可知,董仲舒(     
A.勇于突破礼制的束缚B.强调完善个人的修养
C.具有一定的人文关怀D.确立了儒学正统地位
2022-08-10更新 | 665次组卷 | 20卷引用:河南省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4. 西晋初年,中原的很多百姓喜欢用细毛毡子做头巾、系带儿、裤边儿。有人戏说中原必会被西北的少数民族所击败,因为人们头上戴的、腰上系的、身上穿的都是西北产的,“能无败乎”?这一现象反映了(     
A.群言百家影响社会风尚B.人口流动利于区域开发
C.经济往来促进民族交融D.地方特产丰富人们生活
2022-11-16更新 | 4330次组卷 | 53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度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5. 784年,关中因为战乱,米价上涨,长安经济困难。786年,京城禁军军粮无法保证,出现兵变危险。浙江东西道节度使韩滉运米三万斛供给朝廷,解除了唐德宗的燃眉之急。此事反映出当时
A.藩镇是拱卫唐朝廷的关键力量B.唐政府对藩镇存在一定依赖性
C.强化藩镇是唐王朝的必然选择D.经济重心基本转移到江南地区
2022-05-25更新 | 1677次组卷 | 33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6. 汉唐王朝对内陆边疆地区往往通过册封和朝贡实施控制,很不稳定。元朝则以宣慰使、安抚使、千户等官职封予各少数民族首领,其职类、承袭、贡赋和征发等遂形成一定制度。元朝这一举措
A.扩大了地方官员的职权范围B.通过恢复分封制度以巩固统治
C.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D.实现对少数民族地区直接管理
2022-05-21更新 | 1336次组卷 | 20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7. 针对臣下与缅甸往来文书中有劝缅甸“归汉”的措词,乾隆帝指出:

传谕外夷立言亦自有体,乃其中有数应“归汉”一语,实属舛谬。夫对远人颂述朝廷,或称“天朝”,或称“中国”,乃一定之理。况我国家中外一统,即蛮荒亦无不知大清声教,何忽撰此“归汉”不经之语,妾行宣示,悖诞已极。


这一言论体现了(       
A.大一统国家认同意识B.对外政策的开明开放
C.强烈的尊卑等级观念D.中缅关系的平等融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8. 《汉书》记载“开国承家,有法有制”,认为国家应关注礼制和法律。唐代有士人说:“礼法二事,皆王教之端。”宋代以后,儒学士人以乡约教化乡里。到了明清,乡约与法律逐渐合流。这些治理方式旨在(     
A.推诚辅君,效功百姓B.灭私徇公,坚守直道
C.守道与德,思退刑罚D.威制天下,以案刑狱
2022-09-11更新 | 4431次组卷 | 42卷引用:海南省2022年9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9. 1862年6月,清政府在北京设立了培养外交和翻译人才的洋务学堂,命名为“京师同文馆”,隶属于总理衙门。后又于1863年设立“上海同文馆”。1867年,上海同文馆更名为“上海广方言馆”。上述学堂的命名反映出清统治者
A.重视发展中西关系B.极力推崇西方文化
C.深受传统观念影响D.注重因时因势变革
2022-05-26更新 | 529次组卷 | 7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0. 戊戌变法前后,因日源词“领土”的输入,国人开始零星地运用这一新概念;自1905年起,该词不仅为大量新式知识分子所运用,而且见诸官方文书;辛亥革命前夕,“领土”更是取代“版图”成为中国最为核心的疆土概念。这反映了
A.国人对主权的强烈诉求B.西学东渐影响语言结构
C.民众深受日本文化影响D.辛亥革命提升民族意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1. 中国传统法律体系承认家长在家庭中拥有特殊地位。但晚清和民国初年的新法典已承认个人拥有不可剥夺的权利、男女平等、妇女有财产继承权等。这一转变促进了当时
A.民主共和观念的形成B.传统家族社会的解体
C.近代法律体系的确立D.社会风俗根本性变革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2. 1923年中共三大指出“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一一个大群众的党”。1925年中共四大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发展和建立党的组织,党的基层组织由党小组改为党支部,有3人以上即可组织支部,同时简化入党程序,积极吸收工人、贫农和一般革命分子入党。这一变化表明中国共产党
A.认识到工农联盟的重要性B.致力于发展革命统一战线
C.着手探索农村革命的道路D.适应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2022-06-01更新 | 1028次组卷 | 24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3. “共和国”一直是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时期的政治追求,其名称经历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华民主共和国”、“三民主义共和国”、“新民主主义共和国”、“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演变过程。“共和国”名称的变化体现了
A.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B.中国革命性质的阶段性变化
C.中国共产党革命策略的调整D.中国近代化程度的不断加深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4. 据统计,仅在1951年,农民对工业品特别是对轻工业日用品的购买力,就比1950年提高了25%左右。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
A.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B.农业机械化的推进
C.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D.农民生活水平提高
2022-05-21更新 | 574次组卷 | 9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5. “一五计划”时期开工的重点项目有147个,具体分布如下图。

一五计划
A.构建较为合理的工业布局B.建立起完善的工业体系
C.促进全国经济的协调发展D.适应当时国际国内形势
2022-04-03更新 | 627次组卷 | 10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6. 1981年10月国务院批转《关于实行工业企业经济责任制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国家对企业实行经济责任制,在分配方面可以采取利润留成、盈亏包干和以税代利自负盈亏种经济责任制形式。这一规定的实施
A.加强了中央政府监管力度B.优化了国企所有制结构
C.推动了企业管理方式转型D.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2022-06-07更新 | 756次组卷 | 15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