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河南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选调考试(一)历史试题
河南 高一 阶段练习 2022-10-14 1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中国古代史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政治史(旧)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 浙江余姚井头山遗址(距今8300~7800年)是中国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海岸贝丘遗址,在该遗址出土了丰富的海生贝壳、渔猎动物骨骸、海鱼的脊椎骨和陶器、木器等人工制品。由此可见,井头山文化(     
A.是黑陶文化的代表B.属于旧石器时代
C.具有海洋文化特征D.以稻作农业为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 盘庚迁殷后,商朝采取了一种二元统治体制,将统治区域分为两部分,分别采取不同的统治方式,其中核心区是由商王直接管辖的王能之地,大体位于以今河南为中心的中原地区。这种统治体制是(     
A.宗法制B.内外服制C.分封制D.中外朝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3. 战国时期的诸多文献中,“夷夏之防”不再被强调,有关夷夏的记述着重于言语、饮食、风俗等民族差异及其原因,如《管子·小国》则有“东夷,西戎、南蛮、北狄、诸侯中国”并举的记述。这反映出当时(     
A.民族差异逐渐消失B.民族政权形成均势
C.华夏认同观念增强D.民众渴望国家统一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4. 商鞅变法在各诸侯国变法中是比较晚的,它是在充分吸收各国变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行的,如商鞅把魏国李悝制定的《法经》带到秦国且加以公布实行,并增加了连坐法。这说明商鞅变法(     
A.是最彻底的变法B.借鉴与创新并举
C.顺应了君心民意D.涉及面较为广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5. 据史书记载,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始皇)下令“徙天下富豪十二万户于咸阳”;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因徙三万家丽邑(今陕西骊山附近),五万家云阳(今陕西淳化境内)”。这些迁徙活动旨在(     
A.繁荣关中商业B.调整人口格局C.巩固秦朝统治D.整顿社会风俗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6. 如表所示是秦末三股反秦势力的主要领袖的基本情况。这主要反映出(     
起义领袖基本情况
陈胜、吴广农民出身,大泽乡起义时皆为屯长
刘邦农民出身,芒砀山斩蛇起义时为泗水亭亭长
项羽楚国贵族出身,他的祖父在秦灭楚之战中被秦将所杀
A.暴政导致秦朝短促而亡B.秦末统治失去人心
C.秦末农民起义发展迅速D.秦朝基层管理松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7. 汉文帝、汉景帝在位时期大力倡导和实行“轻徭薄赋”政策。为招抚流亡百姓,汉初实行“复故爵田宅”政策,还下达了“释放奴婢皆免为庶人”的命令。这体现出汉初的统治理念是(     
A.选贤任能B.节欲俭廉C.以民为本D.内儒外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8. 在新疆阿克苏境内的遗址中,曾陆续发现“汉归义羌长印”“常宜之印”(常宜为汉代官职名)等文物(如图1、图2所示)。这些文物可用来印证汉代(     
A.对西域的管辖B.丝绸之路的开通C.与匈奴的和亲D.刺史制度的推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9. 东晋南朝时期,江浙的太湖地区、浙东的会稽、江西的鄱阳湖地区、湖南的洞庭湖地区都成为盛产粮食的地方,江浙部分地区的粮食产量甚至已经超过北方。这说明当时(     
A.耕种技术出现变革B.经济重心移至南方
C.田庄经济效率提高D.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2022-10-11更新 | 426次组卷 | 16卷引用:陕西省多校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选科调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