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14-2015学年辽宁大连市第三中学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
辽宁 高二 期中 2015-08-11 294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政治史(旧)、世界史 、文化史(旧)、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经济史(旧)、中国近现代史 、选修(旧)、中国古代史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4)
名校
1. 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用“君权神授”学说为他的专制统治服务,这一学说的内容不包括:(   
A.国王是上帝在人间的代理人,国王只对上帝负责
B.人民对国王要绝对服从,臣民对国王所做的事情不能有任何的质疑
C.国王为了维护手中的权力可以不择手段
D.国王滥用权力的时候人民只能祈求上帝来引导国王走上正路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2. 下列有关法国思想家卢梭的阐述,错误的是(       
A.平等的社会是卢梭追求的首要目标,平等主要是指法律上和经济上的平等
B.卢梭是社会契约论的集大成者,被誉为“法国大革命的灵魂”
C.卢梭和当时大多数的启蒙思想家一样都赞同君主立宪制
D.卢梭的政治思想影响了中国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4)
3.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全国掀起抗议浪潮,各地的口号是:“议会!议会!除了议会不纳税!”“只要我们有两头牛,就愿意出售一头来资助陛下,但必须通过议会!”材料充分表明(   
A.当时议会是最高统治者
B.纳税是每一位公民的义务
C.议会必须按民众要求资助国王
D.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征税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4. 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的实质意义在于(   
A.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
B.结束封建专制统治
C.确立君主立宪制
D.标志着世界近代史开端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5. 17~18世纪,欧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各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普遍具有的特征是
A.推翻了君主制度B.彻底解决土地问题
C.向法治化国家过渡D.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2020-02-09更新 | 161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0年山东莘县实验高中高二下学期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6. 英国在资产阶级革命中最终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而美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起了民主共和制政体,两国出现这种差异,主要原因是
A.两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程度不同
B.两国的历史传统不同,美国受到了启蒙思想的影响
C.两国采用的资产阶级革命方式不同
D.两国人民对两种政治体制的认识不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7. 在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中,对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看法完全相反的一组是
A.鸦片战争期间的抵抗派和19世纪中后期的洋务派
B.顽固派和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
D.洋务派和维新派
2015-08-11更新 | 46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辽宁大连市第三中学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4)
8. 近代以来,人类在民主化领域取得了很大成就,下列与人类民主化进行密切相关的因素有
①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 启蒙思想家们的共同努力 ③ 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展开 ④ 工人和农民运动的推动(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4)
名校
9. 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主张的共同点不包括(     
A.反对特权等级B.反对君主专制
C.主张实行法制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10. 19世纪末,康有为领导的声势浩大戊戌变法,变法的实质是(     
A.开明地主和封建官僚的斗争
B.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斗争
C.传统儒学和君主立宪的斗争
D.维新派和顽固派的斗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4)
11. 巴黎公社的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缺乏经验
B.没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政党领导
C.生产力未发展到消灭资本主义的程度
D.没有建立起巩固的工农联盟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12.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对它的表述,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宣布国家主权属于人民
B.它的颁布标志着中国2000余年封建帝制的终结
C.中国近代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性质的宪法
D.它规定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共和代议制度的法律由此确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3. 抗战胜利后,中国出现了一个由民族战争向国内战争过渡的阶段,这一阶段政治斗争的基本内容是
A.进行重庆谈判商讨建国大计
B.揭露美蒋阴谋避免全面内战
C.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
D.召开政协会议改组国民政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4)
14. 新浪网法国文化年专题进行了一个“作为一名中国人,你认为什么最能代表你心目中的法国”的网民调查活动,结果拿破仑高居榜首。你认为拿破仑对世界民主政治发展历程影响最深远的功绩应是(       
A.颁布了《拿破仑法典》
B.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C.捍卫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D.发动了对外战争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名校
15. 据说冉雍的父亲是个“贱而恶”的人,但孔子仍收冉雍为其弟子,这体现了孔子
A.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B.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C.言传身教的教育原则
D.培养君子的教育目标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17. 下图反映的历史信息正确的有(   

①展现了2000多年前秦军的磅礴气势
②表现了秦始皇横扫六国,统一全国的恢弘气势
③体现秦朝高超的制陶雕塑水平   
④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秦始皇的暴政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名校
18. 秦《峄山刻石》中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攻战日作,流血于野,自秦古始。”秦始皇针对上述问题采取的措施是(       
A.攻打匈奴,修长城B.实行分封制
C.实行郡县制D.实行行省制

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19. 阅读下列材料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就在德国的文人以作为世界公民而自豪时,法国大革命爆发了,这使得德国人对法国的态度以及对民族主义的态度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德意志的知识分子对法国大革命的态度开始是无所顾忌的狂欢,后来是毫无保留的厌恶和愤慨,最后是苛刻的否定。拿破仑的征服政策激起了德意志人民强烈的民族感情,德国的知识分子再也不高喊世界公民了,文化民族主义在侵略的炮火下升华为具体的政治民族主义,德国人要求结束分裂建立自己的民族国家,其标志就是费希特1808年《致德意志民族的演讲录》的发表。
——杨静《德意志民族主义对普鲁士统一德国的影响》
材料二 统一使德国的民族意识大为高涨,但是这种民族意识和统一以前那种反对民族分裂、要求民族统一的民族意识已有很大的不同,它产生于普法战争胜利后狂热的民族荣誉感中,因为在人民心目中,帝国的建立几乎完全是三次所向无敌的战争的结果。特赖切克这时已经完全拜倒在普鲁士的武力下,极力宣扬没有战争,民族和国家就不能生存,军刀建立的帝国,必然保留了许多普鲁士的封建军事残余,第二帝国继承了普鲁士的军事部门凌驾于民政部门之上的传统,人民也深受普鲁士崇尚武力的传统的影响,同时也因为德意志长期处于分裂状态,统一的实现使他们更加着迷于民族意识,而这种迟来的民族统一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更容易产生富有侵略性和战斗性的民族主义。
——朱志忠《十九世纪末德意志民族主义的蜕变》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德国民族主义的演变历程。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民族主义在普法战争后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2015-08-11更新 | 1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辽宁大连市第三中学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20.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
——美国《独立宣言》(1776年)
材料二: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种族、肤色或以前是奴隶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十五条修正案(1870年)
材料三: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性别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十九条修正案(1920年)
材料四:(此前年满二十一岁的公民才拥有选举权,现规定)年满十八岁和十八岁以上的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为年龄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二十六条修正案(1971年)
回答:
(1)材料一确认了什么原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申明这一原则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的规定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3)概括材料二、三、四,指出美国公民的选举权是如何变化的。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从美国近两百年选举权的变化中得到的启示。
2015-08-11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辽宁大连市第三中学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孝友为家庭之祥瑞,凡所称因果报应,他事或不尽验,独孝友则立获吉庆,反是则立获殃祸,无不验者。”“吾家子侄半耕半读,以守先人之旧,慎无存半点官气。不许坐轿,不许唤人取水添柴等事。其拾柴收粪等事,必须一一为之;插田莳禾等事,亦时时学习之。”“一家能勤能敬,虽乱世亦有兴旺气象;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知风味。…‘吾家现虽鼎盛,不可忘寒士家风味,子弟力戒傲惰。戒傲以不大声骂仆以为首,戒惰以不晏起为首。”
——摘自《曾国藩家书》
材料二 民国学者郭斌和教授认为:“曾文正,即我国旧有教育理想与制度下所产生的最良之果之一。故能才德兼备,文武兼资。求一平均发展道德文章事功三才之成就,可与文正相比者,实不数数觏。”辛亥革命后,一些革命党人说他“开就地正法之先河”,是遗臭万年的汉奸。
——摘自《曾文正与中国文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曾国藩的主要教育思想。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郭斌和与革命党人评价曾国藩的角度。我们应依据何种标准评价曾国藩。并指出影响评价人物的主要因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22. “艰难的抉择”一度是网络流行语。其实在中国近代史上,“抉择”问题比比皆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忠刚慑泰西之魄,而以精思窃制器之术,国耻足兴,于公是望!
——曾国藩《复李少茎中丞》
材料二 夫共和是否决不能行于我国,此非可以空言折人之口,必有待于他日之试验,此勿深论。然问国家之弊,极于前清时代,不行政治革命,庸有幸乎?欲行政治革命,而不先之以种族革命,为道果克致乎?……夫谓共和不能行于中国,则完全之君主立宪,其与共和相去一间耳。……若我国民而终不能行共和政治也,则亦终不能行君主立宪政治。……既认为可以行君主立宪之国民,自应认为可以行共和之国民。
——梁启超《中国立国大方针商榷书》(1912年5月7日)
材料三 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要设法使他不沉下去,而我们在河中被急流冲走。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河岸上嘲笑我。这时候漂来苏俄这根稻草。因为要淹死了,我只好抓住他。英国和美国在岸上向我大喊,千万不要那根稻草。但是他们不帮助我。他们只顾自己嘲笑,却又叫我不要抓苏俄这根稻草。我知道那是一根稻草,但是总比什么都没有好。
——《孙中山集外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曾国藩抉择了什么?据所学知识指出,迫使他做出这一抉择原因的主要史实。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梁启超的抉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是如何抓住“苏俄这根稻草”的。
(4)综合以上材料,指出上述历史人物作出不同抉择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政治史(旧)、世界史 、文化史(旧)、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经济史(旧)、中国近现代史 、选修(旧)、中国古代史

试卷题型(共 22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18
材料分析题
4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政治史(旧)
2
世界史
1,3,4,5,8,22
3
文化史(旧)
4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5
经济史(旧)
6
中国近现代史
7
选修(旧)
8
中国古代史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64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单题
20.85启蒙运动单题
30.64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单题
40.85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单题
50.85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787年宪法的意义和局限性  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法国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单题
60.65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787年宪法的背景、内容和原则  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单题
70.4新思想的萌发  维新变法思想单题
80.64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  两次工业革命  启蒙运动  英国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单题
90.64启蒙运动单题
100.85维新变法思想单题
110.64单题
120.94辛亥革命单题
130.65重庆谈判  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单题
140.64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单题
150.94孔子  孔子的主张、活动单题
160.85亚里士多德单题
170.85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单题
180.94郡县制单题
二、材料分析题
190.4第一次世界大战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200.4美国共和制的确立与巩固
210.4
220.4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