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14-2015学年河北沧州普通高中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
河北 高二 期末 2015-10-12 30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政治史(旧)、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世界史 、选修(旧)、文化史(旧)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2. 明内阁权力很大,特别是明朝中后期,皇帝已大多放弃了御览章疏之权,均由阁臣拟旨。也就是说,批答章奏之权也有一部分实际下放到内阁。这说明内阁
A.议政权有所扩大
B.等同于宰相制
C.向宰相制发展
D.篡夺了议政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4)
名校
3. 《俄国新闻报》说:要紧紧抓住中国甲午战争失败的“大好时机”,“干净利落地解决中国问题”。这里所说的“解决”主要是指
A.严厉惩治日本B.参与瓜分中国
C.稳定中国秩序D.策动联军侵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4. 1900年6月初,在英国的汉学家道格思爵士认为:“每一则来自北京的电报都使这样一种事实更加明显,中国邪恶的渊源是慈禧太后”。“北京的电报”所谈及的内容最有可能是(  )
A.“京、津民众排外事件”B.“东方雄狮的觉醒”
C.“联军战事行动迟缓”D.“4.5亿两,中国的慷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5. “假如没有国民党政策的转变,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不可能的。”这里的“转变”应是指
A.由反共到与中共再次合作
B.由反共到不再敌视中共
C.放弃了反共、剿共政策
D.承认中共的领导地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6. 洪秀全说:“概自有明失政,满洲乘衅,混乱中国,盗中国之天下……九州之众,一任其胡行,而恬不为怪,中国尚得为有人乎!”这反映出洪秀全(     
A.已经认识到了满清政府的本质B.讲求科学、正确、合理的斗争策略
C.用满汉民族矛盾宣传动员革命D.深刻地揭露中国社会的阶级矛盾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7. 民国初年,人民开始在公开的场合畅谈国事,对政府的决定、法令进行监督,“无分伦类,皆托义于公民。辄日,共和政体,用人行政,上官不能专也”。这反映了(   
A.中国已经建立了民主的政体B.全国人民参政议政意识高涨
C.革命后民主思想渐入人心D.人民主权在中国已基本实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4)
8. 观察下面介绍近代中国某一政治运动的宣传画。下列对这一运动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有

①以工人、农民为主体 ②直接目的是打倒列强,除军阀 ③是近代中国革命的转折点
④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16-11-27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河北沧州普通高中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9. 抗战胜利后,国共内战爆发,蒋介石一直强调是共产党破坏和平,国民党政府是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奋起反击的。其意图是
A.激化中共内部的矛盾B.争取社会舆论的支持
C.扩大英美国家的援助D.实现和平建国的理想
2016-11-27更新 | 141次组卷 | 4卷引用:2014-2015学年河北沧州普通高中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10. 1955年10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1958年10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二者的成立
A.体现了新政协会议组织法的精神
B.是“大跃进”的具体表现
C.是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断续发展的表现
D.由中共中央委员会直辖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11. “不仅要与否定、反对‘九二共识’的各种势力进行坚决斗争,而且还要纠正在这一问题上存在的偏差。”这是因为维护“九二共识“,就是(       
A.维护大陆主导地位B.认同一个中国原则
C.坚持共产党的领导D.体现“一国两制”原则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12. “它是周恩来在借鉴传统‘和而不同’思想的基础上,通过创新和发展而提出的,是周恩来灵活外交思想的体现。”这里的“它”是指
A.另起炉灶B.党同伐异
C.求同存异D.标新立异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3. 毛泽东曾说:“两霸,我们总要争取一霸,不能两面作战。”周恩来也说:“这一突破使世界上的国家都愿意跟我们来往了……收获就在这里。”二人讲话围绕的核心问题是
A.“一边倒”外交方针
B.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改善
D.争取加入世贸组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4)
名校
14. 新时期,中国不再喊“打倒帝、修、反”的口号,不再将建立反帝统一战线作为外交工作的重要内容,也不再以对某一国家的态度划线决定亲疏。这一时期中国外交方针调整的主要动因是
A.中国睦邻政策的推行
B.两极格局的解体
C.国内工作重心的转移
D.“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5. 梭伦这一法令,“一举而永远地解放了人民”,“使正在萎缩中的公民集体日益壮大”。“这一法令”是指
A.改革选举制
B.废除债务奴隶制
C.建立陪审法庭
D.实行财产等级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6. 有学者指出,伯利克里改革进一步推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并罗列论据:政权向所有等级的公民开放,发放公职津贴、观剧津贴等。可见,该学者认为伯利克里改革对雅典民主的“发展”表现为
A.民主基础的扩大
B.对一般民众的讨好
C.阶级矛盾的缓和
D.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
2016-11-27更新 | 455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4-2015学年河北沧州普通高中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4)
17. 鉴于当年邀请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的教训,议会在授予威廉和玛丽王冠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个“权利宣言”即《权利法案》。议会此举要求国王的活动须遵从
A.国家法律B.历史传统
C.政府决策D.自身实力
2016-11-27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河北沧州普通高中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8. 仔细观察下面关于美国的政治漫画,适合它的标题应是
A.“1-1>1?”B.“政治如同游戏”C.“金钱万能吗?”D.“两党地位平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4)
19. 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后,有人讽刺说:这是一个由一只大猛兽、半打狐狸和十几只耗子组成的联邦。这里的“大猛兽”是指
A.俾斯麦
B.帝国议会
C.普鲁士
D.德意志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20. “由于阶级对立的发展是同工业的发展步调一致的,所以这些发明家(指空想社会主义者)也不可能看到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于是他们就去探求某种社会科学、社会规律,以便创造这些条件。”可见,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空想”是因为
A.缺乏必要的物质基础与阶级基础
B.深刻认识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C.充分反映了世界无产阶级利益诉求
D.未启发欧洲工人阶级的斗争觉悟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21. 马克思说:“而现在,(巴黎公社)普选权已被应用于它的真正目的:由各公社选举它们的行政和创制法律的公职人员。”材料中的“真正目的”是指
A.使工人阶级取得民主权利B.丰富马克思主义的学说
C.使人民成为巴黎公社的主人D.充分发动群众积极支持革命
2020-03-18更新 | 193次组卷 | 16卷引用:2013届山西省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4)
22. 马克思、恩格斯在设想将其理论变为现实的道路问题时,开始侧重于暴力革命,后来也注重和平过渡。十月革命最初也贯穿着暴力起义的主旋律,并兼有和平夺权的考虑,但最终引发阿芙乐尔号“炮声”的是
A.《四月提纲》的提出
B.7月群众抗议活动被镇压
C.俄军前线战事失利
D.沙皇专制统治被推翻
2017-08-05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河北沧州普通高中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4)
名校
23. 1947年,美国国务院政策设计委员会在《关于美国援助西欧的政策》中说明:“政策设计人员选择对西欧的援助,作为美国关注的第一个课题……只不过意味着,西欧看来是执行长期计划最有利的地区。”“执行长期计划”是指
A.提高西欧的国际地位
B.遏制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C.密切与西欧的经济合作
D.与西欧维持长久的盟国关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4)
24. 观察下图,其变化对当时国际政治格局的主要影响是
A.美国霸主地位的确立
B.世界呈现多极化趋势
C.经济区域集团化出现
D.日本已成为政治大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4)
名校
25. 有学者在谈及当今国际格局发展特点时指出,所谓的“极”是分层次的,如印度和东盟,也许够不上世界力量中心,但它们完全称得上是南亚和东亚的一极,在地区事务中的作用不亚于某些世界级大国。其意在说明
A.“多极化”也表现在地区范围内
B.国际格局的演变有其渐进性
C.小国也具备称霸世界的实力
D.世界多极化趋势已不可逆转

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名校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令由一统”“君主言出法随,天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唐六典卷八》门下省侍中条:“凡下之通于上,其制有六:一曰奏抄,二曰奏弹,三曰露布,四曰议……”并在注释中解释“议”云:“谓朝之疑事,下公卿议,理有异同,奏而裁之。”集议已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种重大的关涉政治、经济、社会、法律等诸方面的问题,均可通过一定的程序,成为集议的主题。

——《探讨隋唐时期司法政策》

材料三   明朝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明武宗下诏南巡,遭到朝廷百官的集体反对,最终以一百四十六位官员受杖刑,十五人毙命为结果,明武宗最终成行。廷杖作为一种法外之刑,在明朝时期屡屡作为皇帝针对犯颜直谏或忤旨过犯的朝臣而下令在朝廷之上对其实施的一种刑罚,并且规模逐渐愈演愈烈。

——曹毅《中国古代君权制约的理论与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皇帝制度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门下省的职责。比较材料一、二,分析唐代“集议”机制形成的积极意义。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明两代对“集议”态度的不同说明了什么?
2016-11-27更新 | 380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4-2015学年河北沧州普通高中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把自己建立的新政权,称作“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最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追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中国政治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对于千百年来长期处于社会最低层的贫苦工人和农民来说,新中国给他们带来了真正的解放。
——《60年来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材料二   60年来,我国的基本民主制度从无到有,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的政党制度既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两党或多党竞争制,也有别于一些国家实行的一党制。这一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确立和发展起来的,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风雨同舟、团结奋斗的成果,是当代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1)材料一中,新中国名称的确定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怎样的“根本政治追求”?简要说明新中国成立对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政党制度的具体名称。简析当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时中共与各民主党派之间的关系。
2016-11-27更新 | 1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河北沧州普通高中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4)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要之,吾人研究罗马法之目的,非欲以稽古自炫。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研究罗马法者,所以溯其本而究其始也。良以吾国新民法泰半因袭大陆,而大陆诸国之法源,几尽觞罗马法。即此一端,已足示吾人研究罗马法之重要。苟从法学之价值观之,罗马法为治法者之基本学问。倘能融会贯通,法学智识已习过半矣。
——丘汉平《罗马法》
材料二   西方许多国家的议会与政府有着很强的亲和力,议会中的多数党领袖担任总理或首相并负责在议会中选择本党议员组成内阁。美国是实行三权分立的国家,国会与总统领导的政府,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不仅占据重要位置,发挥着重要作用,其自身的特点也十分鲜明。
英国的压迫已经远去,革命所要极力维护的人民的权利——实际就是州议会的权利——已经被证明并不能如期望的那样能够不需要一个总权威就可以得以维持,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全国政府的条件成熟了。在制宪会议上,吸取十三个州一院和两院实践的丰富经验和教训,会议多数代表都表示,邦联体制无论如何不能再延续下去了,全国政府必须能够代表人民,直接对每个公民行使权力;如果仍然一切都求助于各州政府,那无论如何加强邦联合国会的权力,都将于事无补。— 一据《代议制的美国模式论析》等整理
(1)材料一中,丘汉平认为有必要加强对罗马法的研究,试概括其理由。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西方许多国家中“议会与政府有着很强的亲和力”的理解。
(3)与材料二中多数西方国家相比,美国“议会与政府”的关系有何鲜明特点?根据材料二分析美国上述特点形成的原因。
2016-11-27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河北沧州普通高中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

三、简答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简答题 | 适中(0.64)

29.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汉初功臣,多来自乡里田野。他们没有受过礼仪的约束,常饮酒争功,大呼大叫,甚至拔剑击柱。叔孙通看到刘邦有建立朝廷秩序的要求,便提出“起朝仪”。经刘邦同意,叔孙通从鲁征集三十人,加上刘邦左右的学者及其弟子百余人,参照秦仪,制订出新的朝仪。

七年(公元前200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朝贺,起用新定朝仪。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御史执法,举不加仪者辄引去。竞朝置酒,无敢谵失礼者。这一套朝仪,不只是一套仪式,更重要的是突出了尊卑不同的封建等级。于是刘邦说:“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封功臣和定朝仪都是刘邦开创帝业中的大事。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汉初制定“新朝仪”的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制定“新朝仪”的影响。

四、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30.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托克维尔的意思是,大革命爆发前40年,在人民尚未追求政治自由时,政府就应该意识到这只是暂时,人民一定会追求政治自由。趁这个时候,政府自己完成一些政治改革,让人民顺利获得和享受政治自由,这样,后面的大革命也就未必还会发生。遗憾的是,当时的法国政府和国王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尽管路易十五有个最能干的大臣想到了,并且向路易十五还作了建议,由于国王本人和整个政府班子没有这种意识,建议等于白说。托克维尔的意思是,像这样一种大的改革,只有当国王和整个政府都想到了并作了“构想”,才有可能进行并去完成它。
错过这个权会,到了"20年后,形势改观:政治自由的形象已呈现在法国人的精神中,而 且一天比一天更加吸引人。……全体人民均有权参加治理的思想深入人心”。而这个时候,大革命的到来其实就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了。
——闵良臣《读<旧制度与大革4>三题(2)》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大革命不可避免的原因。
(2)根据材料,谈谈你对追求政治自由的认识。

五、简答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简答题 | 适中(0.64)

31.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北非是二战中德意与英国争夺的一个重要目标,阿拉曼战役是北非战事中的重大战役。从1940年9月意大利在利比亚的昔兰尼加东部发起进攻,次年3月德国参战,到1943年5月以德意法西斯的彻底失败而告终,历时近三年的北非战事无不与欧亚的战事紧密联系着,受整个战争形势的制约。就北非战事的评价,斯大林曾说:“由于非洲的军事行动,表示主动权转到我们盟国手中,欧洲的军事政治状况从根本上变得有利于英美同盟。它破坏轴心国体系的领导力量希特勒德国的威信,从精神上瓦解希待勒在欧洲的盟国……为打垮意大利和孤立希特勒德国创造条件。最后,它为在更靠近德国的要害地区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创造前提,而这对战胜希特勒暴政将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据《试论德意法西斯在北非战场的失败》等整理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意大利入侵北非时欧洲战争形势。北非战事与欧亚战事紧密联系说明了什么?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北非战事胜利结束的重大意义。

六、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32.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统一思想,归本儒家,便是要使全国人有一致的信仰,让大家在相同的目标下,致力于共同的利益,所以统一思想是有其必要的。
——《董仲舒与西汉学术》
材料二 秦以后中国的文化曾遭受到三次厄运……在这三次中,要算董仲舒所发动的这一次对封建政权的长期巩固所起的作用最大,其对文化上危害也最长远。
——《中国经济思想史》
(1)材料一、二对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评价有何不同?原因何在?
(2)你认为评价历史人物活动应遵循怎样的原则?
2016-11-27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河北沧州普通高中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政治史(旧)、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世界史 、选修(旧)、文化史(旧)

试卷题型(共 32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25
材料分析题
5
简答题
2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政治史(旧)
2
中国古代史
3
中国近现代史
4
世界史
5
选修(旧)
6
文化史(旧)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65宗法制的特点与影响  宗法制单题
20.85内阁单题
30.64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单题
40.65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单题
50.8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全国抗战的开始单题
60.65金田起义的背景、发展和定都天京单题
70.85辛亥革命的评价单题
80.6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单题
90.65重庆谈判  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单题
100.85新中国的成立及其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单题
110.85祖国统一大业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单题
120.85万隆会议  万隆亚非会议单题
130.85中美关系正常化  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70年代)单题
140.64新时期的外交建树单题
150.85梭伦改革单题
160.85古代希腊文明单题
170.64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单题
180.65两党制的形成和发展单题
190.64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单题
200.85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单题
210.85巴黎公社爆发的背景、过程和措施单题
220.64十月革命单题
230.64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单题
240.64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单题
250.64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单题
二、材料分析题
260.65皇帝制度  内阁  军机处和密折制度  唐代君主专制的加强
270.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280.64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与巩固
300.4向封建专制统治宣战的檄文
320.4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三、简答题
290.64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310.64第二次世界大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