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第14课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高二历史课后培优分级练(选择性必修3)
全国 高二 课后作业 2023-01-29 4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文化交流与传播、文化史(旧)、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政治史(旧)、世界史 、经济史(旧)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 下图所示的亚历山大博物馆设在埃及亚历山大的古代经典学术中心。其前身的建立者是(  )
A.托勒密·索托B.伊本·白图泰
C.列班·扫马D.亚历山大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2. 《续文献通考》记载宋代江苏书院,“至理宗时尤夥。其得讫于朝,或赐田,或赐额,或赐御书,间有设官者。应天有明道书院,苏州有鹤山书院,丹阳有丹阳书院……丹徒有淮海书院,唯不及徐、淮地区。”这反映了当时江苏
A.书院的制度化趋势在不断加强B.传统儒学在宋代受到质疑
C.政治中心与文化中心日趋一致D.文化发展相对比较的繁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3. 蔡元培任校长期间的北京大学“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保守派、维新派和激进派,都同样有机会争一时之短长。背后拖着长辫、心里眷恋帝制的老先生与思想激进的新人并坐讨论。蔡元培的主要目的是
A.推动体育、智育、美育、德育均衡发展
B.鼓励各种学术观点的自由发展
C.打破地域限制聘任人才
D.提倡学科之间的综合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4. 宋朝苏易简在《文房四谱》说:“汉初已有幡纸代简。……蔡伦锉故布及鱼网、树皮,而作之弥工。”此记载
A.说明了蔡伦对造纸工艺的改进
B.证明了蔡伦对“纸”的发明
C.否定了蔡伦对造纸技术的贡献
D.反映了造纸技术发明艰难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真题 名校
5. 列夫·托尔斯泰被列宁誉为“俄国千百万农民在俄国资产阶级革命快到来时候的思想和情绪的表现者”。材料表明,托尔斯泰是( )
A.农民运动的引领者B.资产阶级革命的倡导者
C.批判现实主义作家D.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
2019-01-30更新 | 1370次组卷 | 25卷引用: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综历史(福建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6. 下图是12-15世纪欧洲大学数量变化图。这一变化说明当时欧洲(     
A.文艺复兴促进文化发展B.已经孕育了近代文明
C.与古典文明已失去关联D.标志市民文化的产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7. 书院是中国教育史上独具特色的文化现象。图1 所示中国古代书院地域空间分布状态的变化反映出(     
A.书院脱离北方社会需要B.东南地区经济文化影响力扩大
C.政府对思想控制的加强D.知识分子地域流动性逐渐增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8. 下表是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发展历程的部分节选,据此推断(     
年份事件
1840林则徐翻译《四洲志》,介绍西方图书馆的文字达11400余字,是西方近代图书馆第一次在中国传播。19世纪40年代,“书馆”成为对应西方“图书馆”一词的主流用语
1849西方传教士创办工部书局图书馆
1862创办京师同文馆,揭开了晚清思想变革的序幕
1898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将“开大图书馆”称作强学会所作五大事之一
1899清光绪帝颁布《伤各省开办中学和小学谕旨》,号令全体书院改变形式,书院藏书失去原有形态,开始逐渐过渡为近代学校图书馆
A.西方图书馆源于中国的“书馆”B.创办图书馆是变革社会的主要手段
C.多种力量助推了图书馆的建立D.图书馆适应了传统教育的发展需要

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9. 中国自古以来就高度重视学校教育,学校教育随着时代变迁在曲折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晋时期,统治者将太学作为表彰文治的“装饰品”,国家为了让太学生研习学问,给予免役的特权。然而,由于当时战争、土木工程的繁多,反而本末倒置,很多人进入太学以求“避役”。结果,便导致因门第而拥有免役特权的“高门子弟”不屑于进入太学,他们厌恶太学更重要的理由,还有负责教学的太学博士地位低下,素质恶劣,对儒家学问不甚关心。随着“门第世族之风”的形成,官僚们基于门阀,而不再依靠太学。佛教、老庄学说的盛行,也使得知识分子热衷于佛学、玄学。西晋泰始八年,因学力不足,朝廷决意遣散太学生。

——摘编自[日]福原启郎《魏晋政治社会史研究》

材料二   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京师大学堂被迫停办。19021月,清政府正式下令恢复京师大学堂,任命吏部尚书张百熙为管学大臣,负责筹办复校事宜。张百熙受命后,积极从校舍、图书、课程等方面为复校作准备。190210月举行了第一次入学考试,1227日,举行正式开学典礼。复校后的京师大学堂增设预备科(政科、艺科)及速成科(仕学馆、师范馆)。1903年又增设进士馆,设学馆及医学实业馆,毕业生分别授予贡生、举人、进士头衔。

——摘编自杨波《中国近代最早的国立大学一京师大学堂》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展了一场对包括教育在内各项事业的政治性改造,完成“向社会主义教育的转变”。1958年,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集中表达了力求“多快好省”地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的愿望,提出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到2010年,我国同龄人口的高等教育入学率要从现在的9%提高到15%左右,这也是国际通行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最低标准。1999年至2004年的6年间,平均增幅高达24.8%。“99扩招”是把教育用于经济改革的典型例子,扩大内需以拉动经济增长是扩招最终的核心政策目标。

——摘编自高水红主编《社会学视角下的中国教育改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古代太学的性质,分析魏晋时期太学教育衰弱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述京师大学堂复校初期的办学举措,结合所学,分析1902年京师大学堂能够复校的历史条件。
(3)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请选择阐释:①指出“教育革命”兴起的历史背景。指出“文化大革命”爆发前,新中国教育发展的特征,并简述其成就。②指出“99扩招”的意图,归纳中国学校教育不断发展与完善的重要意义。

三、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0. 有学者认为《夏小正》记载每月的物候、气象、星象和有关重大政事,是夏代的天文历法记录。又有学者认为,《夏小正》是成书于战国的农业著作,篇中涉及蚕桑、畜牧、渔猎、采集活动。对《夏小正》的认识说明
A.无考古资料佐证的认识不可信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认识模糊
C.学者争论过大的史料没有价值D.研究角度影响历史认识差异
2021-01-06更新 | 1824次组卷 | 65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云南省昆明市2019届高三摸底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1. 宋代农学家陈敷说∶"农事必知天地时宜,则生之、蓄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无不遂矣。"明代农学家马一龙说∶"故知时为上,知土次之。知其所宜,用其不可弃;知其所宜,避其不可为,力足以胜天矣。知不输力者,虽劳无功。"这表明
A.农业生产应遵循自然规律B.宋明时期人地矛盾逐渐显现
C.农业生产中稻麦种植减少D.封建国家重视农业技术创新
2021-01-06更新 | 750次组卷 | 14卷引用:湖北省2021届高三上学期新高考适应性测试(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2. 新中国成立前,文教、科技和卫生方面的知识分子有200万人左右,到1957年,全国仅教育系统拥有教师的数量就达233.54万人,全国参加业余学校学习的职工共763.2万人,其中扫除文盲78.4万人。这表明新中国
A.高度重视增强文化软实力B.构建了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
C.注重新政权意识形态教育D.集中力量解决社会主要矛盾
2020-11-14更新 | 958次组卷 | 18卷引用:清华大学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21届高三11月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3. 公元前5世纪中期,雅典卫城的建筑在布局上克服了早期追求对称而造成的呆板风格,由以神庙建筑为主转为公共建筑为主,如人民议事厅、图书馆、露天剧场、竞技场、城市园林等。这一布局
A.重视建筑的实用性B.实现民主政治的稳定
C.体现民主政治成熟D.有助于培养公民意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4. 徐光启与利玛窦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的前六卷。徐光启评价这本书:“方圆平直之情,尽规矩准绳之用也”,“此书为益,能令学理者祛其浮气,练其精心;学事者资其定法,发其巧思”,“此书为用至广……窃意百年之后必人人习之”。可见,该书的翻译
①总结了中国的传统科技②有利于中外文化的交流
③批判了清初的社会现实④体现了经世致用的思想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5. 根据考古学家的发掘,世界上最早的图书馆亚述的巴尼拔图书馆,里面藏有大量的泥版。它位于今天的
A.印度B.中国C.伊拉克D.埃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