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陕西省咸阳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陕西 高三 一模 2023-02-15 24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中国古代史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经济史(旧)、中国近现代史 、政治史(旧)、文化史(旧)、世界史 、史学热点、文化交流与传播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 西周国家管理可分为一系列政治单元,每个单元中基本上都有国、野两类政治区域,且这两类政治区域各自有不同的管理制度和社会职能。而到春秋战国时期,国、野渐趋一体化至无界限之分。这一变化(     
A.反映社会等级趋向平等B.说明中央集权日渐加强
C.导致战争频发社会动荡D.源自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2. 下表为《左传》的相关记载。该表体现出当时(     
言论出处
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左传·桓公六年》
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左传·庄公三十二年》

A.王权借助神权统治B.国家治理蕴含理性色彩
C.宗教迷信思想盛行D.以民为本思想成为主流
2022-11-28更新 | 292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A10联盟2023届高三11月段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 西汉初年“大侯不过万户,上者五六百家”。到文景时代,“流民既归,户口亦息,列侯大者至三四万户,小国自倍,富厚如之。”这一现象说明西汉初期(     
A.经济政策适应了现实需要B.人地矛盾开始出现
C.大一统思想促进社会稳定D.中央集权面临挑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4. 晋、南朝的正统艺术以空灵、平淡为尚,文人书法表现为洒脱、阴柔气象,而北朝疆域天真质朴、雄强大气的石刻文字——魏碑成了后人反正统书法的范式;自隋至唐,极重法度的楷书在有唐一代达到高潮,温柔敦厚、法度森严的颜体楷书是唐代书艺的标志。这一时期书法艺术的变化
A.深受儒学思想境遇起伏的影响B.反映民众审美观念趋向一致
C.取决于统治阶级的偏好与推崇D.体现了书写者不受礼法约束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5. 辽朝的汉文国号,主要针对汉人及部分汉化程度较深的契丹人,称“大契丹”或“大辽”,或两者并用。而辽朝的契丹文国号则是针对契丹人及其他北方民族,始终称“哈喇契丹”。汉文国号与契丹文国号的歧异,表明辽朝(       
A.重视协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B.文化的多样性和交流频繁
C.力图遏制地方豪强势力膨胀D.兼有游牧社会与农耕社会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6. “抽解”即缴纳进口税制度。《宋会要辑稿》记载:“抽解旧法十五取一,其后十取其一,又其后择其良者谓如犀象十分抽二分……舶户惧买抽买数多,所贩止是粗色杂货。”这表明宋代
A.政府政策影响商品交易
B.商业经营环境较为宽松
C.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发展
D.对外贸易税收系统混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7. 元仁宗时有官员上书:“远方蛮夷顽犷难制,必任土人,可以集事。今或阙员,宜从本俗,职权以行。”基于此,元朝创立了“蒙夷参治”之法,实行土官制度,并把土官正式纳入了国家统一官吏体系加以管理,对土官的承袭、升迁、惩处等作出明确规定。这些举措(     
A.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治理B.完善了地方监察制度
C.折射出当时行省地位下降D.解决了边疆分裂隐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8. 下表是17至18世纪中国白银购买力情况。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赋税的货币化导致白银贬值B.商税已成为政府的主要税源
C.产品在对外贸易中处于顺差D.明清对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9. 19世纪70年代,清朝政府内部的一班御史文官和翰林学士,标榜风节,“严义利之分”,内恤民愿,外争国权,以经世匡时为己任,屡上封事,弹劾大臣,一时遂有“清流党”之称。“清流党”(     
A.并不全面否定洋务事业B.在当时清廷中居主导地位
C.主导了清廷的内政外交D.遏制了晚清王朝吏治的腐败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10. 据记载,1891年1月,福建福州建宁有人购买机器,建立了一个机器制茶厂,其机器“租与建宁府种茶之家”,受到茶农欢迎,制茶厂“头一年对前来求焙制的人无收费,以后收费亦将远比手工收费为低”。该做法(     
A.顺应了经济近代化的发展潮流B.推动商品经济逐渐取代自然经济
C.抵制了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D.增强了中国制茶业的国际竞争力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1. 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初步仿行了“利君"“利民”而独“不利百官”之君主立宪政体,还动用政府资源以“开民智”的形式对民众进行宪政、自治及行使民主权力等系统训练,进而达到制衡官僚集团的目的。清政府此举
A.维护了清王朗摇摇欲坠的统治B.缓和了中央与地方的尖锐矛盾
C.本质上仍是中体西用思想延续D.有利于近代中国政治体制进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2. 下列为1926年《北华捷报》(上海租界内英文报纸)投书人的言论交锋,这反映了当时(     

“把洋人拉到和不受保护的中国人一样的境地,对可怜的人民丝毫没有用处!”

——署名“Ajax”的读者,19261I27日《北华捷报》

“在中国百姓心目中,‘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才是正义和平等的象征……些压迫百姓的军阀并未骚扰享有特权地位的洋人。我以为,这将会使农民们更加憎恨洋人,而洋人显然是和这些军阀结为同盟的。

——署名“F.D.Z."读者的回应,1926124日《北华捷报》

A.反帝反军阀战争取得完全胜利B.租界居民积极支持北伐战争
C.农民成为当时革命战争的主力D.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力扩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3. 如表所示为1928年和1934年南京国民政府部分商品的进口税率。由此可知,当时的关税改革(     
年份竞争性进口商品总税率工业原料和机器设备进口平均税率
19284.1%5.5%
193428.9%15.7%
A.源于民众反帝爱国运动的压力B.体现了政府回收主权的成果
C.为官僚资本的膨胀提供了便利D.降低了民族工业发展的成本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4. 1937年12月,中共创办《群众》周刊,并严格遵守国民政府的报刊送审制度,积极宣传孙中山的革命精神,维护蒋介石的抗战领袖地位,揭露和批判不利于团结的妥协投降行为,同时还对敏感政治事件保持适度的缄默。中共这些举措(     
A.增强了国民党全面抗战的决心B.推动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壮大
C.加速了全民族抗战时期的到来D.适应了民族战争发展的需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