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江苏 高三 一模 2023-03-23 741次 整体难度: 较难 考查范围: 中国古代史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文化史(旧)、中国近现代史 、世界史 、选修(旧)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 西周至春秋时期,不少诸侯国未能严格执行嫡长子继承制,如齐国“传弟或其他” 与“传子者”不相伯仲;楚国虽然传子,但多“行少子继承制”;秦国则信奉丛林法则,“择勇猛者立之”。这反映了(     
A.分封制有名无实B.宗法制遭到破坏
C.世袭制不能延续D.禅让制影响久远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2. 唐朝宰相薛元超以门荫入仕,感叹“吾不才,富贵过人,平生有三恨,始不以进士擢第”;诗人章孝标中进士后,作诗抒怀:“及第全胜十政官,金鞍镀了出长安。马头渐入扬州郭,为报时人洗眼看!”由此可知,唐朝科举(     
A.成为官员选拔的主要途径B.通过进士科考试即可任官
C.注重诗赋等个人文学才能D.进士出身的官员声望较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3. 《清明上河图》中有个有趣的现象,画上似乎只有一个正在运输货物的胡人,除此之外,再难找到胡人的身影,可谓“千汉一胡”。这与唐代胡人满京城,贩卖各种物品的情况完全不同。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政局状况B.民间习俗C.思想观念D.经济水平
2023-03-22更新 | 304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4. 清朝初期,政府曾允许关内人民去东北垦荒。但康熙年间,当局以会破坏“龙脉风水”为由,禁止关内人民迁移东北。但河北、山西、山东等省的民众仍然越过封锁,到东北地区寻找生活的出路。这一举动(     
A.引起了社会人口的膨胀B.加剧了清朝统治的危机
C.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开发D.改变了东北的经济结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5. 《海国图志》刊行之初得到了当时一些文人和官员的赞赏,其中大多数只是为书中展现的万国风土人情所折服,却对该书核心观点“师夷长技以制夷”漠然而视。该现象折射了(     
A.西方的风土研究比技术更有价值B.学习近代科技不能挽救民族危机
C.作者的思想主张危及统治者利益D.封建传统积习太深难以迅速转向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6. 胡适曾说,“文化自有一种‘惰性’,全盘西化的结果自然会有一种折衷的倾向。 …… 如果我们自命作领袖的人也空谈折衷选择,结果只有抱残守缺而已”,因而他认为“不妨拼命走极端”。由此可知,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意在(     
A.推动学习西方文化B.全盘否定传统文化
C.折中调和中西文化D.以新文学再造文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7. 抗战部队中有大量的“地方军”,其中来自云南的滇军作战英勇令日军胆寒,被称为“南蛮兵”“猴子军”。下图即是滇军60军在某次战役中的进军示意图,对该战役评判正确的是(     
A.粉碎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
B.抗战初期华北战场战斗最激烈的战役
C.以破袭日军交通线为主要斗争目标
D.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8. 1950年11月,上海市戏曲界成立了时事宣传委员会,经常组织评弹时事宣传队在各里弄演出《不屈服的人民》《分清敌我》《光荣的儿女》等短篇评弹,受到广大居民的欢迎。这些活动(     
A.铲除了旧上海遗留的社会毒瘤B.提高了广大市民的文化素质
C.增强了市民对新政权的政治认同D.体现了“双百方针”的正确指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9.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之交,我国一些地方的红薯种植面积竟占到耕地总面积的40%至50%, 形成了“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的局面,而“那些热衷于红薯生产的官员,则被冠以红薯专员、红薯县长、红薯书记等”。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的需要B.左倾错误带来的经济困难
C.红薯有着极高的药用价值D.农业生产关系的急剧变革
2023-03-23更新 | 33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0.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银钱的借贷利息为10%—25%,谷物的借贷利息则为20% —33.3%;债务人无力偿还借债,债权人不仅可以没收他的田地房产,并且可以把他和他的妻子儿女卖为奴隶。这反映了古巴比伦(     
A.城邦经济以工商业为主B.维护奴隶主利益和权威
C.自由民不享有政治权利D.君主专制制度尚未建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