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吉林省长春博硕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吉林 高一 阶段练习 2023-04-28 4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中国近现代史 、文化史(旧)、政治史(旧)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 1859年,英法进京交换《天津条约》批准文书,见大沽口海河堵塞,指责中国失信并派随带的海军进攻,僧格林沁下令狙击。对此,清朝解释海河既为中国领河,中国自有设防权。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半殖民地程度加深B.近代海防兴起
C.闭关自守不断强化D.主权观念萌发
2023-03-22更新 | 441次组卷 | 13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2023届高三2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2. 1919年3月,李大钊、蔡元培等人成立了北京工读互助团,帮助北京的青年通过半工半读的方式达到教育和职业合一的理想。五四前夕,诸多知识青年通过学校、工厂、报刊、社团等多种平台聚集在一起,传播信息,交流思想。这些现象(     
A.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深入与发展B.为中共的成立提供了实践基础
C.直接促成了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D.体现了国人探索国家发展道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 五四期间的学生领袖罗家伦从切身经历出发,感受到了“五四”前后的变化。“五四”前大家多谈“受了多少压迫,经了多少苦战”,“五四”以后则“形势大变,只听得这处也谈新思潮,那处也谈新思潮;这处也看见新出版品,那处也看见新出版品”。这反映出“五四”运动(     
A.挽救了民族危亡B.推动了民主革命转型
C.推动了思想解放D.影响了反帝运动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4. 1927年7月,周恩来主持武汉会议,会议决定南昌起义后“立即南下,占领广东,夺取海口,以取得国际援助,再举行第二次北伐”。9月,毛泽东主持文家市会议,决定秋收起义队伍从进攻长沙改为向山区进军。这些决定都是基于(     
A.八七会议的反思与决策B.对敌强我弱局势的认识
C.共产国际对革命的指导D.“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2023-03-23更新 | 383次组卷 | 8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5. 1920年工农业总产值中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单位:亿元)
工农业总产值%农业产值%个体手工业产值%资本主义工矿产值%
总值:219.03
商品经济:97.66
自然经济121.37
100
44.59
55.41
165.20
61.96
103.24
100
37.55
103.24
30.22
12..09
17.13
100
40
60
23.61
23.61
100
100

1936年工农业总产值中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单位:亿元)
工农业总产值%农业产值%个体手工业产值%资本主义工矿产值%
总值:306.12
商品经济176.23
自然经济129.54
100
57.68
43.32
199.23
87.38
111.85
100
43.86
56.14
44.22
26.53
17.59
100
60
40
62.67
62.67
100
100

导致表格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国民政府形式上完成统一B.实业救国思潮的不断发展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D.列强对中国侵略相对减弱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6. 1928年,毛泽东指出:“现在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依然是城市买办阶级和乡村豪绅阶级的统治……全国工农平民以至民族资产阶级,依然在反革命统治之下。中国迫切需要一个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这个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领导才能完成”。这一论述意在(     
A.明确指出中国革命的性质B.纠正党内“左”倾错误的发展
C.推动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D.论证工农武装割据的必然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7. 1937年7月15日,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亲爱的同胞们!现在为求得与国民党的精诚团结……我们准备把这些诺言中在形式上尚未实行的部分,如苏区取消,红军改编等,立即实行,以便用统一团结的全国力量,抵抗外敌的侵略。”这一宣言(     
A.推动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B.确立了全面抗战的路线方针
C.促进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D.适应了民族抗战形势的需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8. 下图是一份从重庆发往上海的绝密电报底稿。因为年代久远,这份泛黄的电报稿上没有确切的发报时间,只是注明“甲发电第377号”。戴笠将这个情报提供给重庆防空单位,作为施放警报的根据。由此推断该电报发送的背景是(     
限一个小时到.该白俄(一名参加日本特务机构的白俄罗斯人)如能将重庆敌方间课机关及其负责人报告吾人因而破译者。吾人决予重赏,目前如由陈先生担保,吾人亦可先予以若干之资助也。”
A.东北三省沦陷B.日本策划华北事变
C.全面抗战爆发D.远征军赴缅甸作战
2023-03-26更新 | 189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9. 1941年,中国共产党指出:“针对着敌人企图吸收法币,收括现银,滥发伪币的金融政策,政府银行应发行地方货币并确定为当地唯一通行的货币本位,以便打击伪钞,保护法币,阻止现银与法币流入敌区。”这在当时(     
A.促进了国共合作抗日形成B.有利于发展抗日根据地的经济
C.保障了双减双交政策开展D.间接加速了国统区经济的崩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0. 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期间,中国向苏联提供了价值4.5亿美元的矿石,向美国提供了价值7.48亿美元的桐油和锡、钨等矿产品,向英国提供了价值1.48亿英镑的农、矿产品。由此说明,抗战期间中国(     
A.支援了盟国的反法西斯战争B.加快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D.扭转了近代以来的贸易逆差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11. 近代著名报纸《大公报》在《毛泽东先生来了》一文中写道:“昨日下午三点多钟,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这一报道反映出
A.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人真诚地谋求和平
B.国人十分期盼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的实施
C.国共合作、和平建国成为中外共同的期盼
D.大众传媒是影响当时形势政局的重要力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2. 毛泽东说:“我们虽然提出了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的口号,但是如果没有三军挺进中原,没有刘邓的千里跃进,我们的12月会议是不敢开的,这个口号我们也是不敢提的。”此次军事行动(     
A.增强了军民抗战到底的信心B.揭开了伟大战略决战的序幕
C.促使解放战争出现战略转折D.导致外线作战转到内线作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3.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制止投机资本制造的市场混乱,党和政府进行了“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仅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结束了连续十几年物价暴涨的局面。这一胜利(     
A.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B.推动了计划经济体制最终形成
C.提高了人民对新政权的认同感D.标志着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完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4.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新中国进行以156项工程为核心的工业化建设。如图可反映出这一时期(     

A.重视农业和轻工业同步发展B.工业建设考虑地域均衡
C.完全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D.不利于工业的良性循环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5. 新建项目布局本着“大分散、小集中”的精神,少数国防尖端项目要“靠山、分散、隐蔽”。在此精神指导下进行的大规模建设,初步改变了中国内地基础工业薄弱、交通落后、资源开发水平低下等状况。由此推断,这些项目建设处于(     
A.经济恢复期间B.抗美援朝时期C.一五计划期间D.三线建设时期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6. 20世纪60年代末,某外国评论家注意到了中国外交思想的转变,他将这种转变比喻为“不怕南面虎,要防北方熊”。中国外交思想的转变(     
A.从根本上化解了中美矛盾B.显现出了睦邻外交的特征
C.打破了外交上的孤立局面D.基于中国国家利益的考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7. 1979年12月,安徽省委书记万里指出:包产到户不同于分田单干。……它是一种责任到户的生产责任制。是搞社会主义,不是资本主义。1980年4月《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名为“联产计酬好处多”的文章,引起强烈反响。有人赞成,有人怀疑,甚至内部刊物提出了“分田单干”违背了党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这主要说明(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开放性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迫切性
C.包产到户不符合中国农村实际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曲折性
2023-02-09更新 | 67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部分市州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元月联调(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8. 自蔡英文上台后,巴拿马、多米尼加等8个国家或地区先后宣布与台湾“断交”,台湾所谓的“邦交国”仅剩14个;此外,因其拒不承认“九二共识”,世界卫生组织自2017年起连续六年拒绝台湾参加世卫大会。这些事实反映了(     
A.国际社会支持两岸和平统一B.“一个中国”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
C.中国国际地位获得大幅提高D.“一国两制”政策是历史大势所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些思想理论(     
A.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B.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C.指导民主革命取得了胜利D.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20. 中国政府积极开展对外援助工作。截至2011年底,中国政府帮助受援国建成了2200多个与当地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类项目,改善了受援国基础设施状况,增加了税收和就业,繁荣了城乡经济,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这一系列举措(     
A.遵循了“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
B.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的重要创举
C.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和平的国际环境
D.体现了中国在世界发展中的大国担当
2023-03-02更新 | 421次组卷 | 9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名校
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旧社会伦理道德的心理惯性依然存在,思想上和心理上的弊病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阻碍因素。但是,受五四运动前后急剧动荡社会现实的影响,人们的社会心理发生了重大变化,主流社会心理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助推因素。

——改编自《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社会心理分析及其启示》

材料二   纵观整个抗战时期,国人对战争前途走向的认知,既非从始至终都存有必胜信念,也非一直悲观失望,而是随战争形势起落,几经变化。193810月后受战争形势影响,悲观情绪不断滋长,抗战必胜的信心与此前相比明显下降。……194325日,重庆《新华日报》发表社论:“(令)我们愉快的是百年的锁链已开始解除,我们更能挺起胸,昂起头,以更充沛的精神抗战到底。”

——改编自《抗日战争转机与社会心理变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四运动前后社会心理变化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和1938年相比,1943年国民重拾抗战信心的主要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22. 【中共土地政策】

材料一   土地革命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党践行初心和使命的具体体现。党领导广大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就是要让广大农民翻身得解放,就是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争。随着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土地革命广泛地开展起来。在三年多土地革命实践中,基本形成一套比较切实可行的土地革命路线、政策和方法。农民政治、经济上的翻身,迅速分清了国共两党和两个政权的优劣,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革命积极性。他们拥护共产党,纷纷参加红军,慰劳红军,形成了鱼水相依、血肉相连的党群关系、军民关系。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共党史出版社,2021.2

材料二   1947年6月至8月,人民解放军渐次转入战略进攻和战略反攻。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新形势,要求解放区更加普遍深入地开展土地制度改革。正如毛泽东指出:“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从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到1947年下半年,解放区三分之二的地方已基本上实现了“耕者有其田”,但还有三分之一的地方没有进行土地制度的改革;已进行改革的地方,有的也不够彻底。为了推动解放区土改运动进一步发展,1947年7月至9月,刘少奇在西柏坡主持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土地制度改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根本上摧毁中国封建制度根基的社会大变革。土地制度改革,为打败蒋介石、建立新中国奠定了最深厚的群众基础。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共党史出版社,2021.2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土地革命的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土地革命和1947年土地改革的相同之处。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名校
2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发奋图强,在较短的时间里,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里程碑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由于时代条件的局限和实践经验的不足,加之毛泽东的理论探索是在""倾思想盛行的大环境下进行的,中国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之中也经历了一些曲折。但毋庸置疑的是,毛泽东在这一历史时期探索的成果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视域下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   邓小平指出:“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做起的。”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之所以首先从农村开始,一方面是因为农村是受传统计划经济制度压抑较严重的社区,从相对意义上说,农村居民是传统计划经济制度的“牺牲者”,很多农民连温饱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因此,广大农民群众对改革传统计划经济制度具有更高的积极性。其次,在传统计划经济制度下,农村与城市是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农村与城市的经济往来较少,且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农村占很大比重,使得农村的经济制度变迁可以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内进行,可能遇到的阻力也比较小。该制度变迁源于农民自发的行动,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也说明中国经济制度变迁的市场化方向是生产力发展所要求的方向,是正确的方向。

——摘编自许经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制度变迁回顾与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我国在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的“伟大成就”和“曲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推进的原因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认识。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中国近现代史 、文化史(旧)、政治史(旧)

试卷题型(共 23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20
材料分析题
3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中国近现代史
2
文化史(旧)
3
政治史(旧)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4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单题
20.4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单题
30.65五四运动的意义单题
40.65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单题
50.65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单题
60.4毛泽东思想的诞生单题
70.6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单题
80.4全民族英勇抗战单题
90.65敌后战场的抗战单题
100.65抗日战争胜利的进程单题
110.4重庆谈判  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单题
120.65全面内战的爆发单题
130.85恢复国民经济单题
140.65一五计划单题
150.4工业、农业领域的成就(1949-1976)单题
160.4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70年代)单题
170.65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单题
180.65在应对风险挑战中推进各项事业单题
190.6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括提出单题
200.4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单题
二、材料分析题
210.4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东方主战场
220.65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230.65大跃进运动与人民公社化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一五计划  三大改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