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衡水卓远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内蒙古 高一 阶段练习 2023-07-05 3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经济史(旧)、文化史(旧)、世界史 、政治史(旧)、选修(旧)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 西欧在“黑死病”过后,人口数量下降,需求减少。但是活下来的人无偿占有了死者的财富,具备了购买能力,一夜暴富,导致社会上很多人产生了独享、占有、自豪与贪婪的社会动机和相应的享受、短见、炫耀与奢侈消费动机,特别是对东方香料和奢侈品的高档需求增加,这些动机增强了当时人们对市场需求的强大动力。这主要表明(     
A.资本输出成为扩张的主要形式B.人文主义提供了探险精神动力
C.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极其残酷D.人的贪婪构成市场需求的动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2. 布罗代尔在《15到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一文中指出:“由于15世纪地理大发现,欧洲一鼓作气地(或几乎如此)挪动了自己的疆界,从而创造了奇迹。”这一“奇迹”主要是指
A.西欧成为世界中心B.世界市场最终形成C.开辟欧亚海上航路D.世界初步连为整体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 西方有学者认为,“在尘世的时候,我们希望获得尘世的光荣是对的。当我们到达天堂,不再希望和关心尘世的光荣时,人们可以希望享受天上更高的荣耀。因此,我认为,凡人首先关心凡人的事情,这是一个正确的次序”。该学者是
A.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B.宗教改革时期的新教徒
C.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D.自然科学领域的科学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4. 学者陈乐民把“人与上帝”的关系问题比喻为一团线的线头,抓住线头牵拉开去,把线团打开的整个过程,就是十四到十八世纪所发生的思想革命。通过这个“革命链条”,“人”一步一步地从“神”的迷信中解放出来。该学者描述的“革命链条”(     
A.得益于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展B.推动了欧洲的社会转型
C.抨击了教会腐败和保守思想D.起源于自然科学的进步
2022-11-30更新 | 1223次组卷 | 24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华南师大附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5. 以下内容节选自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法令。
第三条   地主具有土地全部所有权,地主须分给农民永久所有的宅旁园地和耕种的份地,以便保障农民的生活和保障其履行对国家和地主的义务。
第四条   农民从地主那里取得土地,必须以劳务或现金方式赎买。
说明这场改革
A.根本上改变了土地性质B.完全满足了农民的要求
C.具有不彻底性和欺骗性D.直接触及沙皇专制统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6. 在1787年制宪的时候,麦迪逊说:“这就需要筑起一道篱笆,即挑选一部分经过启蒙的公民,人数有限而立场坚定,时时能够起来提出异议,对付激进狂躁的众议员,保护有可能受到多数人压迫的少数。”据此推断,美国设立参议院的目的是
A.削弱众议院的职能B.实现权力制衡C.避免少数人的暴政D.实行精英政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7. 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英国,根据财富数量排列的职业团体堆积重叠,且彼此之间的相互交叉十分严重,以致于没有办法在整个社会金字塔上画出水平等级线来;而在法国,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一种三级结构的存在∶贵族、资产阶级和平民。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当时(     
A.法国革命运动未能动摇贵族的地位B.英国工业革命推动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C.工业革命加速了法国等级制度的瓦解D.英国贫富分化现象得到有效的解决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8. 下图反映了英国就业人口结构的变化。这一变化说明工业革命(     
A.使生产力获得极大发展B.使社会产业结构发生变化
C.使管理方式发生重大变革D.导致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9. 1871年年底,马克思撰文指出:“无产阶级在反对有产阶级联合力量的斗争中,只有把自身组织成为与有产阶级建立的一切旧政党不同的、相对立的政党,才能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由此可见,马克思(  )
A.重视提高无产者的思想觉悟B.主张发挥工人阶级的主体地位
C.强调社会主义革命条件已成熟D.要求组建强有力的新型政党
2023-02-08更新 | 155次组卷 | 4卷引用:周周清05(第10-11课)-【周周清】高一历史随堂小练卷(中外历史纲要下)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0. 1905年,伊朗(时称“波斯”)发生了立宪革命,一位目击者写道:我以为东方正从酣睡中觉醒。在中国,它表现为一种显著的反抗外族的态度;在波斯……觉醒似乎表现为偏向民主改革的形式。东方的觉醒
A.表现为民族民主运动兴起B.摧毁了亚洲各国的封建势力
C.彻底瓦解了世界殖民体系D.实现了亚洲各国的民族独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1. 《棉的全球史》写道:“18世纪末,一名欧洲妇女纺出的纱线在印度要300人才能完成;到19世纪初,印度从棉产品的生产国变为购买国。”英国的蒸汽机和科学彻底摧毁了印度农业和制造业的结合。这反映了(       
A.英国的工业革命已基本完成B.印度传统的小农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工业革命对印度原料的依赖D.殖民侵略客观上推动了印度的转型
2023-07-05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衡水卓远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2. 列宁指出:它(凡尔赛体系)使世界十分之七的人口陷于被奴役的地位。这些奴隶遍及全世界,受英国、法国和日本等一小撮国家的宰割。这表明该体系
A.解决了法德之间的矛盾B.形成了稳定的国际和平体系
C.带有帝国主义的掠夺性D.巩固了英国殖民帝国的地位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名校
13. 不论是农民还是城市人民,全俄国的人民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正如布尔什维克所预言的,这场战争成了沙皇制度垮台的催化剂。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俄国进行自上而下改革的必要性B.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国内的矛盾
C.沙皇专制统治遭到民众激烈反抗D.二月革命为沙俄专制统治倒台奠定基础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14. 1920~1921年,列宁发现当时的苏俄“汽车不完全按照甚至常常完全不按照掌握方向盘的那个人所设想的那样行驶”。据此判断,列宁
A.提出直接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B.已认识到亟需调整经济发展战略
C.主张放弃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D.否定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作用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名校
15.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民族民主运动,促进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下列关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A.印度尼西亚共产党人发动了反对法国的民族大起义
B.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使印度迅速赢得民族独立
C.埃塞俄比亚最终击败意大利侵略军恢复了国家独立
D.墨西哥通过民主改革而走上了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2020-06-29更新 | 451次组卷 | 17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6. 一位亲身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中国记者在其作品中写道:“一些大国为了自保‘平安’,竟出卖了小国主权,以为这样就会填饱纳粹那帮家伙贪婪无止境的肚皮。”“这些大国”的主要目的是(     
A.确保本国的既得利益B.维护世界和平发展
C.遏制法西斯侵略扩张D.协调欧洲国际关系

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名校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18世纪,由于各种现实动机与航海技术的不断进步,亚洲和欧洲的航海家都发起了大规模的航海活动……欧洲人开辟了多条新的远洋航线。欧洲影响力的扩大有助于全球性的交通、通信和交流网络的建立……在错综复杂的贸易网络中诞生了一个世界性的经济体系。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等

材料二   所谓大发现是指欧洲的扩张运动,它开辟了新的海上航道。15世纪末开始的欧洲扩张不仅仅归功于葡萄牙王子航海家亨利及哥伦布这样勇敢的水手们,也归功于整个基督教,更重要的是归功于在城市中特别是里斯本和塞维利亚聚合的特权集团。当时东方在地理上虽十分遥远,但东方的财富、宝石、贵金属等构成了对欧洲人的诱惑。引起欧洲经济扩张的地理发现在人类历史上掀起了一场革命。

——摘编自德尼兹·加亚尔·贝尔纳代特·德尚等著《欧洲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在新航路开辟过程中,“欧洲探险者”及其开辟出的“交通和交流网络”的主要史实。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5世纪末欧洲得以扩张的原因和条件。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二:某国宪法的若干条文:第十五条:联邦主席由普鲁士国王担任,并享有皇帝的尊称,是国家的元首……

第十七条: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八条: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7-18世纪的英国是怎样实现有效控制“控制者”的?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国的政体及其特点。英国和该国的国家权力中心分别是?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1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1年初,列宁开始构想一个包含多种经济成分的新的经济体制,其核心是“退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间接地向社会主义过渡…开始探索在没有典型的资本主义发展、经济文化落后的苏俄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摘编自杨军、梅荣政《列宁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演进、思想内容和启示》。

材料二:斯大林说:“不是发展任何一种工业都算做工业化。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他认为,优先发展轻工业“就是自杀”,苏联“就会在用新技术武装起来的资本主义包围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状况”。他号召创造“布尔什维克的速度”,认为苏联“比先进国家落后了五十年至一百年”“应当在十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

——摘编自闻海《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及历史地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的经济体制”在农业、工业方面的具体举措,并分析实施“新的经济体制”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斯大林关于工业化的看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斯大林提出上述看法的原因。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经济史(旧)、文化史(旧)、世界史 、政治史(旧)、选修(旧)

试卷题型(共 19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16
材料分析题
3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经济史(旧)
2
文化史(旧)
3
世界史
4
政治史(旧)
5
选修(旧)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65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单题
20.4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单题
30.65文艺复兴的背景和核心思想单题
40.4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单题
50.85俄国农奴制改革 单题
60.651787年宪法的背景、内容和原则单题
70.4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单题
80.85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单题
90.65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单题
100.85伊朗立宪革命 单题
110.65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单题
120.85凡尔赛体系单题
130.94二月革命及其爆发前俄国的现状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单题
140.85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和内容  新经济政策单题
150.94二战胜利的原因及影响单题
160.85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单题
二、材料分析题
170.85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180.85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190.85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