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10·选必一第10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全国 高二 课后作业 2023-08-26 9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中国近现代史 、经济与社会生活

一、简答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简答题 | 较易(0.85)
1. 如何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法制建设的时代特色?
2023-08-26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10·选必一第10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简答题 | 较易(0.85)
2. 如何理解改革开放对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
2023-08-26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10·选必一第10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二、填空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填空题 | 容易(0.94)
3. 社会主义法制的内涵: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国家实施的体现____的法律制度。
2023-08-26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10·选必一第10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填空题 | 较易(0.85)
4. 社会主义法制的成就:改革开放以前
(1)20世纪50年代,是中国社会主义法制的____。我国制定了____等法律、法令。1954年,第一届全国依深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制定了____,确立了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制度、立法制度、司法制度,初步奠定了____
(2)“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法制遭到____
2023-08-26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10·选必一第10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填空题 | 较易(0.85)
5. 社会主义法制的成就:改革开放后
(1)1982年,我国通过____,在此前后,我国还制定了____等一批基本法律。中国的法治建设进入____
(2)20世纪90年代,中共十五大报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要____,将以往的“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改为____。到2010年底,____形成。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____的重要标志。
(3)中共十八大以来,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____,把中共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特别是____载人国家根本法。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____。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____的法律,被称为____
2023-08-26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10·选必一第10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填空题 | 容易(0.94)
6.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社会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集体和个人,全国劳动模范____,“铁人”____,党的好干部____,解放军好战士____,科学家____等是杰出代表。全社会形成了____的道德风尚,____的政治氛围,____的行动准则,____的新型人际关系。
2023-08-26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10·选必一第10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填空题 | 较易(0.85)
7.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改革开放后
(1)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加强____建设。
(2)20世纪90年代,我国又开展以____为主要内容的三大系列创建活动。1994年,中共中央先后颁布了____,把____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工程加以维进。
(3)2001年,中共中央在总结以往思想道德建设经验的基础上颁布了____,从____的高度进一步规划思想道德建设。
(4)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在____中第一次提出建设____的战略任务。
2023-08-26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10·选必一第10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三、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主题一新中国的法制建设

材料一   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做为国家的根本大法,与《共同纲领》相比较……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制度向社会主义类型的国家制度的新的飞跃。据统计,19499月至19548月,中央颁布的法律、法令、法规文件达530件,初步形成了一个包括宪法、行政组织法、刑法、婚姻家庭法、经济法、劳动和社会福利法、科教文化法、军事法、民族法等众多法律在内的法律体系。

——摘编自《19491954年的中国政治体制》

材料二   1954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为宪法的内容(部分)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第二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度注重法制建设,已制定宪法和现行有效法律(截至2010年)共237件、行政法规690多件、地方性法规8600多件,保护改革开放和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

——摘编自赵惜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发展历程的全景回顾》

材料四   改革开放30年来,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中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1999年,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宪法。2004年,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包括公民的生存权、发展权及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基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和宗教信仰自由,在立法、执法、司法等各个环节得到了更加充分的保障。在现行宪法基础上,制定并完善了一大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法律体系日趋完备,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基本实现了有法可依。

——摘编自《中国的法治建设》

主题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材料五   20世纪50年代末,鞍钢掀起了一场群众性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并形成了“两参一改三结合”的管理制度。1960年,毛泽东代中央起草批示,将这一制度称作“鞍钢宪法”,要求在工业战线加以推广。在新中国成立后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工人阶级创造并积累了丰富的、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经验和管理思想。据宋铁春回忆,“鞍钢宪法”诞生之前,广大基层的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对社会上盛行的长官意志……尤其对苏联式‘一长制'极为不满,迫切需要一种人性化、科学化、民主化的管理方式取而代之”。这使得“鞍钢宪法”的诞生带有了必然性。

——摘编自周勇《“鞍钢宪法”的历史考察》

材料六   新中国成立以来,伴随着东北工业基地建设发展起来的东北劳模及劳模精神,以其独特的方式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以及个人发展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力量。东北劳模身上体现的淡泊名利、全心全意为党和人民服务的浩然正气,对纠正东北地区领导干部的“四风”问题,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有重要作用。东北劳模以其实际行动和高尚品质激励和引领人们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理念,并且成为影响和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处理好各种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关系和谐健康的榜样。东北劳模作为榜样和人生标杆,身体力行地为普通劳动者指明了人生方向,并充分证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空间很大,只要有志气有闯劲,普通劳动者也可以在广阔的舞台上展示自己的人生价值。”

——摘编自李泽军《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东北工业劳模研究》

材料七     

50年代初期1950年“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是建国以来的首届劳模大会,评选出的新中国第一代劳模主要是革命战争中已逝的英雄和烈士,以及在新中国建设过程中积极生产的先进工作者。
1956年开始劳模评选开始从强调体力劳动转为强调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这一时期的劳模人物中工人阶级占大多数,农民所占比例相对减少。
1978年至今1982年,国家将奖励劳摹写入宪法。1989年后国务院规定基本每五年表彰一次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一直延续至今。2005年第一次将进城务工人员及民营企业家列入评选范围,第一次将劳模人选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公示。2018年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奖励了来自不同行业和国家的110位优秀代表。

——郭莹《建国以来中共劳模评选的历史演变》

材料八   19859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全国代表大会,主题是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为了给“七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精神保障,会议对忽视精神文明建设的现象提出了严肃的批评。会议强调,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深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进行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教育,反对和抵制资产阶级自由化,反对和抵制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和其他腐朽思想的侵蚀,发扬奋发图强、致力四化的献身精神,这是保证我们的事业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思想条件和群众条件。针对党风和社会风气方面存在的问题,邓小平着重指出:当前的精神文明建设,首先要着眼于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端正党风是端正社会风气的关键;改善社会风气要从教育入手;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思想文化教育要以社会效益为一切活动的唯一准则。

——摘编自郭德宏《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卷四)改革风云》

材料   九:“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文艺创作日益繁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为弘扬,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文化走出去步伐加快,国际传播能力大幅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摘自《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纲要》


基础测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法制建设的特点,并分析中国加强法制建设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性质。结合所学,从制度建设的角度概括这次会议的成果。
(3)根据史料三,概括改革开放时期我国法律建设的基本特点。
(4)根据材料四,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新发展及其意义。
能力提升✱
(5)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个改革开放后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典型事例,并谈谈你对民主法治建设的认识。
(6)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鞍钢宪法”产生的原因。
(7)根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北工业劳模的当代价值。
(8)根据材料七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劳模评选的目的,并简析改革开放以来劳模评选制度变化的原因。
历史纵横✱
(9)根据材料八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以来精神文明建设的启示。
(10)依据材料九及所学知识,分析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就及意义。
2023-09-01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10·选必一第10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四、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9. 1950年,沙爱云女士根据新《婚姻法》解除了婚约,并在《人民日报》上刊登启事:“于一九四八年未经本人同意,由父母做主与河南固始魏峰口头订婚并无正式手续,本人认为此婚约无效,已经政府批准解除”。据此可知(       
A.男女社会地位趋于平等B.婚姻自主的政策导向
C.婚姻广告具有法律效力D.旧式婚姻已基本消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0. 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部宪法(       
A.推动了土地改革运动的顺利进行B.开启了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C.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D.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1.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地方各级政府组织工作队开展了贫雇农诉苦大会和“算剥削账”等活动,逐步使获得土地的农民真正认清了“谁养活谁”的问题。农民由衷发出“以前是地主的天下,现在是我们的世界”的感概。这反映了新中国初期(     
A.农民民主意识逐步萌发B.社会主义改造如火如荼
C.村民自治工作成就斐然D.农村法制建设全面推进
2023-06-22更新 | 143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2. 表为1950-1953年《人民日报》对《婚姻法》的宣传中,所批判的各类观念的数量统计,这说明《婚姻法》的颁行(       

   

A.颠覆了封建社会的伦理秩序B.凸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提升了妇女的政治经济地位D.体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延续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3.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后,妇女主动提出离婚的案件有增无减。据统计,上海市自婚姻法公布后的10个月间,该市人民法院共受理4197件婚姻案件,其中由女方提出的占89%。这说明(     
A.男女平等得到充分落实B.女性民主意识日益增强
C.公民权利得到法律保障D.妇女解放取得明显成效
2023-06-13更新 | 523次组卷 | 9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2023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4.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提倡党政职能部门分开和废除干部任用的终身制,并大力支持有能力的年轻干部担任重要的领导职务。邓小平的这些做法(     
A.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B.以平反“冤假错案”为出发点
C.贯彻落实了“依法治国”方针D.有利于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5. 1982年宪法诞生于改革开放初期,涉及市场经济的修改内容如下表,从中可以看出(     
修宪年份修改内容(部分)
1988年私营经济首次进入宪法
1993年实行计划经济”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999年称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4年对非公有制经济由“引导、监督和管理”改为“鼓励、支持和引导”
A.国家重点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B.改革开放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地位上升
C.频繁修宪不利于市场经济理论完善D.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6.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通过经济计划的综合平衡和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协调发展。这一规定(     
A.适应了现代化建设的需要B.保障了人民的根本利益
C.旨在营造团结的社会局面D.为拨乱反正奠定了基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7. 1988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修改“八二宪法”,将第十条第四款“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修改为“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据此可知当时我国(     
A.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成B.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
C.政治制度体系初步确立D.法制建设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8. 下表说明,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中国(     
通过年份法律名称
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
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
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A.形成完整的法律体系B.发挥法律的监督作用
C.国家对市场的全面控制D.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23-05-21更新 | 296次组卷 | 14卷引用:北京市平谷区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9. 2002年,我国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随后出台了《营利性治沙管理法》等法规,2005年,国务院批准了《全国防沙治沙规划(2005-2010年)》。这一系列的治沙实践(     
A.践行了依法治理的理念B.美化了边疆地区的环境
C.表明生态建设成为主旋律D.维护了党的统一的领导
2023-06-04更新 | 254次组卷 | 5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等四地2023届高三模拟(五)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0. 1950年评选出的新中国第一代劳模主要是已逝的革命英雄和烈士,以及积极生产的先进工作者。1956年劳模评选开始从强调体力劳动转为强调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2005年第一次将进城务工人员及民营企业家列入评选范围。这表明我国的劳模评选(       
A.符合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策B.缺乏合理的统一标准
C.体现了主流劳动价值观念的变化D.人员结构长期不合理
2023-07-09更新 | 256次组卷 | 10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21. 1958年1月5日,毛泽东同志来到杭州小营巷视察爱国卫生工作。在这里, 他肯定了杭州的卫生工作,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热情。当时,爱国卫生运动(     
①与创建文明城市的活动同步进行②体现政府对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视
③有助于文明卫生生活方式的养成④是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2. 从2003年开始,我国将9月20号确定为“公民道德宣传日”。2007年9月,在全国首次评选表彰道德模范,李素丽等53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这说明,我国(     
A.公民素质得到不断提高B.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C.道德建设成为社会共识D.切实贯彻爱国主义教育方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2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虚心学习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但我们不能数典忘祖,不能照抄照搬别国的发展模式,也绝不会接受任何外国颐指气使的说教。”其主旨是(     
A.继承传统,抵制西方文化B.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C.立足现实,坚持文化自信D.强调坚持独立自主外交方针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24. 2022年11月30日,敬爱的江泽民同志逝世,中华大地笼罩在巨大的悲痛之中。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党的十六大的13年中,江泽民同志带领党的中央领导集体,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期间,我国取得的成就有(       
①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
②中共中央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③《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发布
④中国首次按国际标准建造交付出口船舶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五、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名校
25.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法治之路、民族区域自治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切决定于我们自己的事情干得好不好。我们在国际事务中起的作用的大小,要看我们自己经济建设成就的大小。如果我们国家发展了,更加兴旺发达了,我们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就会大。现在我们在国际事务中起的作用并不小,但是,如果我们的物质基础、物质力量强大起来,起的作用就会更大。

——邓小平《目前的形势和任务》(1980年)

材料二   新中国分别于1954年、1962年、1979年、2002年四次组织民法典编纂。但囿于彼时经济、政治、社会和学术等条件的约束,均未成功。……中国编纂民法典的时代背景较之传统民法典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科技对民事权利、交易规则的冲击……现代风险社会对民事主体权利保护的挑战……,还应关注的一个时代特征具有强烈的中国特色,即非公有制经济飞速发展……2020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在民事实质法治层面,厘定民事权利与国家权力的边界,发掘中国人安身立命的实践理性、涵育美好人性、安领人心与人生的民法典,才是值得追求的。

——谢鸿飞《铸造中国社会的基本法:中国民法典的编幕历程》

材料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

——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讲话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新时期外交政策重大调整的方向及其遵循的外交理念,并列举一例中国在大国外交上取得的成就。
(2)依据材料二,概括编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时代背景。结合所学,从“涵育美好人性、安顿人心与人生”的角度概述该法典的意义。
(3)依据材料三,概括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指导民族工作的新理念,结合所学,概述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的重点。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中国近现代史 、经济与社会生活

试卷题型(共 25题)

题型
数量
简答题
2
填空题
5
材料分析题
2
单选题
16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2
中国近现代史
3
经济与社会生活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简答题
10.85新中国的法制进程
20.85新中国的法制进程
二、填空题
30.94新中国的法制进程
40.85新中国的法制进程
50.85新中国的法制进程
60.9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70.8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三、材料分析题
80.6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50.65新中国的法制进程  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成就
四、单选题
90.65新中国的法制进程  恢复国民经济单题
100.65新中国的法制进程  一届人大与五四宪法单题
110.65新中国的法制进程单题
120.65新中国的法制进程单题
130.4新中国的法制进程单题
140.65新中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单题
150.65新中国的法制进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单题
160.65新中国的法制进程单题
170.4新中国的法制进程单题
180.4新中国的法制进程单题
190.65新中国的法制进程单题
200.6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单题
210.6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单题
220.6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单题
230.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单题
240.85现代食物的生产、 储备与食品安全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新中国的法制进程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