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广东省揭阳市普宁英才华侨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广东 高三 阶段练习 2023-09-07 7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中国古代史 、政治史(旧)、文化史(旧)、经济史(旧)、文化交流与传播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 中国是远古人类的重要起源地,已发现旧石器时代人类化石点遗址有数百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有1万多处,且分布广泛。这些文化遗存
A.体现人类社会的最早文明B.标志着早期国家已经出现
C.奠定多元一体的发展基础D.创造灿烂的青铜文明时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2. 在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存中,河南新密李家沟遗址出土了数量较多的人工搬运石块,学术界认为这些石块遗存与具有稳定栖居形态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更为接近。在对同时期的北京东胡林遗址研究时,鉴定出了比较丰富的炭化植物遗存,包括各类植物种子2000余粒。这些考古发现说明,当时(     
A.社会贫富分化严重B.农业和手工业开始分离
C.文明社会开始形成D.原始农业生产已经出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3. 周成王封其弟叔虞于唐。叔虞死后,其子燮继位,迁居晋水之旁,改国号为晋。据《史记·晋世家》记载,自叔虞成为唐国国君至韩赵魏三家分晋止,共有三十八位国君,其中父子相继的二十八人,兄终弟及的五人,叔夺侄位的四人。这表明当时
A.王位世袭制度衰亡B.分封制度开始解体
C.宗法制度受到冲击D.血缘纽带关系弱化
2021-05-18更新 | 201次组卷 | 4卷引用:超级全能生2021届高三3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全国丙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4. 有学者指出,西周分封制的实行是极郑重的,手续是极严格的。受封者不仅始封时要经过极严格的手续,而且新君继位后,还要“再受命”“再册封”,否则,这一世族和王室疏远了,必然会没落。该学者认为,西周的分封制
A.孕育了中央集权制度的雏形B.加强了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
C.扩大了西周王朝的统治区域D.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基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5. 如表所示为春秋至西汉苏浙闽部分地区墓葬出土金属农具。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时代地点出土农具出处
春秋丹徒铜锸《江苏丹徒粮山石穴墓》
春秋六合铜锄、铜铲《江苏六合程桥二号东周墓》
春秋战国绍兴铜铲形器、铜锂、铁镘《绍兴出土的春秋战国文物》
战国绍兴铁凹形锄、铁锂《战国铁农具的考古发现及其意义》
西汉崇安铁犁、铁锄、铁锼、铁斧、铁锯、铁五齿耙、铁镰《福建崇安城村汉城遗址试掘》
A.东南地区得到初步开发B.铁犁牛耕走向普及
C.经济重心南移不断加速D.精耕细作农业成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6. 《史记·楚世家》记载:(楚庄王)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大小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材料主要反映出当时
A.尊王攘夷,大国争霸B.迁都频繁,异姓反叛
C.周室衰微,诸侯争霸D.列国争战,诸侯兼并
2019-11-06更新 | 212次组卷 | 19卷引用:新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随堂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7. 下列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中,提出“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的是(     
A.墨子B.老子C.荀子D.韩非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8. “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这一观点代表的利益集团是
A.奴隶主贵族B.下层平民C.卿大夫和士D.封建地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0.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迁徙50万人到南海、桂林、象三郡戍守,与越人杂居;公元前211年,秦始皇又迁3万户居民到北河、榆中,垦田生产。这些措施(     
A.形成了地方的割据势力B.抵御了匈奴对边疆的侵扰
C.缓解了中原地区人口压力D.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1. 唐代诗人章碣《焚书坑》写道:“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该诗(     
A.对秦始皇的焚书进行嘲讽和谴责B.说明焚书造成文化凋敝的严重后果
C.揭示了秦末农民起义的直接原因D.分析了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复杂背景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2. 秦汉时期建立和健全了一套上下有序的制度体系,主要包括奏事制度、廷议制度和监察制度。其中廷议制度规定:“国家大事皆由廷议向皇帝提出意见,由皇帝裁度或由廷议作出决定”。此规定表明秦汉时期
A.中央集权制完善B.皇权受到一定制约
C.绝对皇权已经形成D.议会制初步确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3. 《汉书·诸侯王表》中说:“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爵。”这种做法(     
A.被以后的王朝长期沿用B.引发了七国之乱
C.基本沿袭秦朝D.奠定“文景之治”的基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4. 下表为《史记》有关西汉前期“无为而治”的历史叙述。据此判断,“无为而治”
记述出处
(汉初)“大城名都散亡,户口可得而数者十二三。”《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汉初)“因民之疾秦法,顺流与之更始。”《史记·萧相国世家》
“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史记·吕太后本纪》
“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遏水旱之灾,民则家给人足。”《史记·平淮书》
A.推动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
B.缓和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
C.顺应了小国寡民的社会心理
D.保证了地方自主发展的权力
2018-05-18更新 | 735次组卷 | 19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湖南省长郡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临考冲刺(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5. 山东东部地区通鱼盐之利,历来是商业活跃的地方。西汉中期以后,这一地区的商人活动开始步入低谷。这主要是由于
A.关中地区经济的发展B.丝路贸易高度繁荣
C.政府经济控制的加强D.儒家义利观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6. 下表是汉代董仲舒的部分言论。
言论出处
为人主者,以无为为道,以不私为宝《春秋繁露·离合根》
阳者,天之德也,阴者,天之刑也《春秋繁露·阳尊阴卑》
仁者,所以爱人类也《春秋繁露·必仁且智》
据此判断,董仲舒
A.排斥了法家学说B.创立了全新儒学体系
C.恪守了儒家传统D.吸收了其他学派思想

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者禘(宗庙祭祀的一种祭名)其祖之所自出(诸族之始祖多感天而生),以其祖配之,而立四庙。庶子王(嫡子有残疾无法继承王位,由庶子代之),亦如之。

——《礼记·丧服小记》

别子(嫡长子之外的其他嫡子、庶子)为祖,继(继嗣)别为宗,继祢(亡父)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宗其继别子者,百世不迁者也。宗其继高祖者,五世则迁者也。尊祖故敬宗,敬宗,尊祖之义也。

——《礼记·大传》

材料二   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混乱,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铁制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

——潘岳《中国发展面临着深重的危机与难逢的机遇》


(1)根据材料一,概述西周祭祀制度的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
2023-09-07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普宁英才华侨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18. 商鞅变法移风易俗,后世褒贬不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与戎翟同俗,有虎狼之心,贪戾好利而无信,不识礼义德行,苟有利焉,不顾亲戚兄弟,若禽兽耳。

——《战国策·魏策三》

材料二   商鞅说:“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今我更制其教,而为男女之别,大筑冀阙,营如鲁卫矣。”……秦人务实而好利,但这种价值观仅限于个人层面。商鞅在顺应这种价值观的基础上,把它进一步提升为国家层面的价值观,并以此价值观为基本原则,完成了各项变法改革措施的制定……商鞅之法中,个人私斗是明令禁止的,并且还会受到惩罚;而在战争中勇敢杀敌并取得敌首者,则会受到厚赏。商鞅这一利禄官爵皆出于兵(战争)的政策无疑起到规范人民行为的作用,增强了国家的战斗力。

——摘自邱忠来《商鞅变法与秦文化革新》

材料三   商鞅在风俗方面的革新曾受到一些人的诟病,特别是汉代学者的批评。其中,汉初儒生贾谊的上疏最为有名:“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数。”(《汉书·贾谊传》)他认为改革后,秦国风俗日渐变坏,表现为富裕家庭中的男性成年后就各自分家,穷苦人家的儿子只能入赘到富人家,这就使得儒家所向往的几代同堂、父慈子孝的氛围不复存在。

——摘自张涛《移风易俗:商鞅变法的重要侧面》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国民风特点。根据材料二回答,为提升国家层面的价值观,商鞅采取了哪些举措改变旧俗的?
(2)材料三中贾谊对商鞅变法的态度是什么?并说明其持此态度的主要依据。
2023-09-07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普宁英才华侨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三、论述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名校
19.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历史见证者,是中国文化重要的表征和载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表:长城历史发展概况

时期发展概况
秦朝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军驱逐匈奴,并重新修筑春秋战国时期的长城,其“延袤万余里”。
明朝“终明之世,边防甚重,东起鸭绿,西抵嘉峪,绵亘万里,分地守御”。张家口一带“苏杭绸缎铺……各行交易,铺沿长四、五里许”。长城沿线出现了“塞上物阜民安,商贾辐轿,无异于中原”的兴旺景象。
民国1920年,《申报》刊登广告:“长城为御敌而设,长城牌香烟为保护利权而作”,引起国人广泛关注。之后许多民族企业都以长城命名自己的产品。1933年,宋哲元率领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在长城喜峰口等地英勇抗日,重创日军。
新中国1987年,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被选为世界新七大奇迹之首,吸引了世界各地游客前来长城旅游观光。

——摘编自赵现海《中国古代长城的历史角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至少两个时期,依据史实,论述长城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角色的演变。(要求:角色定位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8-01更新 | 139次组卷 | 19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四、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20.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汉初以来“开山海之禁”,听任盐铁私营,豪商大贾和诸侯王纷纷冶铁煮盐,积蓄雄厚的经济力量,无论在政治上经济上对于西汉皇朝都是十分不利的。公元前117年,汉武帝规定,招募盐户煮盐,资用自理,由官府供给煮盐用盆,煮成后,由官府按所值给价。至于铁器的生产,则规定在产铁地区设立铁官,就地冶铸,不产铁的郡国设立小铁官,利用收集废铁冶铸。食盐和铁器一律由官府统一销售,禁止私卖私铸。……于是在公元前110年,桑弘羊被任为搜栗都尉代领大农令事,直接整理盐铁。桑弘羊到任后,立即派人到各郡国进行整理,清除积弊,并扩大盐铁官营的建置,在全国各地盐铁产区设立盐官三十五处、铁官四十八处。经过整顿,盐铁的产量和销售都有了大幅度的增加。这是当时经济改革中的一项最重要的成果。

——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政策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盐铁官营政策的影响。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中国古代史 、政治史(旧)、文化史(旧)、经济史(旧)、文化交流与传播

试卷题型(共 20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16
材料分析题
3
论述题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中国古代史
2
政治史(旧)
3
文化史(旧)
4
经济史(旧)
5
文化交流与传播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65新石器时代的文明单题
20.65新石器时代的文明单题
30.4宗法制的特点与影响  宗法制单题
40.4分封制的特点与影响  分封制单题
50.65春秋战国的农业、水利、工商业单题
60.65王室衰微和“春秋五霸”单题
70.65老子的主张单题
80.65墨家  墨家、法家的思想单题
90.65秦朝中央官制  秦朝的政治制度单题
100.65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单题
110.65秦朝的暴政及法制建设单题
120.85秦朝中央官制  秦朝的政治制度单题
130.65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单题
140.65焚书坑儒的批判和黄老之学  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单题
150.65工商业的管理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经济措施单题
160.6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汉武帝时期统治思想的转变单题
二、材料分析题
170.65春秋战国的农业、水利、工商业  宗法制  礼乐制度
180.65春秋战国的改革与变法活动
200.4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经济措施
三、论述题
190.65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